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和熹皇后秘史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千里驰援

第一百三十九章 千里驰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一战异常惨烈。

汉人与胡虏之间积累了数百年的仇恨,似乎都在这一夜爆发,然而贴身肉搏,与体格魁梧一身蛮力的胡虏相比,汉军很难占得了上风。即便如此,汉军们没有一个往后退缩半步,哪怕一次又一次撞到胡虏的尖刀上,也决不松开握着长矛的手。

天亮时分,胡虏终于退去。浴血奋战了一夜的汉军们,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借着微弱的晨曦,邓骘回头看着他的弟兄们,一张张满是血污的脸,一双双麻木的眼,如同一个个从地狱而来的鬼魅。

长戟插在地上,邓骘单手扶着自己的长戟,缓缓的坐了下来。在他的面前,密密麻麻的尸体堆叠成一座座小丘,有的穿着汉军的衣甲,有的穿着匈奴或者西羌的战袍,数不清的断肢,献血几乎将整个山谷染红,人间炼狱不过如是。

厮杀了一夜,邓骘已经无从知道究竟多少胡虏死在他的刀戟之下,也无暇顾及自己身上又中了多少刀。现在当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他才恍然惊觉全身上下大大小小不下十处刀口,剧烈的疼痛突然如潮水般袭来。

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低低的嘶吼,正待起身之际,突然感觉身后有脚步声传来,邓骘的神经立刻紧张起来,几乎是无意识的瞬间拔刀向后挥去。。

刀锋在离来人不过两指的距离停了下来。邓骘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孔。

“车骑将军耿夑,拜见大将军!”

就在耿夑要屈膝行礼的时候,邓骘几乎双膝跪地滑到他的面前扶住了他。

这一拜邓骘怎么受得起?在邓家突遭巨难之际,在他意气用事险些丧命之际,在少年邓骘初出茅庐被俘受辱之际,是眼前这个人,一次又一次拯救了邓骘,拯救了邓氏一族。对邓骘来说,耿燮亦师亦父,是自己心中的一座高山。可是如今,他老了,他的发髻和胡须已经夹杂着花白,曾经英气逼人的面孔,如今也已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纹路。

十多年来的第一次重逢竟是在这满是尸骸和鲜血的荒漠之上,百感交集直击心头,让这位霹雳手段的统帅也不禁湿了眼眶。他突然后退一步,肃然跪拜道:“谢将军救命之恩!请受邓骘一拜!”

耿夑一把将邓骘拉住,重重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这是他当年经常做的一个动作,慨然道:“不必谢我,我是奉太后之命前来解围。”

当说到太后两个字时,耿夑眼中掠过一丝难以觉察的波澜,与此同时,邓骘那一双寒光凛凛的眼中也闪过了一缕温情。如果说世间有什么人能同时让这两位铁骨铮铮的大将变得柔软,普天之下只有这个女人而已。

这一战下来,汉军死伤过万,胡羌联军损失亦极其惨重,死者不下八千。短暂的叙旧后,邓骘方才知道,汉军主力军队尚未开拔,耿夑带来的援军乃是驻防凉州的一万精锐,他凭着自己多年训练出来的一万铁骑,生生把五万胡羌联军打的难以招架,这才给了玉门关内的邓骘和汉军冲破困城的机会。可是邓骘心里明白,以一敌五,且是正面抗击素来擅长近身攻击的胡虏,是一件多么危险之事。耿夑和他的凉州军,是将生死置之度外来解玉门关之围,将胡虏赶了出去。

邓骘立即召集余部,一边清点人数料理伤亡士兵,一边派出探马追踪胡羌去向。没过多久,探马回报,胡羌联军竟然并未真正退去,而是在距离玉门关百里之处扎营安寨,与汉军遥遥对峙。

这令耿夑和邓骘都大为吃惊。与匈奴西羌交手多年,他们对胡虏的了解不亚于对汉军的了解。这些蛮子并无持久战的耐心,往往就是上来一通猛打,打得过便烧杀劫掠,打不过便落荒而逃,如今一反常态的战法令人颇有些不安。

从眼下的战势来看,虽然胡羌联军还有四万余众,而玉门关内的守军加上耿夑带来的凉州骑兵,总共加起来有生战斗力已不足三万,但是葫芦谷之围既解,胡虏便再也无法困死汉军,等到主力大军来援,前后夹击,胡虏便插翅也难逃。看来,於除鞬这一次是豁出一切要与汉军决一死战了。

如同劫后余生的玉门关驻军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享受难得的短暂的安宁,但邓骘的心弦却始终紧绷着无法放松。最大的担忧还是来源于粮草,以玉门关所剩无几的粮草和耿夑带来的粮草计算,大军还可勉强支撑三日,若三日之内增援的粮草和兵力未到,他们只能出关与胡羌联军背水一战。但若是这样,伤亡必然极其惨重。

自求援的消息送达洛阳,算上大军征调和粮草调集的时间,三日之内援军应该可以赶到,但不知为何,邓骘心中却升起一股隐隐的担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