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皇后是权臣 > 第二百一十六章发财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发财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很显然,这个倭寇的武士道精神修炼的并不到家,在看到鲨鱼分食他同伴的画面后,那个倭寇果然就问什么招什么了。

正如顾瑾所料,那群倭寇来这里的确是为了寻找苏家藏起来的金银的。

自前朝起沿海地区便倭寇猖獗,北起复州,西至淮安,将近十数个府,几十个郡县皆是匪患不断,这种频繁的骚扰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朝廷也曾派兵出海围剿过,只是朝廷的水师的实力

唉!不提也罢,反正结果并不怎么美好,朝廷也是要脸面的,于是这件事并没有声张,只是之后朝廷下了禁海令,禁止商人与海外通商。

本朝太祖登基后再次下令禁海,除允许近海渔船捕鱼之外,太祖严令商船“寸板不许下海”。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本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对于参与买卖外国商品的居民也不放过,“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太祖“严交通外藩之禁”,堵绝了沿海地区许多人的正常谋生之路,近海的鱼并不多,很难养活沿海众多渔民,于是活不下去的渔民只能入海为盗,如辛岳这般的海匪在海上数不胜数。

在顾瑾看来,禁海令简直是愚不可及的一条政令,除了让沿海渔民食不果腹之外,这条政令对倭寇的影响微乎其微,太祖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但实际上倭寇并没有禁海令而消失,走私这件事也在暗地里渐渐出现了。

的那些族人摄于苏半城淫威也不敢来寻宝,在苏家内部,只能说这是一个不算是秘密的秘密吧!

苏方的太爷爷原苏家在登州府盘踞多年,往上细数的话甚至能追溯到前朝,而苏家之所以会起家便是因为走私。

当年苏家的先祖凭借着走私发了家,之后又经过数代经营,苏家终于成了当地富绅。

之后苏家有人科举中了功名,再后来有人做了官,苏家已经今非昔比,这种情况下再去走私显然是不明智的,于是从苏方太爷爷的那一辈,苏家就不再做走私生意了。

虽说是金盆洗手了,但到底是有黑历史存在的,苏方的太爷爷怕有人会把走私这件事翻出来,为了给后人留个退路,于是便把当年从走私生意中撤出来的钱都埋在了独角崖。

这件事是苏家的一个大秘密,历代只有苏家的家主才知道,只是苏半城新婚时候爱极了苏夫人,便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她,苏夫人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苏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