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无字江山 > 第203章 星宿

第203章 星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古名二十八宿。但二十八星宿这说法不仅在是在中国存在,印度、波斯、阿拉伯人古代也有类似中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可以说,二十八星宿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但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与二十八星宿的相关文物是发现于东周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

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墓,是我国考古史上考古挖掘最重要的古墓之一,出土的文物多达2万多件,是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之一。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很多人应该只知道墓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8件国宝级文物,然而这8件国宝级文物在曾侯乙墓出土的2万多件文物中占有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可以说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这8件国宝级文物之外,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非常多的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件名为“二十八宿图衣箱”。顾名思义衣箱就是当衣服的柜子,科技落后的战国时期古人用的衣箱都是木头做的。

而曾侯乙墓所在地的湖北在,湖北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国、曾国一带,也就是说这件文物是“木器漆”,目前考古发现的木器漆仅出土自楚文化一带,特别是在两湖地带;所以曾侯乙墓能出土一大批木漆文物也理所当然。

因为木器漆上面有“二十八星宿”的图案,考古家便将其命名为“二十八宿图衣箱”。根据在湖北省博物馆看到的这件文物,发现文物由盖、器身组成,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并用红漆书写二十八宿名称等文字及其它花纹。盖面正中朱书一篆文的大“斗”字。这可以得知,文物上描绘了二十八星宿围绕这北斗星转。

这件文物的出土直接改写了中国的天文史,因为这件衣箱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天文实物资料,说明我国至少在战国早期就已形成二十八宿体系。

还改写中国天文史的一点是,我国之前考古发现的二十八星宿图案以及流传下来的史书、古籍中记载的二十八星宿都是围绕着北斗星顺时针转的,而曾侯乙墓发现的这是逆时针转的,且没出现朱雀和龟蛇。

还有考古家表示这件文物上的图案不仅仅是二十八星宿,而是宇宙模型。这是因为考古家经过仔细的文物鉴定以及研究,发现这个绘有星象图的漆箱除了二十八星宿之外还发现以盖面为天穹、四个侧面为天边,箱底为大地的一个宇宙完整的模型。

甚至有的考古学家表示“这是宇宙模型”,而在我看来这跟龙星记时依然有着隐秘关联。

首先与易,龙关联。

《易》所谓龙,自《易传》之后,历来就仅仅被理解为君子人格的象征,而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的升降变化,也仅仅被理解为象征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修养功夫。

其实,爻辞之所谓“龙”,本义全谓天上的苍龙星象,而“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云云,说的无非是苍龙星象自春至秋由升到降的周天运动:初九“潜龙勿用”,冬天黄昏时苍龙隐没不见,不可见故不可用为纪时标志;九二“见龙在田”,春分黄昏时龙角升起于东方地平线,俗谚所谓“二月二,龙抬头”,即由此而来。

九四“或跃在渊”,黄昏时苍龙整体正从东南方腾跃而上;九五“飞龙在天”,仲夏时节,黄昏时苍龙高悬于南方夜空,《夏小正》所谓五月“初昏大火中”、《尧典》所谓“日永星火,以正仲春”是也;上九“亢龙有悔”,六月末,夏秋之交,黄昏时苍龙西行并掉头下行,《豳风"七月》所谓“七月流火”是也。

用九“群龙无首”,秋分之后,黄昏时苍龙之首的角宿隐于西方,《夏小正》所谓九月“内火”是也。总之,《乾卦》对六龙形态和方位的记载,与苍龙星象的周天运动规律和先秦典籍中关于苍龙星象的记载若合符节,其谓苍龙星象可谓勿庸置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