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的艺人天天想退出娱乐圈 > 第一百九十一章 二上柏林国际电影节!(1章求订阅!六千大章求月票打赏!)

第一百九十一章 二上柏林国际电影节!(1章求订阅!六千大章求月票打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2月,迟余并不能全部待在剧组。

  2月,春天到了,正是一年的最好时光之一。

  春天到了,好事就会接踵而至。

  只是可惜,迟余在这个剧组,迪丽若白在另一个剧组。

  两人一南一北,  只能每天晚上,小小地视频一会儿,还得防备着,别有黑客什么的,入侵他们的手机!

  每天早上起来,迟余都觉得,  无溪这座城很美好。

  处处花香,处处春风。

  而在这花香和春风里,从2月16到2月28日,是柏林电影节,以及连上的奥斯卡。

  《霸王别姬》恐怖的刷奖之旅,其实才算是刚刚开始。

  这一年,大的电影节不断。

  欧洲三大,东京,尚海,都将会是《霸王别姬》大放异彩的时候。

  人们不由想起来了,之前泡菜国的那部《寄生虫》,当初在各大电影节、电影奖上,也是近乎所向披靡的态势。

  如今的《霸王别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柏林电影节有两周时间,不过无论是《霸王别姬》剧组,还是备受关注的演员迟余,都不需要一直待在那里。

  大热的影片,是有大热的尊严的。

  剧组还是很贴心地,给了迟余一周多点的假期。

  并纷纷预祝他在柏林电影节上,  再捧加一个影帝奖杯,也就是银熊奖。

  “这个现在已经不归我管了。万一,  他们像讨厌小李子太帅,故意不给影帝奖一样,不给我银熊奖,我也没有办法啊。”

  面对大家的祝贺,迟余“哭丧”着脸说道。

  “赶紧滚吧!不能再看到你这凡尔赛的表情!”张涵宇自动地,融入了刘川健角色上,对迟余的态度。

  “唉,咱这就麻溜地滚了!”迟余一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当然,他能走的这么潇洒,也主要是因为他飞机上的戏份,已经拍完。

  剩下的,就是一部分地面的戏份。

  这个时候,还需要拍飞机上的空乘,以及乘客,也就是客舱里的大部分戏份,这一部分,才是最复杂以及最不好拍的。

  不像驾驶舱,再怎么复杂,也主要是体现在仪器的复杂上。

  2月21日,迟余最后一个到了柏林。

  第二天,《霸王别姬》在柏林举办了记者会,导演陈无极,制片人陈虹,以及三位主演,迟余、富大隆和万倩,全部到齐。

  记者会上,吸引了数百位中外记者到场。

  这部电影,如今仍然是9.6分的高分,位于某瓣华语片评分榜第一。

  空降!

  而原来排名第一的,是国师的《活着》的9.1分。

  说起《活着》,原作者余华,可是完全诠释了,什么叫做把悲伤带给读者,而高兴的只有我自己。

  看过《活着》的人,大多不忍再看第一遍。

  而且这本原著,某瓣的评价,高达9.6分。

  可以说,在小说的主人以及他的家庭身份,几乎浓缩了几十年来的一切灾难,甚至让读者都发现来不及同情,就是一连串接踵而至的打击!

  在这本书里,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

  《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简直是不遗余力地展示误导的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

  而靠《活着》活着的余华,如今却活成了段子手。

  言归正传。

  回观《霸王别姬》,电影评分,远远高于原著的9.1分。

  而且这9.1分,未必没有《霸王别姬》上映之后,对于小说的加成。

  这电影太牛了。

  热度,以及评价,远远高于之前的那部亚洲电影,也就是《寄生虫》。

  相较于《霸王别姬》里面厚重的恢宏的历史感,《寄生虫》则显得小家子气……不提也罢。

  有人如此评价:“《霸王别姬》无疑是陈无极电影里的集大成者!”

  这是一句很高的评价。

  集大成者,这四个字,原指融会各家思想、学说、风格、技巧等而自成体系或自成一格的人。

  放在这里,主要还是在说,《霸王别姬》几乎把陈无极的所有电影里边的优点、闪光点,都集中体现了。

  而那些让人诟病的点,则是没有出现,或者隐藏的极深。

  某电影评论家说:“这段对陈无极及其同代人有着切肤之痛的,现当代华国历史,在影片中只是切片般地映衬出一个绝望的‘三角恋爱’——经典的情节剧的出演。”

  “每一个可以真切指认、负载华国人太过沉重的记忆的历史时刻,都仅仅作为一种‘背景放映’。”

  “而这背景放映,为人物间的真情流露与情感讹诈提供了契机与舞台,为人物断肠之时添加了乱世的悲凉与宿命的苦涩。”

  在这场跨性别的宏大叙事里,陈无极带着一股狂揽上下五千年的劲头,笔力千钧,巨细靡遗。

  不管你是否认同戏中“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的命题,都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拍得极其细致的电影。

  细致到“无一字无来处”“无一景无背后文章”的地步。

  小到一块布景板,都要画出“徽班进京”,画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画出“同光十三绝”。

  欧洲这边,尤其是喜欢这种调调的电话。

  历史里,夹杂着文艺思考。

  文艺中,又带着人文关怀。

  记者会上,陈无极春光满面。

  面对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

  “仍然是最开始的那句话,这部电影,是我送给世界电影的礼物。事实上,我大概做到了。而这个礼物如何,需要全世界电影爱好者的评价。”

  “陈导,您下一部电影,会选择什么题材?”有记者提出一个问题。

  《霸王别姬》的刷奖之旅还没有结束,竟然已经有人开始关心这个了。

  陈无极想了想,说道:“我需要休息个一年半载,毕竟这部《霸王别姬》,耗费了我太多的精力。你们也能看得出来,我已经不年轻了。”

  事实上,不年轻这三个字,有点不适合形容他的年纪。

  又有记者问道:“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拍出这么一部伟大的电影?”

  听完翻译的话后,陈无极微微一笑,矜持道:“一直以来,我对历史和人文这两项,很感兴趣。一直以来,我也想拍一部,历史关怀与人文关怀共存的电影。于是,就有了这部《霸王别姬》。”

  “电影里面,您似乎在哀悼于你们国家,那些消逝的艺术。请问,这是您对目前华国发展的一种反思吗?”一位白人记者问道。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我们在历史的进程中,对于一些事物,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法。”

  陈无极说道:“就如你们所说的,存在即有意义,那么一件事物,或者说艺术形式的消亡,也自有他的特殊意义。”

  “难道你不认为,你们正在把一些民族的东西,边缘化,政治化吗?”

  白人记者追问道。

  陈无极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似乎你们,正在试图以各种手段,让我们边缘化,政治化。”

  白人记者愣了下,讪笑道:“我们今天只是谈电影,不谈其他的。”

  “嗯!”陈无极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此时,一位国内大台的记者问道:“陈导,您觉得《霸王别姬》在柏林电影节上,能够斩获几个奖项?”

  “越多越好。”

  陈无极觉得这大台的记者水平挺一般。

  甚至,还不如刚刚那个被自己怼了一次的白人记者,至少人家问的有东西。

  你这个时候,还问这种莫名其妙的话,简直是莫名其妙。

  太不专业了。

  好在记者也意识到了,马上追问一句:“陈导,有部分观众指出,这部电影的片长接近三个小时,看起来很累。您为什么用这么长的篇幅呢?”

  “实际需要。”

  陈无极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水准,不过之前应该有人问过类似的。

  于是他直接说道:“一部电影的时长,取决你想在电影里面表达什么。如果只是想让人看完后,哈哈一笑,哇哇一哭,那一个半小时足以。”

  “如果你再让人在笑或者哭中,带着些思考,那可能得两个小时左右。而你想让观众思考之后,产生某种共鸣,但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长。”

  “尤其是,像《霸王别姬》这种,涉及到五十年历史的电影。”

  随后,迟余也被问道。

  再次来到柏林电影节,已经和第一次来这里完全不同了。

  那一次,他和老赵两个,完全是两个电影界的小辈,有点像是突然发了一笔横财,然后穿上一身名牌衣服,跻身到名流圈子的乞丐。

  整个过程无所适从,甚至散发着菜鸟的味道。

  直到之后的戛纳电影节,才算是适应。

  这一次,迟余已经很自如了。

  虽然做不到,像陈无极那样,可以直接给记者脸子看,但是侃侃而谈,而且让大家自发地笑出来的地位,已经有了。

  “我们都知道,既然是那些传统的男旦,历史上真正把性格搞错的,还是很少的。”

  记者说完,问道:“所以,你是如何看待电影里,程蝶衣的性别设定,以及,你是如何演出这种心理偏差的?”

  “程蝶衣的性别设定,带着一种隐喻。因为他的心理性格更多是女性,所以就会让人们觉得,他饰演虞姬,有如虞姬重生。他喜欢师兄,也得到某些观众的同情。”

  迟余说道,然后又说如何演的问题:“其实只要抓住程蝶衣的性格底气,那么饰演这个角色,就没有多难。”

  “而最难的,则是我们希望观众在看电影时,不会觉得,程蝶衣这个角色,娘里娘气的。”

  “他是女人,不是娘里娘气。”

  迟余的回答,让现场的一些记者都笑了。

  确实有不少演员,在演男扮女装的角色时,往往会刻意,夸大一些动作或者行为,结果就变得娘里娘气。

  “迟,上一次你来参加柏林电影节,一无所获,这一次,你觉得会有更好的结果呢?”一位白人小姐姐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