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大汉当都护 > 第十六章 朝堂之争

第十六章 朝堂之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这里还有更深层的意思,他只说唐烨的为人,并没有说会不会杀人藏私。

而且大家都会给出一样的评价,这就保证了董仲舒立于不败之地。

“你!”

田蚡气的满脸通红,结党营私可是大罪,按大汉律罢官处以鞭刑,情节严重者斩首诛三族,这顶大帽子他可带不起啊。

“陛下,微臣觉的董大人所言极是,唐烨手无缚鸡之力又无兵权,他真能诛杀朝廷命官?”大司马卫青朗声说道。

卫青,三公之一,官拜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天下军权),又是卫夫人的弟弟,与刘彻关系极近。

“臣附议!”

公孙敖也站了出来。

作为卫青手下副将,自然要统一战线。

“董爱卿所言极是,这唐烨陛下虽不甚了解,但知是个懦弱的性格,让他读书育人尚可,让他杀人侮辱皇族,朕也不信。”

“不过,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禀奏,那朕必追查到底。”

“张骞,正好你要出使西域路过西郡,此事便由你来彻查,而后上奏朝廷!”刘彻说道。

明面上,朝堂大臣多站在董仲舒这边,不相信唐烨会诛杀朝廷命官。

若此事盖棺定论,丞相的脸往哪里放?

他这位千古名君,恐怕也做不成了。

背地里,让张骞彻查此事,因为他是大鸿胪官员,说白了就是董仲舒一派,这里面的意思懂得人自然懂。

一句话便完美解决了此事,而且不留丝毫痕迹,不落话柄。

刘彻的智商以及帝王之术,确实前无古人。

至于后边有没有来者,还不敢说。

毕竟唐太宗李世民,那也是牛耳级别的存在。

“陛下,圣名!”

众大臣高呼道。

“众爱卿平身吧!”

“陛下,北讨匈奴已迫在眉睫,不知这粮草军饷…”大将军卫青再次出列问道。

“陛下,北讨匈奴一事,还请再斟酌一二!”

“眼下,匈奴兵强马壮粮草充盈,而我大汉刚刚经历大旱,十三州府粮仓告急,中原州郡更是苦不堪言,此时兴兵并非权宜之计…”

韩国安站了出来,不过这话还没说完,便被刘彻抬手打断。

“那和亲就是权宜之计?!文帝即位之时,大汉王朝十室九空,满地荒凉,和亲是权宜之计。”

“先帝在位之时,国运蒸蒸日上钱粮丰盈,兵强马壮,和亲也是权宜之计!”

“左一个权宜之计,右一个权宜之计,我想请问一下韩爱卿,这权宜到底是什么意思?”刘彻微怒问道。

“这…”

这句话把韩安国噎了够呛,一时间还真回答不出!

“董爱卿,你博学多识给众位大臣解释下,何谓权宜之计。”刘彻看向董仲舒问道。

后者自然心知肚明,陛下让他来解释寓意何为。

“回禀陛下,权宜之计,便是短时间之内解决事宜的最好方法,而自高祖到本朝,已有数百载了。”董仲舒卑躬屈膝回答道。

前面解释的非常好,而后边这句话是点睛之笔,也是汉武帝刘彻最想听到的。

“董爱卿所言极是,百年了,那还叫权宜之计吗?它匈奴出尔反尔,屡犯我边界,杀我百姓,毁我河山,抢我粮草,损我国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