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 第65章 此去通途31

第65章 此去通途3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如果能建成,这将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高桥!

孙力一愣,“不用斜拉桥?”

苏擎点头,道,“用悬索桥!”

谢雁来到这个世界,修建的第一座桥——其实也算是悬索桥的一种,或者说直白一点,吊桥。

斜拉桥是通过桥塔延伸出去的钢索,拉住桥面,形成三角形。

而悬索桥,则是用悬索支撑整个桥面的桥。

正如当年的[小鬼崖吊桥]——古代的华国人最早开始利用绳索、藤蔓吊起桥面,但这种吊桥,只能让行人通过,无法通车,桥面很窄,踩上去还会摇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材料的进步,悬索桥也开始了高速的发展。

从一开始几十米,踩上去摇摇晃晃的吊桥,变成了现在跨度百米、千米的现代悬索桥。

悬索桥技术最早开始运用的是利国,不可否认的是,十八世纪的利国,在桥梁等各个方面,都拥有着领先的技术,随后,欧洲和日国也开始赶追。

他们所修建的悬索桥,主跨度在两百多米到五百多米之间。

几年前,日国的海峡上修起了一座跨度九百六十米的悬索桥,这个跨径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而华国的悬索桥发展则来的更晚,在八十年代后,华国才开始研究大跨径悬索桥,真正的动工尝试和井喷式地发展,是近十年才开始的。

但起步晚,不代表速度慢。

方斯闻将相关资料拿出来,“前几年在长江上的几座悬索桥,也有主跨三四百米的,也有□□百米的。”

修桥,不是越长越好。

江面、河谷、断崖,需要他们修多长,就多长!

也就是说,以现在华国的技术和能力,虽然还有很多问题和难题没有解决,但已经可以尝试挑战大跨径的悬索桥。

长江是华国最重要的河流,这些年在江面上,无数座跨江大桥如雨后春笋,悬索桥的技术,也因此一路突飞猛进。

“跨江、跨海,都可以用悬索桥,那么跨山,跨云,也可以!”

苏擎说,“如果采取悬索桥的方案,主跨大概在九百米左右,加上两侧的引桥,总长一千多米。而桥塔也只需要两个,落在两座大山的山顶!”

桥塔落在山顶,桥身穿过云雾。

行驶在上面的车辆,可以看见车窗外的云海,看见日出日落,看见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光将这里的轻云染成暖金色,又看见云团自己蔓延出清灰的外衣。

看见银河在头顶流淌,看见沉云在脚下翻滚。

干活很累,但是做梦很香。

苏擎三人描绘的未来,让屋里的人都好像自己看见了未来那座仙境中的梦幻云桥。

“干!”

“不就是悬索桥吗!冲就完事了!”

“对,有什么修不出来的,长江上能修,天上就不能修?”

“悬索桥千米不是问题,人心齐,泰山移!”

孙力也是有经验的人,他知道除了美好的未来,他们现在拥有的更多是现实的难题,“悬索桥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

谢雁一笑,“我们来这里,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吗?”

**

决定了!

在山顶修一座世界最高的悬索桥!

这个方案,由公规院负责设计,省内高速建设指挥部担纲建设,对外进行招标,中标公司负责施工建设。

但与此同时,三人也真正开始面临这个难题。

他们要在三个月内将方案拿出来。

问题太多,需要提前做的实验也很多。

方斯闻负责应对的是常见问题——桥塔混凝土裂缝。

苏擎则要和长江科研所的人一起完成有关隧道锚的实验。

先说裂缝问题。

之前加国的世界第一桥(曾经的)就是因为裂缝问题,出了大问题,虽然悬索桥和斜拉桥不一样,但在用刀混凝土的地方,依然要考虑裂缝问题。

落谷河这里的环境和长江上不同,这里的气候多变,湿度极大,而悬索桥的承台和塔座,都是由混凝土构成的。

一旦水化热温身高,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缝。而这里多变的气候,强烈的山风,昼夜温差太大等等问题,都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