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无字江山 > 第208章 女神

第208章 女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间一样的难熬,只是情形总比在那个巫师女人那里好了许多,那时候我不但要担心教授的安危师母和唐婉的去处还要时刻小心自己被暗杀和活埋。

颤颤兢兢没有一刻能放松,即便是睡着了手里也会握着可以随时防身的武器。我再次拨打顾青姐的电话,彻底的关机,我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顾青姐肯定出事了,否则她不会让手机关机的,她的两个孩子还在凌源市区这里。

她就是什么都不要也不会不要自己的两个亲生骨肉的。我内心深处对于顾青姐的担心一点点超过对教授的担忧,毕竟教授虽然同样行踪不明,可他是主动离开的并且早有计划,现在我几乎可以断定他绝不是一个人在行动,他的背后还有一个专业团队或者机构支持。

他眼下不会有生命危险,何况我大概也知道他要去做什么了。顾青姐则不同,顾青姐完全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直闯龙潭虎穴,她自己早就意识到情况的危急所以才不得不扔下两个孩子一个人回去牛河梁。

她把两个孩子留给我其实算得上一石二鸟,既保护了自己的孩子又保护了我。是的,只要我的双脚还未踏足牛河梁那片土地,只要我还没有走到女神庙跟前我就是安全的,至少性命无虞。

越是这样我越是愧疚,我是个男人,这种事应该我去做。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我只能等待着,安静的守着两个孩子等待。因此我现在的实际情况未必比在阿日善那女人手里好出多少。

两个孩子自己玩耍起来很安静,也不大声喧哗,跟昨天顾青姐刚走的时候判若两人。可能小孩子都会本能感受到母亲不在身边从而失去一直以来的安全感才会那么暴躁吧。孩子安静我也有更多的时间整理牛河梁相关资料,这个房间虽然很简陋但是好在还有一张老旧的桌子放电视,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空间可以用来做书桌。

为了让两个孩子时刻都在眼前我干脆搬了椅子坐在侧面。牛河梁的资料有很多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事牛河梁这边的情况跟兴隆洼赵宝沟类似,大部分遗址还没有发掘。

我的着重点是红山女神庙,这是顾青姐回去的真正目的。

1981年,文物普查在建平进行。时任朝阳市文化局的宫殿东亲自到县城坐镇。集中全县32个公社文化站站长到县城进行培训,时任业务负责人的郭大顺先生亲自授课。郭先生强调了发现红山文化遗址的重要性,讲解了红山文化的特点。为休息时,富山乡文化站长赵文彦反映,说马家沟生产队长家有一件“笔筒”似的东西很像郭先生讲的红山文化玉器。

第二天,培训班刚一结束,郭先生就与县文管所干部李殿福和赵文彦骑自行车赶到了距县城7.5公里的富山乡马家沟生产队长马龙图家。马队长十分热情地迎接客人进屋。一进屋,郭先生就看到了柜面上摆放着一个似笔筒又不是笔筒的筒状器,里面真的插着几支笔。郭先生上前拿起“笔筒”仔细端详着,心里暗喜,这哪里是什么笔筒,正是我们在朝阳苦苦寻找的红山文化玉器中最重要的一类——马蹄状玉箍。征得马队长的同意,郭先生一行带走了这件玉箍,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

顺藤摸瓜,郭先生又在老乡中征集到两件红山文化玉器,一件是马蹄状玉箍,一件是双联玉璧。郭先生判定,在马家沟附近,必定有红山文化遗存。经询问老乡,这些东西在哪里捡到时,老乡便把郭先生他们领到了牛河梁山冈上。

这座山位于公路101线南面,锦承铁路的北面。东西方向处在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地表散布着红山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彩陶片。承包土地的老大爷说种地时,还捡到过像“万”字形的石片,因已经破碎就扔掉到。这些重要的遗物,使郭先生等考古工作者都毫无疑问地确定这又是一处红山文化遗址。

接下来的几天,考古工作者集中在这块台地上找“宝”。果然在一条沟边老百姓起石头的地方露出了人骨,做了简单整理后,居然清理出一座墓葬。

墓为石棺,东西向,长2米,宽0.8米。单人仰身直肢葬,人骨保存较完好。在墓主人头顶部左侧,发现一件玉环。玉球为白色,直径21.1厘米,体形较大穿单孔,横断面呈三角形。这是第一次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也是红山文化玉器在墓葬中第一次正式发掘出土。

这一天为1981年4月8日。这个遗址点后来编号为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这座墓编为第二地点第一号冢第1号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