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和熹皇后秘史 > 第九十章 大赦

第九十章 大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他说完这一切后,气氛一时变得静默。良久,一声重重的叹息传来,蔡伦知道那是刘肇动了念。聪敏如他,自然早就看出刘肇是一个念重旧情之人,再加上蝗灾和大赦这样的情势,唤起刘肇对郑众这个老臣的怜悯之心不是难事。若能借机救郑众脱离苦海,也算能报答几分他对自己的恩情。

实际上,刘肇此时此刻念起的人,不止郑众,还有那个在冷宫中凄惨离世的废后。

郑众被贬斥是因为牵涉废后巫蛊之罪,刘肇对他所有的愤怒也皆来源于此。然而,如今大半年光景过去,刘肇心中对废后早已无恨,取而代之的竟是日渐浓烈的思念与不舍。所以在听到民间对他“无故废后”的言论指责时,刘肇的内心是百感交集的。他废后自然有着十分正当的理由,他的生母便是死于巫蛊之祸,他对巫蛊之事深恶痛绝。换作其他任何事情,刘肇或许都还可以原谅,唯有这件事是他心底最深的一道伤疤,也是他不能容忍任何人触碰的底线。可阴静姝偏偏就触了他的逆鳞,他一气之下废了她,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她竟然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么快,这么决绝。

此时此刻,在他的心中,废后原罪已灭,迁怒而贬的郑众,似乎也没有什么理由来承担这样的惩罚了。更何况,刘肇还没有忘记永元四年的时候,他是在郑众等人的帮助下才夺回了真正意义上的皇权,在当时的局势下,郑众他们是冒着株九族的危险助他成事。这件事上,郑众之功,足以抵消千万般过错。

刘肇沉吟片刻后,随即摆摆手让蔡伦平身,对他道:“你倒是个知恩图报之人。”

虽未明示,但只这一句话,蔡伦便猜到,事成了。

第二天,内侍带着圣旨来到了太仆院。出乎众人意料,刘肇不仅赦免了郑众的所有罪责,还加封郑众为鄛乡侯,准其回封地养老。

接到圣旨的时候,郑众正在清理马粪,他将满是污秽的双手在衣服上狠狠擦了数遍,方才郑重的接过了圣旨。紧接着,他做了一个出人意表的举动。

年近六十的郑众三步一叩首,一边高喊着“谢陛下隆恩”,一边用了足足一个时辰,从太仆院一路膝行到广德殿前。到了殿前,他又一遍遍重重顿首,高喊道:“老奴此生惟愿侍奉陛下左右,老奴不要任何分封,只求能留在宫里,若万幸能再侍奉陛下身边,老奴宁愿做牛马也心甘情愿······”

一个衣衫褴褛白发苍苍的老人如此恳切的乞求,令闻者也不禁心生恻隐。

没过多久,殿门打开,刘肇从里面走了出来。方才郑众的哭求他在殿内听得清清楚楚,现在看到郑众的样子,不过大半年光景竟已蹉跎苍老至此,不禁心生怜悯。

郑众最终还是在宫里留了下来,刘肇保留了他鄛乡侯的爵位和封地,但是并没有恢复他原来中常侍的职位,只是允许他留在宫中颐养天年。

那日他在广德殿前的那一番令人唏嘘的恳求,不能不说是发自于肺腑。也有人不解,年纪大了,总会想着落叶归根,可他们没有想过,他是浮萍,本就没有根。

郑众,孤儿出身,从来都没有亲人,对他而言,没有家乡,没有故里,这座皇宫便是他此生唯一安身立命之所,是他真正的故里,也是要埋葬他的坟墓。

蝗灾终于在三个月后平息了,大汉王朝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库损耗了一大半,才勉强救黎民于水火。蝗灾过后,徐防等人又开始为另外两件事担忧:中宫和储君。

自阴氏被废,中宫虚悬已一年有余,储君之位更是无人可继,这才是关系到大汉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平原王刘胜已被遣返回封地,刘肇显然不会将天下交给他这个唯一的儿子。更令人不安的是,自从刘肇那场大病之后,他几乎没有再踏足嫔妃后宫,也再未召过任何一位嫔妃侍寝。如此这般下去,大汉后继无人几乎要成为定局。

徐防与新任司徒陆珩等人商议后,决定首先上奏请立中宫,以安民心,然后再逐步扩充后宫妃嫔,以期为刘肇延绵子嗣。眼下,后宫之中身居贵人之位的仅有三人,邓绥、周沁蓝与杨锦绣,且后二者皆已失宠多年。论出身,论才貌,论家世背景,无人可与邓绥相提并论。

所以,当刘肇看到众臣的奏议时,他很清楚他们虽未明言,但他们心中的中宫之位只能属于一人。若没有那些纷纷杂杂的故事,他心中的继后也只会属于她一人,然时至今日,沧海桑田,千沟万壑,他甚至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个女人,可他似乎也没有什么理由拒绝徐防他们的谏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