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和熹皇后秘史 > 第九十一章 母仪天下

第九十一章 母仪天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三宫六院的妃嫔命妇们早已候在殿外,等待觐见新的后宫之主。为表皇帝雨露均沾之意,后宫妃嫔,凡无过错者,均加以晋封,前岁诞下公主的美人吴氏擢升为贵人,宫人徐氏、颜氏、张氏擢升为美人,其余妃嫔也不同程度的加以晋封。

时辰一到,殿门打开,新任黄门侍郎蔡伦引着诸嫔妃依序进入殿内。

新后身着皇后朝服,薄施粉黛,端坐于大殿中央。众妃嫔纷纷下拜行礼。杨锦绣以及新晋封的吴贵人年纪都要长于邓绥,且都育有公主,刘肇虽无宠爱但素来待她二人不薄,久而久之便有些骄纵了,尤其是杨锦绣,面对这位年纪小于自己、进宫晚于自己、况且还未曾生育的新皇后,不知不觉间便流露出一丝倨傲的气焰。

邓绥打量了一圈,面前的人有的熟悉,有的还有几分陌生,毕竟她以往也不喜欢四处走动。但是在宫里久了,别的本领没有,看人的本事倒是大有增益。从她们的眼睛里,多多少少还是看得出她们的心思。

她令众人平身,赐座,随即微笑着说道:“本宫蒙陛下错爱,忝居后宫主位,不胜惶恐。诸位向来和睦友爱,相信今后也必能亲如姐妹,后宫祥和,才能让陛下无后顾之忧,方是大汉之幸事。”

接着,邓绥笑意岑岑的转向杨、吴二人道:“吴姐姐、杨姐姐入宫年岁最久,深得陛下眷宠,多年来对宫中诸姐妹亦是照顾有加,堪称后宫表率。今后,本宫如有思虑不周之处,还请二位姐姐不吝赐教,也希望诸位姐妹以二位姐姐为尊,各安本分······”

一番话说的不动声色,却是绵里藏针,邓绥表面上抬高杨、吴二人的地位,实际上却分明是在告诫众人,尤其是这两位贵人,谨记尊卑之别,不要行逾越本分之举。

在一众华裳美人中,邓绥注意到了一人,她依旧身穿蓝色襦裙,如云的发髻中点缀寥寥珠翠,瘦削的面容,五官深邃清丽。周沁蓝,她的脸上挂着永远不变的淡漠神情,仿佛一切红尘俗事都与她无关。

******

接下来的日子如水般平静。

刘肇给了邓绥天下最尊贵的身份,但也同时给了她世上最幽深的孤独。

自封后以来,刘肇甚少踏足长秋宫,即便是与邓绥偶尔相见,也不过互相客气的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因为刘肇对后宫众人皆淡然,又加之邓绥几次有意无意敲打,包括杨锦绣在内的妃嫔们也就逐渐安分了下来,后宫一派祥和安宁,只是这安宁中越来越少了生气。

邓绥寄托闲情的方式依旧是舞文弄墨,在这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书画的造诣倒是逐渐臻于上品。每每碰上自己满意的作品,邓绥都喜欢唤蔡伦前来一起品鉴,有的时候自己作出来的书画,也会叫蔡伦来看。

和邓绥一样,蔡伦是个懂书画的人,更是个爱书画的人,只不过因为自幼入宫为奴,干的都是没日没夜伺候人的活儿,始终未有机会潜心文墨。但是对于书画,蔡伦却有一双常人没有的独到慧眼,这也是邓绥喜欢与他一同品鉴的原因。

宫里素来是用上好的缣帛作为书画的用材,这种缣帛虽然高贵柔滑,但大面积渲染时总是差强人意。民间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制造纸张的工艺,是用大麻经过切割、捣舂、制成纸浆,再反复沉淀、过滤、挤压平整。这种纸张相比昂贵的缣帛自然是便宜方便了许多,但又过于粗糙,难以细腻勾勒。

蔡伦时常看着邓绥在缣帛上作画,隐约想起了幼时在山野之中,曾见过村妇们替人做工捣纸浆,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他要为邓绥造出一种更好的画纸。

揣着这番心思,蔡伦利用作为尚方令的些许便利,四处搜集或可作为造纸原料的物材。经过半年多无数次的试验,最后意外发现用树皮、麻布、麻头、渔网等原料混合浸泡,再捣成浆糊沉淀挤压后形成的纸张轻薄柔韧,石墨用于其上,渲染的恰到好处,又可保住石墨原有的色彩。

蔡伦兴高采烈的将费尽心机造出的纸张拿来给邓绥试画,邓绥将信将疑的接过这种看似粗陋的纸张,用笔蘸取石墨后随手一画,看到那浓重的色彩在纸上曼妙的晕染开来,多一分则嫌浓,少一分则嫌淡。邓绥明亮的眸子里瞬间闪动起耀人的光芒。看着她开心的像个豆蔻年华的少女,一种平生从未有过的喜悦溢满了蔡伦的心间。

本也只是为了让邓绥开心,没想到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蔡伦这种造纸的技术很快便在宫里传了开来,宫人们带着好奇纷纷偷溜到蔡伦在少府圈的小作坊里,想要看看他到底是如何造纸。

这事儿慢慢的也传到了刘肇那里,难得的竟让刘肇也产生了兴趣。他细细的研究了一番蔡伦所造的纸张后,命令少府道:“此法确实可行,这些原料又是民间极易寻得的,不似缣帛那般金贵,就把这造纸的法子公诸天下,让老百姓们都学学。”

自此以后,蔡伦在小作坊里捣鼓出来的这种造纸的方法便在民间流传了开来。再后来,百姓们还给这种纸取名叫“蔡侯纸”。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