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 第58章 考部队

第58章 考部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七十年代的百姓以劳动为荣,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全民为国家贡献劳动力。

而在一年之中,春节是人们难得可以喘口气的时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不管平时家里过得多紧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拿出家里的存货,尽可能地让这几天过得高高兴兴。

许多人一年到头沾不到多少肉味,但过年是必定能解一下馋的,因此最近市场里的肉店里、鱼摊前总是挤满了人。

大家都往前递着肉票鱼票,脸上都一片喜庆,大声而底气十足地朝销售员喊——

“同志,来三斤猪肉!”

“同志,咱要肥的那块儿!”

……

买卖声此起彼伏,肉类供应有限,平时买的人不多,但这会儿得靠“抢”,每个人都是被家里派出来买买买的主战力,像沙丁鱼一样往前挤,只求买到最肥的猪肉。

即使平时吃惯青菜豆腐,大家这时也像个腰包鼓鼓的有钱人,手里拽着家底的票票大气出手。

李家人少,往年买菜的任务都是李卫国夫妇和李宝珠三人行动,今年李宝珠是不在了,少了一个主战力。李卫国和陈红娟前一晚就商量要怎么打配合,李卫国甚至还拿出笔和纸,规划该走什么路线,才能高效地买到最新鲜最优质的肉和菜。

这名前精英侦察兵,竟然把战术用在买菜上了,李潇潇昨晚一边坐着仰卧起坐,一边说其实她也可以帮忙买的。

李卫国大手一挥拒绝了,让她好好锻炼,锻炼完回家等着吃就可以了。

他的腿经过几次康复手术之后,虽然无法回复到伤前的状态,但他从前当兵时也自有一套平衡技巧,自己也摸索出一些门路,拄着拐杖或扶着其他东西时,走得也并不慢。

他还拍了拍胸口朝李潇潇说:你爸我还没老,买个菜小意思!

李潇潇好说歹说半天,最后还是陈红娟帮忙劝了一下,李卫国才勉强同意让她加入买买买行动。

她这会儿刚从邮局出来,就直接往市场飞奔,在入口处等着李卫国和陈红娟。

过年讲究有鱼有肉,这年代很多人喜欢买肥肉,因为性价比最高:榨了油之后剩下的猪油渣加点花椒、八角煮一下,又是一道美味下饭菜。

李潇潇之前给陈红娟整理了好些菜谱,原料都是这个年代不值钱的猪下水,在这之后李家就都没花“冤枉钱”了,还能吃上大口荤菜,把票都攒了下来。

市场一大早就非常热闹,李潇潇没等多久,就看到了陈红娟骑着自行车,载着李卫国来了。

李潇潇连忙跑了过去,李卫国夫妻俩都下了车,陈红娟从衣兜里拿出个油纸包给她:“先吃点东西,待会儿买菜可得好长时间呢,可别饿着了。”

“好嘞!”李潇潇拆开油纸包,咬了一口菜包,汁水鲜嫩滚烫。她一边吹着热气,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咱们先去买鱼呗?反正咱们也不用抢猪肉,买了鱼之后我先提回家放水里养着。”

“当然要买猪肉!”李卫国直接往肉店走得飞快,边走边说,“买精瘦肉,还得多买几斤!”

一家三口在人潮中穿来穿去,李潇潇一脸不解地问:“买瘦肉做什么?煲汤吗?煲汤买猪肚嘛!”

说起猪肚,李潇潇也馋了,刚刚跑完步消耗了很多能量,菜包子毕竟不是肉,她只能把它想象加工了一下,假装自己吃的是肉包子。

她摸了摸肚子,笑嘻嘻地说:“做胡椒猪肚鸡也成,熬了汤,好喝又好吃!”

猪肚也是猪下水,但整鸡可不便宜,所以李潇潇之前并没有跟陈红娟说过这道菜。陈红娟也是爱下厨的,一听她这么说,兴致勃勃地问:“是新菜式吗?”

“对,很简单的。”李潇潇大致跟陈红娟说了一下,陈红娟听完后也跃跃欲试,这种补身体又好吃的菜,是她最喜欢的。

“那行,咱们今晚就吃这个!”陈红娟拍板决定,但还是笑着跟李潇潇解释,“不过瘦肉还是要买的,买了做猪肉干,这会儿做刚刚好,风干一段时间,你入伍的时候刚好能带去部队吃。”

“对,”李卫国点点头,一边从衣兜里掏出了平时攒下的肉票,一边说,“新兵训练时要是来不及吃饭了,就吃点肉干,饱肚!”

李卫国从前服役的时候,做的都是一些尖子兵任务,要轻装出行,为了避免中毒都不轻易吃外面的东西,随身带的都是高热量食物,比如压缩饼干、猪肉干等。

在现代特种兵带的肉干一般是牛肉干,但这年代里汉族人民通常是吃不到牛羊肉的,只有回族同胞能凭证买牛羊肉,所以李卫国只能买精瘦肉自制猪肉干。

李潇潇对军区的印象,还停留在去年到部队文工团的时候,当时饭菜都是荤素搭配,还带汤,味道也不错,能吃得很饱。

她有点疑惑地说:“部队饭菜挺好的呀,不用带吧?”

好是好,就怕根本吃不上。部队讲究集体精神,新兵连训练有的项目一个错全部罚,罚完就不一定能吃上饭了。李卫国并不想在这个时候给女儿心理压力,于是只含糊地说:“万一训练完饿了呢?带着又不坏事,当个小零嘴也行。”

新兵连体能消耗大是肯定的,夜训后说不定还真会饿。养父就是从部队里出来的,他肯定最清楚。

于是李潇潇又点点头,说:“那我带一点,一点就够了,用不着把肉票都花了,你们得留一些平时用,我再带点番薯干,跟肉干一起吃。”

番薯干好吃又管饱,性价比也很高的。

“我跟你爸每个月都会发肉票,你不用担心咱们呐,”陈红娟叹了口气,说,“咱们更怕你在部队吃不好,咱们又进不去,你多带点,我听说部队文工团还得到处跑去演出哩!”

去那些个山角旮旯,他们就更不放心了,带点肉干,起码让他们知道她是能填饱肚子的。

李卫国和陈红娟都非常坚持,李潇潇没法,心里又感动又过意不去,幸好之前她在光州文工团都是吃饭堂,钱和票几乎都没怎么动,于是想着入伍前把一部分钱票都留家里。

一家三口分了任务,李卫国和陈红娟去肉店,李潇潇去鱼摊。

这会儿买鱼的都是整鱼买,销售员会直接用稻草往鱼头一穿,就能整条鱼提起来,但要是还在市场逛很久,拿回家时鱼肯定是已经凉透了,所以陈红娟出门的时候还挂了个小铁桶在车上,李潇潇到手问鱼摊要点水,就能先勉强把鱼养一下。

鱼摊前人也不少,李潇潇提着小桶往里挤,旁边有人认出了她:“嗐,这不是李潇潇同志吗?”

这话一出,原本都只盯着鱼和售货员看的人们,一下子都看了过来,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粉丝追星的表情,热情地朝李潇潇打着招呼。

“还真是!李潇潇同志好!”

“李潇潇同志也来买鱼呢!”

“都让让都让让让,让李潇潇同志先买!”

“对对对,李潇潇同志,你先你先!”

……

《半边天后传》固然掀起一阵新潮流,大家对里面的正面角色都非常喜欢,连带着喜欢出演的演员。这种系列剧模式打破了以往长期重复同一部剧的模式,一个星期一集新剧,一个星期内演同一集,极好地照顾到人们“追剧”的需求。

而与周更剧相匹配的,是海报也每周一换,上面的演员名字经常变换,但编剧一栏,排在头位的始终是李潇潇,于是人们知道,这个创新之举又是出自于李潇潇之手。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她再次登上舞台,可从十一月中到现在,这位神奇演员再也没有登上过光州文工团的舞台。

大家都自觉地让开,李潇潇觉得很不好意思,连忙说:“不不不,你们先,我排队,跟在你们后面。”

现在不挤,排队买,其实也很快就能轮到她了,其他人见她坚持,于是又按着她说的,几个人先快速买了,然后李潇潇才上前买了几条鲫鱼。

“李潇潇同志,你什么时候演出呐?咱们单位里都在等着你呢!”

“是啊是啊,您每个角色都演得特别好!”

人们又热情地问她上台的安排,李潇潇想着征兵时要接受政审家访,到时候街坊们很快也会知道她要进部队,于是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地说:“以后会的,不过我准备考部队文工团了,如果考上了的话,就是看部队的安排。”

这话一出,四周哗然。

部队文工团确实也要外出表演,不过表演对象大多是各地驻军了,哪怕是对百姓表演,通常也是跟随部队外出野训,要下到乡村的,跟部队战士们一起帮村民们干活,闲暇时给农民们表演。

总之,在市区里,人们基本是没什么机会看到光州军区部队文工团的表演了,一般看的都是市文工团的表演。

不过大家也都理解,毕竟部队文工团要求严格多了,进去也难,像李潇潇同志这样的人才,如果去到部队里,也能进一层楼,为文艺事业做更多的贡献!

于是,大家虽然都很可惜自己没什么机会看到李潇潇同志的表演,但她为光州文工团留下了许多经验,他们也能继续看到光州文工团的精彩表演,所以也为她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感到十分佩服。

毕竟,这位小姑娘不过十六岁,小小年纪获得了这么高的荣誉,却依然选择了进部队——那可是需要吃得苦中苦才能坚持下去的地方!

“李潇潇同志一定能行!”

“对,说的是!”

冬天很冷,但李潇潇此时感到很温暖,朝众人一一道谢,这才在众人热情的道别声中往回走。

尽管这年代有诸多限制,但百姓也十分朴素。李潇潇现在已经习惯了没有手机和WIFI的日子了,开始期待起部队生活的新征程。

肉店里仍旧人头济济,李潇潇踮着脚尖往里面张望,根本看不到自家养父母在哪儿。陈红娟把车停在了肉店门口,李潇潇先把铁桶放下,站在一边等他们出来。

许久之后,李卫国和陈红娟才从里头挤出来,两人手上都各挽着一个大布袋,衣服头发都被挤乱了。

李潇潇一看,被吓了一跳,震惊地说:“你们这买得也太多了!”

“不多嘞,都是些猪下水和猪骨头,”陈红娟扶着李卫国,头发都来不及捋一下,脸颊都急红了,“好瘦肉也没多少,只拿到两斤。”

李卫国叹了口气,也有点不甘心:“没法了,年初二再来看看。”

“两斤够够的了,”李潇潇哭笑不得地说,“真的,两斤肉呐,很多了。”

李卫国摇了摇头,说:“现在看着是两斤,做成肉干就不到一斤了,哪里够。”

他是艰苦年代长大的,什么苦都吃过,但他这女儿从小就是吃好穿好的,半点苦都没受过,恨不得进部队里先替她过了新兵训练,再让她进部队,毕竟文艺兵平时的训练强度,没有新兵连强度大。

李潇潇虽然没进过部队,但程珍珍他们那些文艺兵都熬过来了,她觉得自己应该也没问题,更何况,她这些日子都有在好好准备。

不过,养父母也是担心她,劝他们不用担心,也并不能减少半分他们的忧虑,还不如顺着他们,这样他们心里也更好过一点。

于是李潇潇附和了几句,又说:“没关系,咱们过两天再来看看,到时候肯定有。”

李卫国果然又打起了精神,陈红娟也连连点头:“对,肯定有,咱们到时候再早点出门。”

一家三口正准备到菜摊,一个瘦瘦高高的年轻人走了过来,热情地跟他们打了个招呼,这才朝李潇潇说:“潇潇,你们也出来买菜啊?”

他看了一下李卫国和陈红娟手上的袋子,感叹了一声:“叔叔阿姨买了这么多!”

青年瘦瘦高高,嬉皮笑脸的,却并不让人生烦,还莫名有几分亲和力,手上也拿了好几个布袋,显然也是出来买菜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