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 第91章 新计划

第91章 新计划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能。”

重锋看着李潇潇的眼神仍是很温和,带着笑意,但话也拒绝得干脆利落,连半秒的犹豫都没有。

李潇潇:“……”

平时的事情已经非常多了,李潇潇前世虽然也习惯了忙到飞起的日子,但她希望将时间用在实事上,这报告写了又有什么用呢?

她哭丧着脸说:“可我不会写。而且团长,你都知道我平时做了什么的,为什么还要我重新在纸上写一遍呢?”

她瞄了一眼重锋已经写得满满的稿纸,虽然觉得自己有点不要脸,但还是大着胆子说出来了:“要不……您在您的报告里带带我?就当时咱们一起写的,二合一,还省稿纸和墨水。”

李潇潇连敬称都用上了,重锋顿时有点哭笑不得,但他仍是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毕竟这是工作要求。

“你不会,我教你。”他想了想,又解释说,“你们叶老师也要经常写报告。提了干,职级往上升之后,都免不了要写报告的,这是给你上级看的工作汇报。”

他看着她,耐心地说:“潇潇,你总要习惯的,提干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到的事情。

让话剧起死回生,还让社会风气往好处走,年纪轻轻就带着功绩进来部队。不管这次宝安县的任务最终完成得怎么样,之前在栈江时的效果,军区领导都有目共睹的。

更何况,宝安县的情况比之前要复杂,军区那边也已经知道了,现在几天内就有这样的效果,已经进展非常大了。

而且,还有他兜底,他绝对不会让宝安县出什么乱子的。等潇潇回去之后,履历上会再添一笔功绩。这样一来,一年后提干不成问题,刚好也成年了,能入党。

他说的话,李潇潇也懂。在二十一世纪,但凡有点规模的单位,写报告做PPT等等,那都是家常便饭,只是她从来没做过,也不想做。

她就没想过要提什么干,明年就是1976年了,明年十月,文艺界全面解封,她就可以试着申请调去沪市电影译制厂了。

在电影译制厂的职工,当然还是吃公粮的,免不了有职级的问题,而职级影响的是工资。

说到工资,她其实并不是十分担心,因为她还有钱学农这道关系。

等到兵役期满之后,她退了文工团,就不再是军人的身份,到时候也临近开放春风,钱学农早就做好了准备,一开放就是稳赚不赔,她搭个顺风车赚点生活费,应该不成问题。

再等到市场开放一点之后,是留在电影译制厂,还是像前世一样开自己的工作室,得看到时候环境的发展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这一切都还没发生,在重锋的眼中,文艺界限制依然很多,他仍旧觉得配音行业不是她能触碰的,所以她现在不能直接告诉他“反正我明年都要去上海搞配音了”。

李潇潇只好认命地叹了口气,清秀的眉毛记成一对纤细毛毛虫,苦着脸说:“好吧好吧,我写,那我要什么时候交呢?”

重锋也知道她这几天忙得跟陀螺一样,所以本来就打算明天才跟她说报告的事情。

“也不是很急,”他说,“阶段性一次,通常是每星期一份,主要是宝安县文工团历史遗留问题严重,你们文艺这块每一步都是大动作,哪怕现在不写,回到军区开总结大会的时候,你也要做详细报告的。”

李潇潇明白了,其实就是早晚都要写,现在写的话,起码还记忆深刻,回头任务结束了,回到军区还得慢慢回忆再动笔。

唉,好难。

这也是制度内的规矩了,既然身在其中,就要遵守,这点觉悟李潇潇还是有的。

她重重地、缓慢地点了一下头:“保证完成任务。”

重锋笑了一下,又问:“你刚才说找我有事,是什么事?”

听到他这么一问,李潇潇又重新打起精神来,脸上变得严肃又认真,说:“团长,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以现在的进度,文艺队完不成任务。”

重锋对文艺这块不怎么熟悉。对于逃港这块,他从来都是直接带兵武力压制的,该抓的抓,然后安排遣送回原地。

但潇潇说得对,逃港这事儿,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人的思想出了问题。可如果来不及完成文艺工作,那也没办法了。

“没关系,能做多少做多少,”重锋说,“来不及七月完成,那就延续到八月九月,海岸边有我们守着,一个都跑不出去。”

李潇潇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了。

按原计划,是要七月内推完《回家》这部话剧,这样就能赶在逃港大潮前发挥作用,尽可能地减低逃港人数,还能动摇其他打算明年或者后年再跑的人的心思。

可既然现在时间不够,那就把八月九月的时间也算上,虽然来不及打动今年逃港的人,但明年后年的人还可以保住。

至于今年的逃港人,就直接武力抓回来。

不用动武当然最好,但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军警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出动。

“我们可以换个方法。”李潇潇脸上很坚定,说,“换个方法,可以完成。”

重锋有点意外,眼里罕见地浮起一点好奇,声音低沉:“嗯?”

李潇潇今晚在表演场的时候,就已经将思绪理得差不多了,现在说起来也有条不紊。

“因为少了精神基础,物质条件又缺乏,所以村民对这里没什么归属感,这是宝安县百姓的最大特点。”

香岛和宝安县隔海相对,对于逃港人来说,两边其实各有优缺点。

如果逃港人到了香岛,他们无根无底,即使对面灯红酒绿花花世界,但他们去了对岸,依然只能在底层挣扎。

“因为没有知识或者技术,只能靠出卖体力赚钱,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赚到钱了,在香岛那边也是过的下等人生活。劳苦一天晚上跟别人挤在一起,内心都会觉得空虚。”

“而在故乡这边,这里没有下等人的说法,工农在这里就是最值得尊重的身份。他们的家人朋友都在这里,只要加强彼此间的羁绊,精神上更容易得到抚慰。”

按照光州军区的指示,李潇潇和重锋是一文一武搭档,一个思想渗透,一个直接拦着人不让过去,双管齐下,去解决逃港乱象的问题。

因此,最初的任务分解也非常简单,李潇潇负责带队进行话剧巡演,重锋负责加强边界巡防。

但现在,问题显然更加复杂。

虽然今晚演出成功,结近期即将安排的文艺表演,百姓思想上肯定多少都有点改变。但文艺表演不是强力针,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

社民们看过一场表演,愿意给文工团机会。尽管他们抱着怀疑的态度,但仍是考虑去看第二场。

现在可以想象得到的是:看完第二场表演之后,他们就会相信,新文工团最起码是可以说到做到的,进而会接受新文工团。

而在表演之外,再加上战士们有空帮忙干农活,解放军作为中间调节剂,可以加速新文工团融入本县。

可之后呢?

新文工团融入本县,他们喜欢看表演,就意味着他们肯老老实实地扎根在这里了吗?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其他地方推行了将近十年的样板戏,才打下了一个精神根基,李潇潇再神,也不可能单凭文艺表演,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追上这九年多的距离。

在近期内,少年们仍在看表演之余,练习游泳。

而让文工团巡演样板戏,完全融入本地的过程,怎么算至少也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时间不等人,一个月之后,第一波逃港高峰就会来临,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去演出《回家》。

原本用一个月去推行《回家》,时间就已经很紧了,现在这个县的百姓们完全没有基础,李潇潇要从零推进,如果仅仅是按照原来的步骤——让他们先有样板戏的精神,再接着推话剧,显然是不够时间的。

这意味着,李潇潇要另辟途径。

《回家》的目的是让他们重视亲情,本质上就是让他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让这个寄托大于对面的诱惑。

“他们还没到过对面,其实并不知道对面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如果不是觉得在这里呆不下去,谁又愿意冒这个风险呢?”

李潇潇想到那些溺亡的数据,心情也有点沉重:“吃不好穿不好,精神生活空虚,所以他们才想逃。”

精神的力量固然是强大的,但表演看几场表演,每个人的脑子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看完表演后思想觉悟到达哪个境界,也很难说得准,因为这是他们主动吸收的东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