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和熹皇后秘史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兄妹之争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兄妹之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着“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的杨震,出身弘农望族,师从已故太常桓郁,自幼博览群书,通宵古今,又仁义正直,颇有侠士之风。只是他素来不愿沾染官场逢迎勾连的习气,只愿做一个大隐于市的隐士。此前也屡次有朝臣举荐,他却坚辞不肯就官。刘祜微服私巡之际,偶遇杨震不畏强权的仗义之举,本欲将其招揽入朝,没想到却被邓骘抢了先。对此,刘祜心中还甚为不悦,但他有所不知的是,邓骘与杨震之交其实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了。

在世人眼里看来,一个骄蛮霸道的大将军和一个心高气傲的名士,怎么也不像能成为知交之人,可偏偏这二人却成为了惺惺相惜之友。说起来,这其中少不了邓骘之妻寇文玥的牵线搭桥。

冀州寇氏与弘农杨氏皆为名门望族,且素来有姻亲之交,寇文玥的姑母便是嫁给了杨震之兄为妻。寇文玥自小与姑母亲近,在姑母嫁与杨府之后,便时常往杨家走动。这寇家小姐可不是那些养在深闺温文尔雅的淑女,性子野的很,从小便喜欢读各种稀奇古怪的典籍,这么一个野丫头,倒是和杨府上这位性情古怪的“四知先生”颇为相投。

寇文玥嫁给邓骘后,杨震还颇为惋惜,感叹如此灵气通透的女子却嫁给了一个仪仗权势骄横跋扈的武夫。可经过寇文玥的穿针引线,与邓骘打了几次交道后,杨震却发现这个武夫并非如他所想像的一般,他不仅有着远超寻常人的坚毅和智谋,更有着忧国忧民匡济天下的坦荡胸怀。与此同时,邓骘也逐渐发现,这个看似逍遥傲慢的隐士,实则心怀天下,不仅胸怀旷世绝学,对于治世之方略更是有着令人叹服的见解。

于是,二人很快便一拍即合,见杨震空怀一身绝学却无用武之处,邓骘着实惋惜,便三番五次的游说杨震。起初对于入朝为官一事杨震仍颇为抗拒,但架不住邓骘的百般相劝,终于勉为其难同意出仕。

当时,官场上许多人都以为杨震不过一介夸夸其谈的腐儒,并无什么真正的治世本领,还等着看他的笑话,然而不过两年时间,杨震的功绩足以让所有朝臣汗颜。他在荆州刺史任上仅短短一年,便一举肃清了荆州官场的腐败推诿之风,在其治下荆州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随后又出任东莱太守,东莱屡遭洪涝之灾,民生困顿,百废待兴,杨震采取宽税赋,兴商埠的政策,不到一年又将东莱从颓败之中解救出来。

如今邓骘推举杨震入朝为三公,也是不无道理的。杨震在地方郡县功绩斐然,擢升三公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不会招致非议。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原因,邓骘虽然未明说,但邓绥心里却十分明白。

放眼如今的朝堂,文武百官已然分成了两派,或与邓氏牵连甚深,或与刘祜君臣一体,各有私心,已然渐显朋党之争的态势。陆珩去后,张谦又被流放,朝中实无可统领百官之人。若要找一个这样的人物,还须是亲后一派的人物,否则若是被亲帝一党占了先机,邓氏一族在朝中的影响力将更加式微。

这样看来,杨震真的是一个最为合适的人选了。

“杨震······”邓绥沉吟道:“倒确实是个可用之人。如今太仆之位空缺,那就让他暂任太仆一职吧。”

“如此甚好。”说罢,邓骘突然神色犹疑起来,支吾道:“为兄,还有一事······”

邓绥诧异的看着邓骘道:“何事?”

迟疑片刻,邓骘这才硬着头皮问道:“你应该亦有耳闻,近日来关于你与耿将军之间的流言甚嚣尘上······”

邓绥颇有些意外和生气道:“哥哥也相信那些流言了吗?”

“我当然是不信的,”邓骘言辞果断的否认,转而又语气委婉道:“但是众口铄金,如今甚至有好事者以此为由,编成了儿歌,坊间黄毛小儿竞相流传,如此下去,难免折损汉室清誉。所以为兄还是要问你一句,这话旁人都不敢问,也只有为兄来做这个恶人,那日在玉门关,你究竟······”

那日在玉门关,年轻美丽的太后与气宇轩昂的将军共度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恐怕是惹得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人无限遐想的事情。可偏偏对于那一夜,邓绥始终三缄其口,未曾对任何人透露过分毫。

如今,面对来自邓骘的质疑,苦涩和无奈齐齐涌上心头。

这一生走了很久,走了很远,以至于青春年少时的芳华岁月,在邓绥的心底已经渐渐了无痕迹,但在心里某一处角落,有一泓清亮的泉水,却一直被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历经二十余载风起云涌,始终未曾沉没。

那便是二十年前的半月泉。她相信自己此生再也不回重新去到这个地方,可谁又知道,她在那里留下了一缕执念,自始至终从未离开过。

在二十年后的玉门关,她终于放下了那一缕执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