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 第103章 两手抓

第103章 两手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村民们还要赶着去出工,李潇潇送走他们之后,又留干部们在这边吃早点。

干部们哪里好意思吃,连忙推脱,李潇潇其实是有事想跟他们谈,于是一番诚恳的劝说之后,干部们留了下来,跟院子里的文艺兵们一起吃早餐。

李潇潇跟他们坐在一桌,众人都一脸感慨,其中一人说:“今年真的多亏李潇潇同志,逃港这问题才得到改善,我真是做梦都没想过能有这么一天!”

其他人纷纷附和,李潇潇连忙说:“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也是百姓们本身就爱自己家乡,咱们就是稍微引导一下。”

这话说得谦虚,小小年纪就能这样,也真是了不起了。干部们听着李潇潇的话,心里感触良多。

李潇潇一边给干部们分包子和豆浆,一边说:“不过,要彻底根治问题,还得要让百姓吃饱吃好。虽然短期内咱们是没法彻底改变,但可以慢慢改善的。”

一名叫朱国强的干部叹了一声:“嗐,只能慢慢来咯!咱们这边比靠里边的老乡好点,起码不怕暴雨内涝。就是从前人都往对面跑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脸上又充满了信心:“不过现在好了,大家一条心,搞生产,早晚能跟上!”

朱国强说的靠里边,指的就是像光州市、禅城市等地,朱江众主干支流横贯其中,一到五月就进入汛期,江河水位暴涨,要是加上暴雨,很容易造成内涝,导致惨重损失。

这损失里面,不但包括被淹没的田野,这种天气之下,完全没办法进行生产,还要安排人手去防汛,24小时轮值,防止水位没过横基,否则江水就会倒灌入村里。

宝安县直接临海,隔壁县市的江水到了这边,都能直接排入海里了,倒是没有这个困扰,但就像干部们所说,长期以来的逃港乱象,不但让劳动力流失,也影响了留在原地的人们的积极性,所以生产一直起不来。

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现在宝安县的百姓,已经对自己的家乡产生了归属感。

显然,现在干部们都认为,宝安县虽然基础差,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总能慢慢变好的。

而李潇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加快这个“好起来”的过程,因为只有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改善百姓的吃食,才能更好地巩固现在获得的效果。

她朝众人说:“各位干部同志,我之前从别的地方听到一些方法,能帮助提高生产,或者我们能试一试。”

这话一出,大家的兴趣都被勾了起来,连忙问:“是什么方法?”

李潇潇笑了笑,缓慢而清晰地说:“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农业生态系统,但现在别说劳动力不稳定的宝安县,哪怕是附近一片条件好点的县城,也还没开始推广这个系统。

李潇潇简单地跟他们介绍了一下:在鱼塘边上种桑树,用塘泥养桑树,用桑叶养蚕,用蚕沙、蚕蛹喂鱼,形成一个循环,物尽其用。

桑基鱼塘养出来的鱼,比传统吃草和鸡鸭粪便的鱼个头更大,这意味着能极大地提高产量,而桑树固土,在风雨来袭时也能很好地保护土地。

朱国强又问:“咱们这儿还没搞过这个,要是搞一轮,大概要花多长时间?”

“一年。”李潇潇见众人有点犹豫,马上又说,“但是划得来,而且平时也不需要花大力气去管理。”

“一月二月放鱼苗,三月四月种桑树,五月养蚕,六月卖蚕丝,剩下的蚕蛹拿来喂鱼,七月八月给鱼塘清淤,剩下的几个月则用原来的老办法,杂草加家禽粪便喂鱼。”

另一名干部冯海波有点为难地说:“小李啊,我其实也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怕村民们不愿意搞。”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李潇潇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又说:“我明白,所以有别的一些小方法,让大家都信服了,再去尝试这种长期的。”

她顿了顿,又说:“现在大家种菜都是撒了种子就不管了,可以提倡大家撒完种子之后,用稻草盖一下,这样可以提高发芽率。”

这年头农村里还没讲究科学种菜,这种方法其实就是达到给种子保温保湿的作用,是她前世做广播剧时,在一本种田文里学到的小知识。

干部们显然也不懂原理,但种菜发芽只需要几天,这个尝试,比起桑基鱼塘,显然时间成本要低得多,要是有用,那对生产当然是非常好的,于是都表示愿意推广尝试。

大家对此都十分期待,李潇潇咳了一声,说:“我还有一件事想请各位帮忙。”

干部们这时已经一脸崇拜地看着她,当然是有求必应:“没问题,小李你说。”

李潇潇也不客气,直接说:“今晚原定的表演是《半边天》,是到红田公社演出,我想改一下,节目改成另一个话剧《回家》,面向整个宝安县,包括红树林和山里出来的逃港人。”

《回家》是新话剧,因为之前还处于打基础的状态,所以都是演出样板戏和《蜕变》等之前的话剧,还没宣传《回家》。

李潇潇之前下了那么多功夫,打了非常扎实的基础,现在是时候得到它们的助力了。

从今天早上百姓们加入出操队伍就可以看初,百姓们对她是真心感激和爱护的。

她失踪的这几天,他们都在担心她,同时也看到间谍利用逃港人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由她主演《回家》这部逃港相关的话剧,将能获得最大的效果。

可只有精神食粮是不够的,所以她打算在演完之后,再告诉他们一些切合实际的提高产量的小知识,像桑基鱼塘这种是需要长期运作,但种菜提高发芽率,只需要几天的时间。

只要几天之后,百姓们切切实实地看到好处,也就能增强信心。

李潇潇又跟干部们说出了这个想法,干部们都纷纷表示同意——

这姑娘带着演员们,让百姓们看了这么优秀的文艺节目,还利用猪下水,让百姓们每个月吃一次肉,现在这个篝火大会,已经成了百姓们的生产动力了,大家都盼着下一次的到来,对于李潇潇本人,大家也都是信服的,说的话甚至比他们这些干部还管用!

众人商量好,尽管还什么都没开始,但他们已经仿佛看到了明年的大丰收,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朱国强说:“要容下整个县的观众恐怕不行,没那么大的地方,而且人那么多,万一又有间谍混进来……”

冯海波也马上说:“对对,小李啊,咱们不求快,只求稳,一定要稳打稳扎,不能急的,宁愿慢点,咱们得保证不出问题,你的安全很重要!”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他们可不能再把这小姑娘给弄丢了!

李潇潇心里一阵感动,想了想,要一次性安排整个县,组织起来确实比较困难,于是又虚心地问:“那分成多少场合适呢?”

朱国强估摸了一下最大的场地,提议说:“我看要不就三场?”

分成三场的话……李潇潇点点头:“这表演最好都放在同一天,如果是分三场的话,那时间得再改一下,改成明天的早中晚。”

众人吃惊:“你们一天演三场?这……这会不会太累?”

李潇潇站起来,朝身后的文艺战士们问:“同志们,明天一连三场话剧《回家》,能做得到吗?”

文艺战士们马上齐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李潇潇回过头,看着干部们,笑而不语。

干部们一脸感慨,纷纷竖起拇指赞叹。

跟干部们聊得差不多了,李潇潇也不打扰他们吃早餐,正准备给文艺兵们做工作安排,这才发现苗秀心不见了,有点疑惑地问:“苗大师呢?”

卢秀娟随口说:“估计是出去练功了。”

李潇潇挠了挠头,刚才院子里人多,苗大师练功准时,确实有可能去找个安静的地方练功。

虽然附近有战士巡逻,但李潇潇实在是被整怕了,还是想亲自去找人,要是看到人安全没问题,那才放心。

李潇潇心想,要不她找个时间也教一下苗大师咏春好了。

她正想着,就看到苗秀心回来了,高兴地朝她挥了挥手:“苗大师,你去哪儿了呀,早饭都还没吃呢,赶紧过来。”

苗秀心点点头,李潇潇还特意给她留了甜豆浆。

糖是金贵的东西,现在每个人每月就那么点糖票,炊事员煮豆浆都没加糖,喝起来有点寡淡。

李潇潇爱吃甜的,自己私人带了一小罐过来,给自己和苗秀心的豆浆都加进去。

其他文艺战士也都听到了李潇潇刚才和干部们的对话,对于她的想法,既震惊又佩服——搞生产什么的,这已经超出了他们平时学的内容了,她为什么连这些都懂?

一时间,李潇潇在他们眼中,俨然浑身都散发着圣光。

这些其实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里的知识,李潇潇也知道,自己能有这些学习机会,能懂这些知识,完全是因为先烈们、这些生在几十年代的前辈们,几代人的努力,才为二十一世纪的新生代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能将那些知识用在这里,她感到非常荣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