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 第92章 与风同行13

第92章 与风同行1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严教授在国外体验了超快的磁悬浮列车之后,很快认定——未来的超高速列车,只有磁悬浮能够做到,想要和发展的越来越快的飞机等其他交通方式竞争,只有磁悬浮——

只要技术和环境条件允许,磁悬浮列车的车速甚至可以追上飞机!

在地面上飞行的列车!

他向国家申请了“磁悬浮技术研究”的项目课题经费,将争取到的经费,分给华国四个研究小组,同时进行磁悬浮技术的开发。

其中一个小组,就在锦城交大。

正因为有这些科研人员的努力,黎萧萧才能在这里向下面坐着的学生和老师们,介绍华国磁悬浮的未来,而这种介绍,并不只是幻想,而是有技术条件支持的可实现的未来。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未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发展,交通的速度,就是发展的速度。”

黎萧萧最后结语道,“华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能够满足这种飞跃式的发展速度,只有更快,更高效的列车,在很多行业和科研领域上,我们是在追赶国外的很多国家,但为何不设想一下,有一天我们可以成为别人追赶的对象呢?”

“这堂课,关于未来,关于磁悬浮,我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她轻轻鞠躬。

台下响起了掌声。

黎萧萧虽然是研究生,但也算比较年轻的,算年龄,比陈运飞还要小一岁,讲课过程中没有怯场,也没有磕磕拌拌出现失误。

内容全面详实,逻辑清晰,节奏把控的也很好,阐述了国内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发展情况,也结合华国的实际情况,做了简单论述。

因为课时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述,很多内容是点到为止,对于专家们来说,他们不需要太详细的介绍,每个人都对这些理论和数据十分了解,而对于还没有进入实验室参与太多项目内容的大部分大四生来说,算是一次不错的引导。

说实话,陈运飞的讲课放在后面,有些吃亏,但这不是完全由顺序导致的,而是由两个人所在的不同课题组本身内容决定的。

黎萧萧前面已经从人类科技发展速度,讲了过去未来,讲了国外国内,最后还展望了一下华国美好的未来。

可以说,该说的都说完了,升华也升华了,而他在后面,自然不能再把黎萧萧讲过一次的世界铁路交通发展史再来一遍。

而从发展的速度,列车的速度上来说,轮轨的确打不过磁轨。

现在华国的火车时速基本在50多公里左右,还是经过一次全国大提速之后的结果,国外的高速列车,或许有两三百的时速,但磁悬浮已经打出了媲美飞机的速度。

陈运飞:把难字写在了脸上。

他有些不太确定,走上讲台,深呼了一口气。

上课铃还没响起,下面的学生和专家,都在讨论刚才黎萧萧说的内容,苏筝给过陈运飞一份磁悬浮的选题报告,的确都如黎萧萧所说,从技术上,能源上,时速上,磁悬浮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而且,国外大多数的磁悬浮都是实现路线,如果华国率先将磁悬浮作为商用投入运行,带飞沿海经济圈,那么在轨道交通这一点上,华国就能从后排,直接逆袭成为第一名。

而轮轨有什么优势呢?

简单来说,就是便宜,方便,说便宜,其实也不便宜,只不过比起磁悬浮来说,造价会低一些,要知道京沪线的高速铁路项目一直没有批下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京沪线的造价预估在日益提高,现在更是直逼一千亿大关。

一千个亿,在二十世纪,只为了修一条铁路!

他总不能上来说,“我们的优势呢,就是比较便宜,修建一条京沪线,造价预估为一个千亿。”

为了准备这次公开课,他好几天没睡着,把自己原本的备课方案删了又改,最后也没有一个自己满意的内容。

而陈运飞现在手里拿着的这个讲课方案,是谢雁给他的。

这样讲,效果真的能好吗?

他不太确定,还有些忐忑。

最后,陈运飞压下自己心里的紧张,把实验室里唯一一台投影仪带了过来,在墙上挂着的白布上放起了影片。

这段影片拍的很摇晃,因为实在车厢里。

德国的内燃机车,牵引着五节车厢,这段录像,由车厢内的记者录下,医生在车厢里随时待命,保证司机的状态,或者——万一出事了,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急救。

车窗外的风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后退着。

“时速,一百!”

“一百二!”

“一百三!”

车厢内部,摇的更厉害了。

就连火车头里的司机,也紧张地盯着前面。

“一百三!还能再快吗?”

“不知道……我,我试试!”

“最高能到多少?”

即便是在下面观看的学生和专家,平日里乘坐的大部分火车,平均车速也只有四五十公里,窗外的景色慢慢地后退,渐渐消失在视野里,车窗还能打开。

但这段影片里的速度,却是他们平日感受速度的三四倍!

“一百四十!”

“一百四十的时速?”

“一百五十。”

“一百六十!”

“一百六十五!”

记者的声音在颤抖,他看向窗外,“真的非常快!太快了!不敢开窗户,感觉我们比风跑的还快!”

然而,很快出现了一声巨响,影片结束了。

谢雁把教室的灯打开。

专家们都知道这段是什么,他们太熟悉铁路的历史,所以陈运飞随便点了前排一个学生,“最高时速一百六十五,你觉得快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