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家皇后又作妖 > 第579章 老太的教训

第579章 老太的教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老太太别气。您得体谅元平郡主,郡主行为爽直,尾随或是随心之举……咦,不对啊,郡主什么时候是爽直之人了?欢迎宴上,郡主不是很柔弱胆小楚楚可怜吗?

可这会儿怎么敢在宫里四处跑,还偷摸跟人的?难道郡主是两面人?不至于啊!是恃宠而骄?张将军的后人,应该也不会。哦,本宫明白了,定是郡主庆南那边礼节与咱们京城不一样。可世子就是个懂礼的孩子啊……”

贵妃阴恻恻帮骂,她这一开口,身后几个妃嫔自然帮着附和起来。

“郡主,常老太太身上带着一品诰命。您即便是有郡主名头,也是得要行礼请安客客气气的。”

“郡主来自外地,可能不懂礼数,但您可得瞧着,咱们贵妃娘娘看见老太太都要敬着的。”

“郡主既是有身份的人,在宫中行走,总归是要带宫人的,讲排场的。”

“您若带上一两位公公,那不就不会发生这样的误会了吗?”

“一个人横冲直撞,冲撞贵人事小,万一您撞上的是侍卫,您的名节就没了。”

“郡主还得注意着装,您这一身过分素雅的衣裳,哪有一丁点郡主排场!谁能认出你是郡主?”昨日就有人不满她在阖宫姹紫嫣红中生装朴素了,这会儿自然要刺一刺。

“郡主该感谢常老太太,若不是老太太武艺不凡宝刀未老,还手下留情,您莫不是以为您此刻还能站着不腰疼地告状吗?”

“郡主尾随在先,这事怨不得老太太。若是学艺不精的侍卫,受此惊吓以为是刺客而拔刀,此刻郡主只怕都不在了。”

“郡主不能冤枉老太太,就是咱们都知您不舒服,何况刚来慈宁宫做客的老太太。老太太应该怎么也想不到跟随她老人家的会是您!”

“不过您跟随一个老人家是要做什么……”

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

元平几乎要气晕过去。

她被打了,还说不得话了?死老太婆,一口气砸五个问题,直接叫她懵了。还有这帮妃嫔,还不如直接骂她呢!她一句话都插不进去,这帮人就给她盖棺定论了。

总之是她的错!

被打了还是她的错!

“常老夫人,我是刚醒听闻您来了,所以想与您打个招呼……”

“行了!老身不想听!”常老太直接打断了元平。“老身打了你,自然会负责。老身送你回慈宁宫,求太后娘娘发落吧!”

就这样,常老太担了个众人口中“有担当”的名头,还多了不少人为她力挺和“作证”。

而元平,则是深刻感受到了远在异乡被排挤的苦,一时间又是潸然泪下。

一行人回到慈宁宫。

刚要睡着又被吵醒的太后面若锅底,呵斥元平向常老太赔礼道歉。

这边元平委委屈屈,常老太太忙道不敢。

勉强受礼后,常老太便离开了。

元平主动跪在太后脚边,抹着眼泪要解释。

“可哀家不想听。”

这一次,太后再不会被她的眼泪打动。太后当然明白,她之所以支开绮月,又出了慈宁宫才去追人,就是想要避开自己耳目,不是为了奚落,就是为了挑拨,又或是为了打听态度。不管自己那老姐妹是有意还是无意,老姐妹将她目的扼杀,也都没有错处。更何况,阿音心头有气,出口气吧,人之常情!

太后又是深抽一口气。自己去跟谁说呢?其实自己也想打这个假惺惺的小蹄子!活该!

“正好要找你,明日宴席无变!常茹菲不会参加!另外,你若想给朱永泽做妾,在明年这个时候之前,都绝无可能!这是哀家承诺下去的。你自己再想想!”

元平面如死灰。

常茹菲不给面子来参宴?这打脸是不是太响了?但这不重要,后边那句!

什么?

自己一年内都不能去表哥身边?

可表哥还有半个月就成婚了,一年后他们感情稳固,说不定儿子都有了。常茹菲若运气好,在王府也站稳脚跟了,那自己到时候再想铲除她或是拉她下位,便要花费更多功夫了……

元平还想求,可太后一挥袖子:“哀家意已决,不用再说,下去!”

”太后娘娘,元平不会放弃表哥的。无论是一年还是……“

”随你!“

“可我们王爷王妃那儿……”

“少拿他们来压哀家,你们王妃那儿哀家自会递信去,用不着你操心!”庆南王妃敢说一个不字?“下去!”不识抬举!

……

常老夫人这一趟来得很值。

她要的四个目的都达成了。

首先是给茹菲谋取了一份利;然后激化了太后和元平的矛盾;将“一年之后”纳妾这一条敲定,等着下一步计划衔接;最后,久未入宫,突然而至的她这一趟给宫里所有人都释放了一个信号:元平确实要成为朱永泽的妾了。而常家很不满,另外,太后并未帮着元平……

这些,都是他们计划需要传递的信息。

所以,刚刚揍元平的那顿,原本并不在老太太的计划之中。完全是顺手,赚到了!老太太也不由叹了声。

确实,这些祸害若不趁早拔除,他日茹菲远嫁庆南,处境可不就是今日元平所面对的这种?除非有超绝的实力和稳重的靠山,否则被孤立和排挤怕是难免。

……

而此刻的京里,因着元平入京,所以张洪芳将军被旧事重提,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张将军的事迹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几乎就那么两天的功夫,茶馆说书的,酒楼唱曲的,青楼唱词的,主角全成了张洪芳。

全都是歌功颂德,当然,是经过些戏剧处理和略微夸张的。

百姓的声音,从来都是最容易引导和带动的,两天两夜的渲染后再走上街头,那感觉,又是另一番滋味了。两天前,还只是一部分人在议论元平和张洪芳,但此刻却是连街头乞儿都能说上几个张洪芳的故事。

这里边怎会没人推波助澜?自是既有明的,也有暗的。头是元平起的,而推波的,则是荣安身后的他们。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