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金玉满堂 >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小修)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小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44章

铺子的牌匾是文老太爷一手包办。

横平竖直,端方得体的“食为天”三个楷体大字,右下角敲着两枚字体不同的私印,虽然简单,却别有一种恢宏大气之感。

用料那更别说了,反正顾茵不认得,只觉得这油光水滑的木料挂在自家店前,把整个店铺的档次都拉高了。

开业前一天,文老太爷还说雇人来舞狮来着,顾茵当时听着也有些心动,开业当然是越热闹越好,而且看了那么些电视剧里热热闹闹的舞狮,谁不想亲眼看看呢?

后来打听了一下价钱,顾茵也只能……打扰了,告辞!

当然宣传的支出肯定是必要的,码头上的摊位,顾茵续租了一个月,但已经不让人去,只立了一个插牌,写明自家的新店位置和开业时间,然后她也想到后世最普遍的发传单宣传。

此时印刷术还不普及,除非自己出钱定做一个印版,不然还是让人誊抄更为划算。

后来是武安接了这个活儿,反正他日常要在家练字,顾茵也只要求能让普通人看懂,并不要求美观。

半个月里他一共写了一百张传单。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是镇上识字的人也不算特别多,投放到文家和王家老宅附近的富人区是够用的。

顾茵给了他一百文工钱,他一开始不肯收,后头好不容易让顾茵劝着收下了,他转头给了王氏,王氏又给了顾茵,这一百文就还在三个人手里打转。

发传单的活计是顾野做的,他日常就是喜欢出去乱逛,发传单也就是顺手的事儿。他倒是没有推拒说不肯收工钱,只说自己小荷包里放不下,让他娘先给他攒着,以后娶媳妇用。

当时顾茵和王氏听完都止不住乐,王氏看着他小豆丁似的身板问她说:“你知道啥叫娶媳妇儿吗?”

顾野茫然道:“不知道啊,但是听人说,大了都要娶媳妇,花好多银钱。”

这事儿一直让顾茵和王氏乐到开业当天。

当天早上,顾茵先让人放了一大串挂鞭,然后和周掌柜出来先后说几句场面话,就算是完成了简单的开业仪式。

因为多少算做了一点宣传,自家“文老太爷粥”的风潮还没过去,不少人都知道了消息,提前来排队。

进店之后,客人们先是对店内的布置感到了新奇。

走进店铺,左边和右边是两排靠墙的方桌,这方桌是顾茵让人定做的,比铺子里原先的方桌小上一圈,当然肯定是够四人坐的,只是节省了一些空间,让本来只够摆六张桌子的地方,如今放上了八张桌子。

那本来只开了几扇小窗户的墙壁也经历了大改,上半部分几乎被全部敲掉,做成半人高的大窗户。而且不是从中间推开的那种窗户,是用类似槅扇那种,由顾客自己选择打开或者关上自己旁边的窗户。

要不是这个时代的玻璃还是稀罕东西,顾茵已经把落地窗给安排上了。

而店铺正中间,则是一个回字形大柜台,柜台外围摆了一圈单人矮桌和圆凳,足足可以坐下三十来个人。

而柜台和墙边方桌的间隔,顾茵本是想定做更小一些的双人桌摆上,但是后来粗粗一算,店内现下已经能坐六七十人,作为一个刚开业的店铺来说,这个容量应当是够的,就暂且搁置。

店内服务人员有四个,领头的当时王氏,然后是许氏和另一对同住在缁衣巷的田氏母女。

许氏是王氏去请的,她想的当然是有好事一起干,但其实一开始王氏也怕她不乐意——毕竟是秀才他娘,做跑堂的活计虽然不丢人,但是也不算多么高雅。

但没想到许氏一口就应承了。

许家的进项就只有两个小院子的租子,一年就七八两银子。这钱只够许青川一半的束脩。

这些年主要还是吃许家留下来的老本。

但出项远大于进账,老本吃了这些年,许氏手里已经没有多少银钱了,尤其是今年开春后,她发现许青川私下里在给书肆抄书,越发心里不是滋味。

她是真的想找个活计做,但是镇子上招女工的地方本就不多,而她前半辈子养尊处优,也没什么一技之长,能寻到的也就是浆洗缝补的活计,这种活计不仅辛苦,而且赚的少,她几次想接这种活儿来做,都让许青川给拒绝了,还说他私下里本就要温书,抄书只当温故知新。

王氏的邀请,对许氏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她当即应下来,后头王氏说店内还差两个人,许氏就给她推荐了同住缁衣巷的田氏母女。

许氏也是后来搬过来的,而田氏是一直住在缁衣巷的。她们能说上话,是因为田氏也是寡母带个女儿。

田氏的人生是真挺坎坷,青年丧夫,独自带着女儿讨生活。好不容易等到女儿大了,嫁了个人,女婿在几年前也让朝廷强征入伍,杳无音信。

她女儿的婆婆也是心狠的,想着小儿子多半是回不来了,就直接把她女儿赶回了娘家,对外宣称是田氏和她女儿命不好,不然怎么当娘的是寡.妇,当女儿的嫁人不到一年,丈夫也上了前线,生死未卜?

田氏母女在那婆婆的宣扬下坏了名声,缝补浆洗的活计都做的十分艰难——毕竟这时代信奉那些的人不在少数,便有些忌讳。

许氏推荐完也把这些事如实相告,又道:“田氏母女都是手脚麻利的勤快人,就是寒冬腊月,井水刺骨,也从没耽误过活计,就是名声……所以我也只是推荐,用不用还看你。”

顾茵是想让王氏担任后世大堂经理的职位的,所以放权给她招人。

当即王氏又不以为意地道:“管这些干啥,我家青意早些年还让人批了不好的命呢!要我说这就是那些术士故意编造出来诓人的。我是不信命数的,信那些可不如信自己!”

后头在许氏的引荐下,王氏和田家母女碰了面,确实如许氏所说,母女俩一看都是能做活的人,身上的衣服虽然旧的看不出颜色,但是都干净平整,双手都带着老茧和严重冻疮留下的疤痕,家里也收拾的井井有条。

王氏自己就是爱干净的人,当下就觉得很满意,但也没把话说满,回去后和顾茵商量。

顾茵更是不讲究那些什么恶命不恶命的,还是让王氏自己做主。

于是以王氏为首的四个女堂倌也整装待发。她们身着统一的浅黄色衣裙,颜色淡得但凡有一点脏,便能看的很明显。但是只要清洗得干净,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这家店的东西格外干净。

她们头上包着同色的布巾,手上带着带着纯白布手套,并不出来招呼客人,而是站在柜台内。

再看柜台上,一指深、三尺长的规格统一的木盘整整齐齐排在一起。

木盘内摆的自然是吃食,因为开业的时候是上午,店内的食物就以顾茵做的为主。

馒头、花卷、肉包菜包、豆腐脑、韭菜饼、肉饼、八宝粥、青菜粥、当然还有最出名的皮蛋瘦肉粥……多达十来个种类,统一陈列在木盘内。

而且各种东西前都放着一个价钱牌。馒头花卷之类的就一文钱一个,菜包韭菜饼之类的则是两文钱一个,肉包、肉饼三文钱,菜粥两文钱一碗,八宝粥、豆腐脑这样需要费一些手脚工夫的和最出名的皮蛋瘦肉粥,则是三文钱一碗。

其实以“文老太爷粥”的名头,便是再贵一倍也有人买,但是顾茵想着自家没出名的时候这粥就卖两文钱一大碗,如今提价太多,反而坏名声,就只提一文钱,但是店里的碗不是海碗,只是家常吃饭那种碗大小,提一文钱,但是会多放一些皮蛋,利头已经比之前多了一些。

顾茵推出一个木推车,笑道:“请在这里领取餐盘。”

客人们处处都觉得新奇,自然应了她的话取用餐盘。

木餐盘也是定制,就是仿得后世食堂用的不锈钢餐盘,一个大格子并几个小格子,右上角设一个凹槽,正好可以把木碗嵌进去。

拿到餐盘之后,客人们便去柜台处选吃食,从一头选到另一头的尾巴,则是收银的地方,那处柜台上立着两个“收银”和“点餐”两个小牌子,让客人们选完顺便把餐费一并结了,当然若是有其他想吃的,也可以在此处点餐,把银钱交了,取一个签筹。

但因为今天是开业第一日,所以特别点餐还未开放。

这收银的活计自然是王氏来做,但是因为第一天大家一拥而入,所以一个人收银肯定是来不及的,所以顾茵让武安挪用了一下旬假,他站在小板凳上和王氏一起在里头收银钱。

武安的算术学的是真不错,顾茵和他说过一次价钱,他就全记住了,只要扫过一眼餐盘上的食物,他就能立刻算出价钱,那速度几乎不比后世的扫描仪器慢,因此即便是当天店内大排长龙,结账的速度也没有慢下来。

打完吃食,结完餐费,客人们便可以在殿内随便找个位置坐下用餐。

馒头花卷小巧精致,暄软无比,入口嚼上两下,那就是马上在嘴里化开,只剩下满口细粮的甘甜。

菜包菜饼的外皮同样是又香又软,里头的菜馅带着猪油的香味,鲜香可口并不寡淡。

肉包肉饼的肉则更是带着满满肉汁,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好吃地让人直闭眼。

豆腐脑香滑,八宝粥香浓,最负盛名的文老太爷粥则因为多放了皮蛋,那醇厚特别的味道越发浓郁。

一开始大多数人都只是冲着“文老太爷粥”的名头来的,后头看到旁人不管买什么都会惊喜地夸赞两声,便再去柜台上买旁的吃食。

一顿朝食吃完,客人们都对顾茵竖起了大拇指。

尤其是从前码头上的熟客,特地过来照顾她生意的,更是夸赞道:“从前只吃过小娘子做的那几样,没想到小娘子这个年纪已经会的这样多了。”

顾茵便笑道:“其实我还会旁的呢,以后每天早上门口会立一个立牌,上面会写当天的特别菜色。”

他们说着话,吃好的客人陆续出去,外头的排队的客人却还在逐渐增加。

主要是那临街的两扇大开的窗户,把顾茵的吃食暴露在外面。

香味就不说了,反正路过的人闻到了多少得停顿一下,然后再看里头坐着的食客那吃的满脸享受的模样,就是不怎么觉得饿的都会思考一下是不是还吃得下。

过了大约半个多时辰,周掌柜从后厨出来,和王氏他们一起把柜台上几乎都卖空了的大盘子撤下。

外头排队的客人透过大窗户瞧见了立刻就不干了,嚷嚷道:“我们还没排进去呢!你们把东西都撤走算怎么回事?开业第一日就只准备了这么些吃食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