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108章 晋江独家

第108章 晋江独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田老汉和袁氏背着粮食口袋回家,赶紧关上院门。

他们住在大旺家,地窖里存了不少山货、干菜,还有杂粮。

这是去年攒下来的,入社时没交公。

有社员举报,田老汉抵死不肯承认。队里要来检查,田老汉端着粪叉挡着院门,说:“要粮食没有,要命有一条!”

袁氏也跳着脚骂道:“哪个不得好死的,瞎胡乱说?俺家要是翻出一粒粮食,俺就跟你姓!”

当着众人的面,田秋山不好徇私。

就放缓了语气说:“二叔,您说没有,那就让俺们进去瞅瞅……”

田老汉瞪着眼睛说:“咱话说在前面,看看可以,不许乱翻腾,俺家若是丢了东西,你们得照价赔偿!”

田秋山带着村干部进屋瞅了瞅,空荡荡的,啥都没有。

几个社员挤在院门口,被袁氏拦着,不许踏入半步。

村干部检查过了,这件事算是揭过去了。

有了粮食,心里就踏实。

田老汉和袁氏躲在屋里,梢上门。把粮食口袋挂在横梁上,提搂着。

这样防鼠防潮,保存的时间长一点。

袁氏又从罐子掏出一只木匣子,打开来,摸出几张全国粮票,数了数。这是大旺寄来的,说买几斤细粮吃。可她跟田老汉哪里舍得?就这么攒着,反正不会过期。

这事儿不敢跟任何人说,就连大顺和大壮都瞒着。

怕分不均匀,更怕人家眼红。

自打大旺出息了,就被村民们盯着。有点啥动静,就传播开了。

还有跑到门上借钱的。

借吧,舍不得。不借吧,净得罪人。

*

转眼进入了七月。

期末考试临近,田小苗抓紧时间复习。

这一回,她拿了文科第一名。

心说,自个儿喜欢才能发挥好,学文科也一样建设国家。

这个小插曲,田小苗没跟冬子和梅子说。

现在还太早,等念了高中吧。

领了通知书,就放暑假了。

上面发了通知,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大、中学生下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学校也组织了高中学生,由老师带队,扛着红旗下了厂区。

田小苗第一次进工厂,看什么都觉得稀罕。

车间主任安排了一位老工人,给同学们讲解机器零件打磨流程,并做了演示。同学们坐在工位上,戴着袖套,拿着砂布打磨零件。

一开始热情很高,可干着干着就觉得枯燥乏味。

盛爱龄跟田小苗挨着,一边打磨,一边看时间。

休息时,她跟小苗悄悄地说:“这家工厂是我爷爷开办的,我爸爸第一个参加公私合营,还上了报纸呢……”

“爱龄,跟人家可不要说这些……”

“嗯,我知道……”

盛爱龄捂着嘴,得意地笑了笑。

她父亲是政协委员,在市里挂上号的。

田小苗心说,资本家也分类型,盛伯伯还是蛮进步的。听说,早年下车间跟工人们一起劳动,可积极了。解放后,去京城开会,被国家领导人接见过,还合影留念呢。

不过,时代变了,资本家都已成为过去。

现在最吃香的是工人,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像八级钳工,一个月拿一百多块,比厂长的工资都高。在厂里做工,有食堂、有宿舍,一年四季发工作服,都是帆布做的,特别结实。走在大街上,看到穿工作服的,特别羡慕。

与之相对应的,是技术和质量。

国营工厂对质量要求很高,生产的东西特别耐用。直到后世,一些家庭还保存着六七十年代的老古董,像搪瓷缸子、洗脸盆、军用水壶、床单子等等。就像一段记忆,描绘着那个时代的灿烂和辉煌。

这个暑假,冬子和梅子没有回来。

那边也在搞实践活动,参观、学习忙了一个月。

秋季开学时,田小苗升到了高三。

冬子上了高一,梅子上初三。

这时候,秋收开始了。

靠山村收了高粱,红艳艳的一片。红薯、南瓜、豆子也晒了一大堆。

除了集体的,自留地里也有收成。虽然比不上往年,可好歹是粮食啊。再加上拾秋,家家户户都弄了几麻袋山货,上缴一部分,剩下的都是自个儿的。山里就这一点好,只要勤快一点,填饱肚子是没问题的,就是粗渣渣的,不咋好吃。

按说,遭受灾害,粮食大面积减产,应该救济才是。可县里下了指标,调拨粮按照去年的标准。

这么一来,公社犯了愁,上哪里弄这么多粮食?

赶上开会,让各生产队报收成。

田秋山苦蹙着脸,把产量往低里说,听得社长直摇头。

“秋山同志,靠山村大队有这么困难?”

“社长同志啊,俺们村赶上虫灾,把庄稼都吃光了,啥都没剩下……”

田秋山唉声叹气,就差哭鼻子了。

公社也没辙,粮食不够吃,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吧?

讨论来讨论去,只能向县里申请,能不能减免一些。实在不行,就用山货代替,反正都是吃的。可县里不同意,说上面下达的指标完不成,拿啥支援工业建设?

公社只好咬咬牙,往各生产队摊派。

田秋山扛不过去,只好挤出来一点粮食。

这么一来,缺粮就更严重了。

村办食堂的伙食越来越差。

高粱面饼子一小疙瘩,玉米粥稀溜溜的,都能照出人影来了。这时候,有社员提出领口粮回家做吃饭。村里哪敢同意啊?甭说领口粮,就是一粒高粱米都不能领。

有社员咬住了田老汉。

“田支书,那田大伯一家咋领回去了?”

“呃,人家家里有病号,年纪也大了,属于特殊情况……”

像田老汉这样领了口粮回家的,有好几户。

可那是收秋前,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食堂里吃不饱,就自个儿想办法。

社员们在自留地里种点青菜、萝卜,去林子里转悠着打点野味、捡点柴禾。铁锅都当废铁捐了,就用瓦罐代替。

社员们捣鼓吃的,田秋山装着看不见。

反正山高皇帝远,公社里管不着。

吕秀蓉晒了不少干菜,派上了用场。

许凤莲家娃娃多,一个一个都长大了。老大和老二都娶了媳妇,生了娃娃,消耗很大,她就把目光瞄向了公爹和婆婆。一到饭点儿,就轰着娃娃们去东院。袁氏一开始给娃娃们盛上半碗,可看到娃娃们都摸来了,越聚越多,就把做饭时间错开了。

田大顺和田大壮在镇子上挣着工资。

本想着努努力弄个粮本,这一下也没希望了。

作者有话要说:捉虫,略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