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 第六章 答卷

第六章 答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晚唐浮生第一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第六章答卷今日这场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主要是把杨渥拉出来亮亮相,让大家都知道他还活着。

  活着,意味着徐温、张颢没有赶尽杀绝,可以打消一些行密老臣孤注一掷的想法。亮相完毕后,杨渥又被软禁了起来。徐温、张颢各自派出可靠心腹共同看守,隔绝中外。从此以后,他就只是个橡皮图章了。

  八月二十五日,左右牙亲军在城内展开了大搜捕,抓了数十名杨渥的亲信。

  这些要么是杨渥在宣州时的旧人,要么是继位后新提拔的,也就是元勋老臣嘴里的。未必全无本事,但在这个时候,他们也没什么反抗的能力了,挨个就戮。正往广陵赶的范思从、陈璠也在驿站被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杨渥继位后并不是全无准备。

  事实上他提拔了很多在宣州担任留守时的心腹,还带了三千兵马至广陵,以至于和过来接替的人产生了冲突。

  但问题是,他在宣州带的兵都看不起他,觉得他没本事,没能力,在徐温、张颢发动叛乱后,这些人基本上都作壁上观,没有任何行动。

  杨渥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军心,这是他失败的最大原因。

  八月二十七日,杨渥生母史夫人出面,言。此话一出,局势更加稳定。

  至八月底、九月初,前往各支衙军宣慰的使者陆陆续续返回,带来的多是好消息。衙军、镇军不动如山,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对徐温、张颢而言,这就是最大的支持。如今就剩外州大将们表态了。

  九月初三,广陵发生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洛阳。

  这个情报是最高级别的,多年来首次使用七百里加急驿传系统。在这一刻,人和马都是,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回去。

  邵树德得到消息后,立刻下令徐州行营大张旗鼓组建起来,无需遮掩。

  秦王邵承节率龙骧、金刀、银枪三军六万人乘船南下,统领包括天成、岢岚、落雁、广捷在内的十余万兵马,进讨淮南。

  徐温、张颢当然不可能让所有淮南将士尽数投降。

  若给他们几年时间,以徐温的本事,说不定能做到,但邵树德等不及了。

  他只需要徐温、张颢的叛乱能给淮南造成混乱即可,这样能减少南征大军的伤亡,同时尽可能降低战争的烈度,让淮南、宣歙二镇保留更多的元气。

  至于不降的人,那也没有办法,只能武力解决了—徐温、张颢或许可以逼迫杨渥下达投降的命令,但人家接不接就是另一回事了。

  邵树德预计,这种人肯定有,还不会是一个两个。

  淮南作为一个军政集团,还远没有到腐朽的时候,甚至可以说还处于巅峰期。仗是不会少的,但—这也是传统汉地的最后一场大战了。

  打完这仗,梳理一番,镇之以静,剩下的就靠时间来消化了。

  反正徐温、张颢这一闹,算是重重打击了淮南集团,今后即便有叛乱,其烈度也会小上许多。

  九月初五,秦王邵承节临行前一晚,邵树德把他喊到了上阳宫永寿殿。

  ******

  一起过来的还有七郎慎立、九郎行本、十郎知远、十一郎知古、十二郎庄敬、十三郎济志,他们将与秦王一起,参加学习。

  学习资料会整理成册,发给每一个儿子看看。

  有些风气,存在很久了,其实大家都知道。但当标志性事件发生后,依然会让人十分震撼,并为之做出种种举措。

  「行密临死前几年,一直在征讨不从,宣州田覠、润

  州安仁义先后被杀,诸州精兵悉集于广陵,整编为衙军、镇军各部。」邵树德在殿室内走来走去,看着恭恭敬敬坐在下面的几个儿子,说道:「真论起来,淮南其实和国朝有点像。广陵诸军就是杨渥的禁军,徐温、张颢所掌握的左右牙军相当于宫廷侍卫和银鞍直。话只说到此处,下面做题吧。

  王彦范将一份份卷子发了下去。

  邵树德静静看着。题目是他亲自出的,带了一点。

  第一种假设某朝定都洛阳,有禁军十五万,控制着整个旧河南道及关西一部分,北方人口近两千万,经济尚可,武夫生活条件也不错,地方藩镇非常跋扈—邵树德特地在这里加了一个皇子们学过的概念,跋扈指数100%。

  周边还有魏博、成德、幽州、河东、河中、凤翔、灵夏等藩镇,南方、蜀中亦有藩镇。这些藩镇有的归顺朝廷,有的保持中立,有的则与朝廷作对。

  大体上就是后梁时所面临的情况。

  第二种假设,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北方人口只剩下一千万,经济崩溃,武夫换了一茬又一茬,穷得快吃不上饭了,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人心思定—跋扈指数50%。绝大部分藩镇已经被削平,精兵多编入中央禁军,藩镇财货也解入中央,所谓的节度使也就只是挂个名了,这时候禁军是绝对武力,藩镇没有造反的实力。

  大体上就是后周时的局势。

  皇子们接到试卷后,便开始了答题。邵树德喝着茶,状似神游天外。

  今天这场考试,其实主要是为秦王准备的。题目并不好答,也非常考验水平。

  半个时辰后,茶都上到第二壶了,二郎第一个答完,把试卷交了上来。

  邵树德立刻坐好,拿过来仔细审阅。半晌后,他抬起头,问道:

  邵承节说道:

  邵承节对军队里的事门清,知道要获得军心有多难。你从头白手起家创建部队还好,但若是继承的,就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效果还不一定好。

  二三十岁继承,不是说一定会有人造反,但禁军多半不能如臂指使,就像罗绍威、王镕那样,守家可以,出征千难万难。而且一旦军权交到外人手上,还有被造反的可能,简直是死局。

  四五十岁的话,这就太难了。

  父亲称帝后,又花了好些年时间才一统北地,且河东还是和平易帜。如果河东死缠烂打,这会很可能还没拿下。

  五十多岁的人,已经没那么多雄心壮志了。他的心态会变得保守,更担心自己死后儿

  子能不能顺利接位,这时候会清洗大将。而只要一开始清洗,就会导致军队士气降低,战斗力下降,简直是恶性循环,一样是死局。像父亲这般,五十多岁还不担心身后事的,确实不多。

  邵树德问道。

  邵承节说道:「在此之前,多多联姻,稳住那些藩镇,然后找机会慢慢讨平。

  邵树德笑了笑,道:

  邵承节说道:「昔年与庞师古颍水大战,儿便在汝州供给军需。一场战斗要消耗数十万支箭,要死几千人,

  整日窝在宫中,十指不沾阳春水,就容易没轻没重,懂个屁。」

  对儿子脱口而出的脏话,邵树德不以为意,反而笑道:

  邵承节辩解道。

  邵树德问道。

  邵承节叹了口气,道:邵树德说道:

  邵承节汗颜。

  邵树德叹了口气,道:

  邵树德咳嗽了一下,道:邵承节说道。

  邵树德叹道:

  邵承节说道:「跋扈指数50%,并不是说不跋扈了,只是比以前听话多了,好管多了。但如果是杨渥这种人在位,遇到外敌入侵,他没有能力亲征,那么就只有把军队交给大将。如果这个大将处心积虑且不要脸,说不定刚离京城就造反了。

  邵树德问道。

  邵承节说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幸好你小子没举赵匡胤的例子,不然的话······

  青州王师范的结局是不错的。

  王有点小心机。卢弘率大军入青州,他就装可怜,遣使送礼,又说自己年纪小,能力不足,确实不应该当节度使。然后提到卢弘受其父大恩,如果能让自己活命,令先人不乏祀,那就是卢弘的恩德,人人都会夸赞。

  王师范言辞恳切,又是少年一个,卢弘丧失了警惕,在使者送礼的时候,被斩于酒桌。随后王师范连夜快马奔至军中,检阅部队,犒赏三军,化解了危机。

  当然,王师范能成功,也是靠对手衬托。卢弘太大意了,不然就是另一个结局。

  邵树德问道。

  「能得军心最好,那样可以放心把部队交给大将带出

  去征讨,就如父亲这般。」邵承节说道:「如果得不了军心,那也要有亲征的能力,最好能打赢,把禁军交给大将带着出征是很危险的事情。

  邵树德说道。

  邵承节说道。

  邵树德站起身,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叹道:「阿爷好想看到你在蛮干这件事上吃亏啊。

  邵承节无语。

  邵树德说道。

  看着父亲、二哥离去的背影,其他皇子愕然。

  我们的考卷都不看了吗?这场考试,是为二哥一个人准备的吧?我们都是陪考?二哥这个样子,太子之位是稳了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