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 > 79丑时之女:怨女幽灵,失身失心

79丑时之女:怨女幽灵,失身失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丑时之女在日本百鬼中排第19位, 丑时之女,日本传说中的幽灵。她是胸中充满妒火与怨恨的女子化成的幽灵,这名女子因为失身又被人抛弃,死后含恨变成厉鬼。一般的所想象的幽灵通常是呈半透明或是笼罩着白色雾光,但是厉鬼却是呈现红色的光。

说到“变为厉鬼”,就要讲讲“生成”这个理论了。一般观念来说,一个人要变幽灵,首先要经历死亡,活人是不可能成为妖怪的。但是,在日本传说中,就有很多直接从活人变为妖怪的传说,比如 “黑冢”、“般若”。一个人如果有很强烈的情绪波动如嫉妒、悲痛、怨恨、执念等,并且不懂解脱而深陷其中的话,就会成为俗语中的“偏执狂”,然后再经过一个称作“生成”的过程,就会直接从活人化为妖怪或厉鬼。

丑时之女出自鸟山石燕所著《今昔画图续百鬼》,书上记载,在丑时三刻,一位身着白衣,胸前挂镜,脚上穿一齿木屐,头上带了点了三根蜡烛的铁圈的女子会前往神社附近找一棵大树将诅咒的草人钉在上头作法。当然做这种事是不能够被人看见,被看到的话威力会减弱,有时会伤到自己,其实是一种两败俱伤的诅咒术,听说施咒之人,自己也会容易疯掉。漂亮的女性更容易引起她强烈的嫉妒心,她会施以这种诅咒术,将不幸加之于这位女性的身上,所以遇到“丑时之女”,最好不要靠近她以免惹祸上身。

在鸟山石燕百鬼一书中,丑时之女原名为“丑时参”,意思是丑时参拜,相传“丑时参"来自于向神祈祷的民俗,在京都的贵船神社,神明于丑年丑月丑日丑时丑刻降临,若此时祈祷就会愿望成真,但这种行为却渐渐变成了诅咒。神社原本是实现人们心愿的地方,这种害人的祷告神明是不会受理的,但因为施咒者往往怀着极深的恨意,人最终会被这怨恨化成的邪气侵袭,连施咒者本人也会受到影响。所谓“咒人先咒己,挖坟挖两处",施咒者在下咒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人心,丑时之女就是这样充满怨气的妖怪。

丑时之女在众多古籍里也有介绍,《新耳袋》里写着:“丑时之女”乃传说中的幽灵,有时不止一位女人,还包括一位小孩,一般来说,应该会叫做“亲子幽灵”或是“带小孩的幽灵”,若出现在某某神社附近,则以该神社命名,称其为某某神社的幽灵,最有名的莫过于贵船明神的“丑时之女”。

漫画《灵异教师神眉》里头也介绍过“丑时之女”,而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双一〉系列中,男主角双一就经常头戴铁环,插上三根蜡烛,嘴里含着铁钉,动不动想要钉草人,对别人施以恶毒的诅咒,这个造型令人印象很深刻。

电影《阴阳师》有一段改编自梦枕貘原著小说的〈生成姬〉,村上天皇的女御绫子生下一名男婴名为敦平,使得藤原佑姬顿时失宠,因为她生下的孩子是女婴广平,不能替天皇继承子嗣。于是被阴阳师道尊所利用,想要借由她的怨恨来杀掉敦平亲王与村上帝,这一段演得相当精采,由《死国》的女主角夏川结衣饰演丑时之女--佑姬,同时也穿插了和望月君和源博雅之间,充满暧昧的情愫,源博雅曾为望月君吹笛讨她的欢欣,怎料她竟然和天皇有这么一段纠葛的爱情,当佑姬心生嫉妒变成“生成姬”的时候,源博雅以真情感动了她,使其回复人的本性。

丑时之女的名字里丑时其实是来自中国的时间算法,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指的是上午 1点整至上午 3点。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眛旦。”古时鸡鸣而起,眛旦而朝,眛旦就是说天将明未明的时候。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农人在这时候起床准备一天的劳作。

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西周时就已开始使用十二时辰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丑时之女其实也是个可怜女子,失了身又失了心,最后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 所以谈恋爱需谨慎,擦亮双眼,可别被渣男骗得一干二净。(本章完)

说:

本小说《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