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 > 57百百爷:孤苦神仙老人,野味总称

57百百爷:孤苦神仙老人,野味总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百百爷在日本百鬼中排第76位,它是关东地区有代表性的妖怪,位列于鸟山石燕《今昔画图续百鬼》的“卷之下明”中,本是孤苦的老人,其后离开村庄来到了山林之中居住便成了妖仙,因为以山中野兽为食,故其头部变为了猪面鹿角。有时在山林和荒野闲逛时,因怕自己的相貌会把小孩子吓坏而常躲避着,待行人走过后才出来,要是在野外碰到突然得病的人的话,他还会上前为其医治,相当地有善心。

平时百百爷则经常会从一堆枯叶中突然冒出来,而自己却裸露着上半身这样的仓皇姿态出现,而他平时也似乎不大喜欢穿上衣,穿着很随便,且总是装出一付贫苦乞讨的样子。于山间行走时其身旁总围绕着仙气,在加上手中拿着的那类似仙杖的拐杖,更给人于仙人驾道的感觉,故人们也就习惯性地把他恭奉为山神。既然被奉为神,所以神仙的样貌凡人可见不得,所以百百爷平常住在深山里,天黑时溜达到村庄里,碰到它的人则一定会生病。

百百爷的形象也不都是充满神性的,有一种说法认为,深山里的野衾出现在乡下时,会变成百百爷。如果有人遇见它,就会生病。在一些地方,当孩子不听话时,大人就会吓唬说:“你再胡搅蛮缠,就把你抓起来喂百百爷。”孩子就会乖乖听话。百百爷似乎是山中的野兽,野猪、鹿和狸等野兽,以及它们的肉也叫“百百爷”。

关于见到妖怪会生病的说法有很多,而见到百百爷会生病的这个说法却与吃肉有关,吃肉这件事,我们今天看来习以为常,但在古代日本,官方禁止食肉的历史至少有近千年。正如德国学者希斯菲尔德所言,“在分析任何社会的时候,饮食都是一个合适的标准”,古代日本人从“食肉”到“肉食禁止”再到“倡导食肉”运动,不仅是饮食结构的嬗变,更是其社会文化变动的一个缩影。

远古的弥生、古坟时代,日本人是原始的狩猎、打渔部落,当然什么肉都吃,比如古坟时代的出土遗迹里就有猪骨头。除了海里的鱼、贝壳类,野地里跑的野猪、鹿、熊、猴、狗、兔,日本人几乎无所不吃。

日本列岛不产牛、马、羊等大型牲畜,只有野猪驯化成的猪,不过饲养数量非常少。直到公元四世纪,马、牛才从朝鲜半岛流通到日本,按说,日本人口福不浅,可以大嚼牛肉了。不过且慢——马、牛之后,又有一样东西传入了日本,彻底改变了日本人的世俗生活,也改变了日本人吃肉的习惯。

日本从政治上禁止肉食是在7世纪,即奈良时代,和佛教的大规模传入紧密相关。佛教传入是日本文化史上的一大要事,有学问的贵族和武士,纷纷成为僧侣,他们接受《涅槃经》等佛教教谕,认为杀生、吃肉是罪孽,会下阿鼻地狱,因此带动了民间对吃肉的反感。

天武四年天武天皇制定了最初的肉食禁令,天皇的禁令,让日本人吃肉的习惯从法令上戛然而止。禁令规定为了防止滥捕,全面禁止使用网来狩猎、捕鱼。这个法令的基本内容是,在从四月一日到九月三十日这段时间,在禁止食用牛、马、狗、猴子和鸡的同时,也禁止使用铁笼子、陷阱、机械装置的枪、拦水捕鱼的鱼梁,违反者将受到处罚。一直以来,这项法令都被解释为基于佛教不杀生的思想而颁布。但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最重要的肉食资源鹿和野猪的食用并没有被禁止。

到了奈良时代后期,确立了建立在佛教思想基础上的国家统治体制,日本各地建造了官营的寺院国分寺。在这样的形势下,形成了如果普及佛教慈悲精神,天皇的仁德就会在社会上普及,即王权与宗教一体化的政治思想。

这个时代的天皇们不时颁布全面禁止捕杀动物的法令。天平胜宝四年,在总国分寺的东大寺大佛完工之际,举行了国家级活动―大佛开光仪式。在为纪念这一盛事的孝谦天皇诏敕中,全国全年禁止杀生,承诺向失去生计的渔民发放维持生活的米。

到了10世纪,僧侣、贵族、市民之间形成了将食肉看作罪恶的风俗。在那之后,佛教渗透进农村的民众之中,佛教轮回的观念和哺乳类肉食禁忌相结合,食用四足动物肉的人死后投胎重生为四足动物的观念普及开来。

在日本禁止吃肉的时代,鹿肉、猪肉等野兽的肉被称为药食,提供兽肉食物的店被叫做为百百爷。渐渐有人说,如果见到“百百爷”就会生病,这也是对药食的讽刺。在众多关于百百爷的传说中,仙风道骨的老爷爷形象是最符合人们想象中****人物的,但明显后者更贴近事实的真相。鬼怪的由来大部分时候都和政治脱不了干系,根据日本这几千年的禁肉令来看,百百也想必就是野味的总称,野猪,野鹿,等等野味都可以叫百百爷。虽然古时候的日本人因为法令不得不吃野味,但现代人却对野味颇为追捧,野味虽然好吃,其实也有风险,野生动物携带的病菌比家养的更多,并且很多野生动物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稍不注意把自己吃出个好歹可就得不偿失了。(本章完)

说:

本小说《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