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和熹皇后秘史 > 第一百三十章 盐铁之辩

第一百三十章 盐铁之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说到这里,底下不少地方大员们频频颔首,面现赞同之色,邓绥接着道:“盐铁两项,事关百姓生计,事关农工之兴,本朝历来都奉行盐铁官营。官营的好处诸位卿家都知道,可是,官营的弊处,诸位卿家可曾看在眼里?孤今日想问诸位卿家,还有各位乡绅们两个问题。”

邓绥停顿了一下,注视着眼前的人们,掷地有声道:“其一,商市该不该兴?其二,盐铁该不该私营?请诸位好好想一想这两个问题。今天,在这个地方,诸位皆可畅所欲言,不论言语是否妥当,皆恕无罪。”

这番话显然让底下的人们大感意外。他们先是面面相觑,而后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但整整一刻钟的时间,却未有一人愿意站出来第一个立论。

邓绥不禁面露失望之色,另一边,陆珩和张谦意味深长的互视了一眼,眼下这般局面,显然是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就在这时,终于有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僵局。

“启禀太后,启禀陛下,草民王符有话要说。”

循声望去,一个气宇不凡,却身着一身布衣的年青男子从人群中大步流星的走上前来。

“王符?”邓绥侧首问蔡伦道:“可是那个有当世大儒之名的临泾隐士王符?”

蔡伦眯起眼来细细看了台下之人后道:“看样子应该是的。”

“微臣安定郡守崔瑗叩见太后,叩见陛下,”这时,人群中又有一人走了出来,站在王符身边,向前拜道:“微臣携王符入京不合规制,望太后和陛下恕罪!微臣因与王符素有旧交,知其通晓古今,胸有丘壑,望太后和陛下允准其贸然之言。”

邓绥颔首道:“听闻王符素有大贤之名,只是性情孤傲,不愿出世,如今倒是愿意在此直抒胸臆,也是难得,孤和陛下愿意洗耳恭听。”

王符叩首谢恩之后,对着玉阶之上的王侯将相,对着身后的地方大员们,侃侃而道:“草民以为,凡为治之大体,莫善于抑末而务本,夫富民者,应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

言及此处,陆珩在一侧频频颔首附和道:“甚是,甚是······”

没想到,王符却话锋一转:“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居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民贫······”

一言激起千层浪。

本末之说,自古有之。先贤大儒们皆以农桑为本,以工商为末,如今竟然有人说农工商三者各自既有本亦有末,真是闻所未闻。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嘈杂,有的人认为他是在哗众取宠,有的人则认为他的话有几分道理,更多的人则把目光投向了玉阶之上。他们等待着玉阶上那群掌握着帝国最高权力的人们会做出何种反应。

陆珩脸色铁青着斥道:“胡说一通!商贾怎会是本?分明是投机取巧之末!”

另外一边,邓绥却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士子,仅凭寥寥数语,便令她豁然开朗。原来本末之争并不须得辩出个本末,农工商三者,皆有本末,各自守本离末,便是正道。

“先生所言甚是!”邓绥不由脱口而出称赞道:“先生果然有大贤之才!各位卿家,你们也都各自说一说,在你们各自所辖的地方,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

这一次,那些地方大员乡绅们像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再也不忸怩作态,一个一个争先恐后的上前进言。

直到日斜西山,足足三个时辰的本末之争和盐铁政论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听着地方官们兴高采烈的讲述自己所辖郡县内农工俱兴,商贾繁荣,百姓丰衣足食的盛世景象,听着乡绅们建立起一个一个工坊,让那些贫困潦倒的贫民们靠自己的双手赚取生存下去的钱粮,听着人们对盐铁新政的欢欣鼓舞,邓绥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而陆珩虽然在这场政见之争中输的灰头土脸,但却也输的心服口服。

自此,农工商并举成为了大汉新的国策,而盐铁两项也从原来的官营转变而成官私合营。

如同一枚石子投入了一池春水,平静的湖面立刻荡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这个古老的帝国,仿佛春风拂过的杨柳,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