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孽生花 > 第四章 莫名出现生太岁

第四章 莫名出现生太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岁名顾思义为“封”,也就是“肉灵芝”。

这是一种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在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里一种非常稀有罕物,最大的特点是在原地不动就能变成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

属于特大型,且罕见多菌种的复合体。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处于生命演化岔道口上的物体。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发展到动物界。既有原生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在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细胞结构的。

在古代,人们认为这是长生不老的仙药。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就连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也记载说过: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太岁,分纤维状太岁和肉胶质太岁。

纤维质太岁产于大山,无弹性,近灵芝。肉胶质太岁产自大地,有弹性,有肉质纹理。

中国古代所说的“太岁”,还有一层是“凶煞”的意思。老百姓所说的“太岁头上动土”,就是指一种不知道危险程度的鲁莽行为,过去人们认为这会招致灾祸。

关于太岁,在唐代《酉阳杂俎》一书中,有个很有意思的记载,说的是一个叫王丰的人。

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都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块后,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马路上去了。

当夜,有人看见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

回答是:“那人血气方刚,我也没办法。”

天亮后,“太岁”便不见了。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圣物,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

它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

其实,“太岁”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

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

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

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曰: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这些记载里大部分所谓的“太岁”,都是“休太岁”,也就是进入了“冬眠期”的太岁。

而所谓的“生太岁”,是指的处在活跃期的太岁。

这种太岁生长虽然缓慢,不过却带有更强烈的生命特征。行动虽然不迅速,却具有很高的智慧,并且带有强烈的灵魂力量,样子则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龚道衍的《异灵志》里就有记载:刺之则黑血出,身躯骤然转硬,散其锋锐而保其生。

……

这个重大的发现,令舒浅曦有些惊讶不已。

古倩的孩子竟然是“生太岁”,这怎么可能呢?还是说,这“生太岁”只是与古倩孩子长相相似而已?

她实在想象不出,那日憨态可掬叫娘的婴儿,竟会伪装的如此可怕。

她突然想起更衣室里发生的那一幕!

那时,她踹开更衣室的门,看到苏沫脸色惨白昏倒在地上,身后那面镜子隐隐发出一股很强大地怨气。她一直以为是沈婷的原因,现在仔细想想这其中的隐情并非那么简单。苏沫在昏倒时伏在她耳边说了一句:孩子?不可能!

当时,她还以为,苏沫是吓傻了,胡言乱语。

难道说,那时苏沫见到的就是“生太岁”?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