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 > 81片轮车:女子坐牛车,专门偷小孩

81片轮车:女子坐牛车,专门偷小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片轮车在日本百鬼中排第119位,江户时代的怪谈中记载的片轮车是一边轮子的牛车,被火包围的轮子中间有张吓人的男子面孔,车上则坐着一位美女,和轮入道非常相似,鸟山石燕笔下的片轮车只有燃烧的车轮和车上的女子。据说看到它的人都会死去,所以人们一到晚上就门窗紧闭。也有传送其常在雨夜时分出现,一名女子坐在片车上,凡是经过别人家门口就会唱歌,然后这家的小孩便会离奇失踪。

要说起来这个片轮车其实是贵族专用车,日本古代贵族才能坐牛车,而武士多骑马。平安时代,原则上五品以上的皇家贵族才可以不用两条腿走路。估计当时日本有二千万人口,有权坐车的人一百多。牛车在贯通南北的朱雀大路上慢腾腾行进,南端是罗生门,老百姓敬畏,艳羡,也不无暗恨。车篷像一座小房子,堪称房车,用栎木□以为轮,榉木为轴。

牛车也罢,汽车也罢,凡车必有档次,材质与形状各异,明文规定什么品位坐什么牛车,越高贵越以繁其饰。赶牛护辕的扈从也有人数、着装的规定,宰相一级为六人。把牛套在□下,从后面上车,停车卸牛,然后从前面下车。

中国古代盛行马车,但两晋时期贵族们也喜欢牛车。马车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的马车除了作为战争工具外,主要为皇室贵族出门乘坐,是权力与高贵的象征。秦汉马车的种类复杂、名目繁多,如皇帝乘坐的玉辂,皇太子与诸侯王乘坐的王青盖车、“金钲车”,行猎用的“猎车”、丧葬用的“辒辌车”、载猛兽或犯人的“槛车”等等。

尽管类型众多、名称各异,但如果就乘者的姿势而言,还可以把所有的车分为站乘的高车和坐乘的安车两大类。西汉初年,乘车时要行俯首之礼,保持端正姿容,因此多立乘高车。至西汉中期后,统治者开始追求舒适与享受,坐乘才渐成风习。东汉以后,立乘就已基本销声匿迹了。

汉代乘坐马车,礼仪繁缛,这些令汉以后兴盛起来的士族阶层倍感拘束。于是他们逐渐将喜好转向牛车。牛车行走缓慢而平稳,车厢宽敞高大。所以自魏晋以后,牛车逐渐得到了“土豪”们的青睐,乘坐牛车不仅不再是低贱之事,反而成为一种贵族间的时尚新潮流。特别是东晋南渡以后牛多马少,这也成为牛车兴盛的原因之一。牛车兴盛之风,直至隋唐五代也未有变化。

当然了,这些贵族们喜欢乘坐的牛车和我们想象的牛板车可不一样,普通农家用的牛车多是为了装运粮食,就像古装剧里那样,牛后面套一块木板就成了。贵族们的牛车其奢华程度就跟房车差不多,要什么有什么,只是拉车的是牛而已。

日本百鬼中还有一种和片轮车很像的妖怪,但它是因为抢车位出现的妖怪,鸟山石燕在《今昔百鬼拾遗》中描画的“胧车”的形象是一轮月亮半隐在云层之中,一辆牛车行走在都城的大街上,牛车前方浮现出一个巨大的脸,这是一个女性的脸,头发弯曲,似乎具有无尽的怨恨,怒眼圆睁,大嘴横咧,满脸充聚了万念俱灰的表情。“胧车”妖怪的脸部占据了画面的大部,牛车显得更加渺小,且大部分用虚线的画法进行描绘,越发衬托出此妖怪的恐怖。

传说在月光朦胧的夜晚,在贺茂的大路上经常会传来牛车驶过的“咯吱咯吱”声,胆子大的人如果走近了,还能看见牛车前面有一张巨大的“人脸”。是过去拥有牛车的贵族们之间以及他们的仆役之间进行相互争斗时积累下来的怨念变成的妖怪。由于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月色朦胧的夜晚,因而人们把它称作“胧车妖怪”。

胧车的胧,即可理解为朦胧之意。车,这里指牛车。所谓的牛车,并不是我们现代人印象中的牛车,而是日本古代豪门贵族们乘坐的牛拉的车,其形状因乘坐人的身份高低而不同。在日本的古代,京都、奈良等古都要举行为数不少的祭祀活动,诸如“祗圆祭”、“葵祭”等,每当举行祭祀活动时,都城中人们争先恐后地涌上大街,一睹祭祀的风情。

日本豪族的显贵们在观看祭祀活动时,一般都乘坐牛车出行,这时为了争抢一个有利的便于观看的位置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根据《源氏物语》等书中的描绘,当时争抢车位的情况非常激烈,在冲突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占据上风,最后不得不放弃观看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而“胧车”据说就是在争抢车位的过程中未能获胜,积怨之后久久不能散去而变成的。

片轮车这个妖怪呢,要么是牛车成精要么牛车轮子成精,但既然和牛车有关,那就和贵族有关,贵族在百姓眼中虽然都是不可冒犯,高高在上的存在,但众多仗势欺人的贵族则让百姓们十分痛恨。贵族的车架会变成凶恶的变成鬼怪,也是百姓们害怕贵族的另一种表现。

(本章完)

说:

本小说《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