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 第五章 善后稳定

第五章 善后稳定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晚唐浮生第一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第五章善后稳定晨光熹微,大地上便传来了猛烈的震颤。王绾勒住了马缰,缓缓停了下来。

  身后的骑兵分开两边,亦缓缓减速。广陵城头人来人往,不一会儿就城门大开,数骑策马而出,远远停下。

  徐温单骑上前,高声问道。

  东院马军指挥使王绾亦单骑而出,回道。

  徐温问道。

  王绾反问道。

  徐温一听,就明白昨晚还是有人逃了出去通风报信,于是也不遮掩了,道:王绾追问道。

  徐温答道。

  王绾松了口气。他是先吴王的老部下,跟随多年,屡立战功,情分自不比寻常。虽说杨渥上台后,对他们这些元勋旧臣很不客气,让他有些恼火,但这绝不代表他愿意看到先吴王的子孙遭难。

  如果能搭一把手,他是不介意的。

  但看样子徐温、张颢二人已经控制了广陵,整顿了数千亲军士卒。他们又是马军,攻城不便,救回杨渥是没可能了。

  但就这么退走,好像也不甘心。

  王绾没有仔细思考这种不甘心来自哪里。

  可能是对吴王后人安危的担忧。

  也可能是对徐温、张颢这种后起之秀做下好大事的嫉妒。

  更可能是对自己没分到好处的不满。徐温又策马上前。

  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略略伸手阻挡了一下,被徐温坚决地拨开了。

  他没有着甲、没有携带武器,单骑走到全副披挂的王绾马前两三步外。

  如果王绾骤然发难,徐温能不能活着逃回去,很难说。

  徐温压低了声音,问道。

  王绾心中一动。如果与徐温结成亲家,那就走进兵谏后的广陵核心圈子了。对王家而言,似乎是好事。

  想及此处,王绾便道:徐温笑道:

  王绾第一次露出了笑容,道:

  徐温笑道:

  徐温做事还算上道,王绾放心了。为了稳定军心,他很快让人把消息传了下去。

  不一会儿,三千马军原地高呼,喜气洋洋。

  杨渥是谁?他们不是很关心,到手的钱才是真的。

  当然这点钱也不算很多,他们每年吃住在军营,剩下到手的钱仍然折合二十余缗。徐温许诺的赏赐也就五六缗罢了,看起来不少,但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舍弃这点钱,转而把徐温砍了。

  但杨渥不值得他们这么做,真相就是这么赤裸裸、这么残忍。

  而既然指挥使王绾作保,东院马军三千士卒便退走了。

  徐温看着他们远远退去的身影,悄悄松了一口气。

  广陵三十里之内,就这一支部队了。如果他们不服,鼓噪着要进攻广陵的话,说不定会引起其他部队跟风,届时局面就无法收拾了。他们没有动,默认既成事实,那么也会产生示范效应。有些部队见到杨渥挑选各军壮士亲手组建的东院马军都没反应,自然也没兴趣出头了。

  胜负,有时候就在这一线之间。

  他们一手推动的这场兵变,其实非常勉强。即便侥幸成功了,也危机重重,非常考验后续处理。今劝退了东院马军,初战告捷,徐温的心中是喜悦的。

  徐温一勒缰绳,拨转马首,朝城内而去。

  钟泰章佩服地看了他一眼。

  他不怕死。想当年进攻吴越,全军战事不利,无奈撤退,他率二百壮士断后,连斩吴越军十余人,包括数名军校,极大震慑了敌军,令主力部队得以从容撤走。

  但他清楚自己的能力,自问不会像徐温处理得这般好。

  或许,这就是徐温为指挥使,他在帐下效力的原因吧。

  ******

  广陵城内,张颢耀武扬威,得意非凡。绝大部分亲军将士都投到了他和徐温一边,偶有几个不服的,也被快刀斩乱麻诛杀。如今总计六千人被拧成了一股绳,牢牢控制着广陵,正式宣告兵谏。

  军营之内,军士们七嘴八舌,气氛热烈。军官也不禁止,因为就连他们都参与了进来,议论纷纷。

  总体而言,还是抱着的吃瓜态度。

  这其实非常可怕,因为它意味着军队有自己的意志,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支持、反对或者中立。

  当然,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藩镇割据时代遗留下来的习气。

  另外一边,张颢则在催促文吏们尽快清点完毕,他好发下赏赐。

  夜长梦多,万一有哪个武夫等得不耐烦了,振臂一呼,招呼众人冲上来,把他和徐温斫成肉泥,找谁说理去?

  「都头洪福齐天,昨晚冲到王宫前,我便知道能成功了。

  张颢拈须听着,哈哈大笑,道:

  纪祥笑道:张颢斥责了一句。

  但骂归骂,脸上却带着笑意。

  纪祥察言观色,又狠狠拍了一通马屁,说得好像张颢已经是淮南之主,什么杨渥、徐温都拜倒在他面前一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