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长安故事文案馆 > 第71章 母爱无声

第71章 母爱无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的母亲两岁的时候,因为生病发了高烧,打青霉素针退烧的时候导致药物中毒而致聋。母亲的耳朵聋了。

因为听不到声音,刚学会说话的母亲因为长时间没办法与人交流,也就变成了哑巴。

他出生后没多久,父亲就出去打工了,长年不在家,主要是母亲养活他,从记事开始,母亲就打手势与人家说话,慢慢地,他懂得了母亲的哑语。

母亲虽然是聋哑人,但是,她心灵手巧,编织的毛衣特别漂亮。

母亲怕误了他学说话,就常常主动给邻居家的孩子打些线衣、线裤,还经常把自己地里种的瓜果一篮子一篮子地送给邻居家,与邻居的关系处得很亲密了,母亲就领着他去邻居家,指指他的嘴巴,然后讨好地弯着腰,邻居明白这是请自己教他说话。

于是,就教他说话,看着邻居教自己的孩子说话,母亲很是欣喜。

她不停地帮人家干例如煮猪食、喂猪等农活,以便给邻居腾出时间与精力来教他说话。

母亲特别注意别人家的孩子喊妈妈时的口型。

当他被别人教会喊她妈妈的时候,母亲立刻就从口型中判断出这是儿子叫自己妈妈,母亲立即流了眼泪,她一下子把他搂在自己的怀里,久久不愿意放开……

他六岁的时候,多年不见的父亲从南方打工回来了,带回了一个年轻的女子,父亲是回来离婚的。

母亲哭了半天,点头同意离婚,她指指他,又用手掌做出刀抹脖子的姿势,意思他是她的生命,坚决要自己带着。

父亲不以为然,但是奶奶却不愿意母亲把他带走,坚持要把王家的苗苗留下来。

母亲跪了半天,奶奶就是不点头。母亲愤怒了,指了指房梁,做了个上吊自尽的架势。

奶奶依然板着脸,母亲就死拖着不离婚。

父亲见她不同意离婚,急了,就打母亲。

母亲被打得死去活来,依然坚持把孩子带走,要不然就不离婚。

后来,父亲得到村中“高人”的指点,就到镇上法庭起诉离婚。

母亲跪在法官面前打手势,她做个拉棍乞讨的动作,然后指了指他,又做了个背书包的姿势,“告诉”法官,自己就是拉着打狗棍讨饭,也得供儿子读书。

她跪下来,左手搂着他,右手指指房顶,又做了数钱的动作,最后,坚决地摇摇手,坚决地表示自己只要孩子,房子、钱什么的一切都不要。

法官被她深深的母爱所感动,把他判给了她抚养。

离姥姥的村子不远处有条河,河边有个小码头,每天都有几艘船运来沙子、石子。

需要一些人力把沙子以及石子挑到河岸上。

母亲就每天前去河边当挑工,风雨无阻。

从船上搭个半尺余宽的长木板,挑工一不小心就会从木板上掉下来。

挑筐是统一大小的,每担沙子(石子)有百十斤,挑一担两角钱。挑着百十斤的重物,通过将近二十米的窄木板,然后再顺着岸边的斜坡挑到二百米远的高处,这个劳动量是很大的,很多壮年劳动力都吃不消,可是,母亲坚持了下来。十多个挑夫中,只有母亲一个女的。

长年的劳累,母亲双手的骨骼粗大,手指干裂。

老板是本村的,结算工钱非常规矩,每天按每人挑的担数结算工钱。

母亲每天晚上在灯下数着那十多元钱,然后小心地包在一个旧手帕里,放在枕头下。

这个时候,母亲总是显出很幸福的神情,母亲无数次地做着手势,表达着同一个梦想:她要多多地攒钱,以后供他读大学。

村西头亮子在上海读大学,母亲表达上大学的意思就是用手往村西头亮子家指。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他早早知道母亲带着自己过日子的艰辛,懂事的他学习很刻苦,成绩很好。

初中毕业的时候,他考上了城里的重点中学。

母亲很是高兴,把家里的几只长毛兔卖了,把十多只正在下蛋的母鸡卖了,还把两头正在长膘的半大猪也卖了。

村里人劝阻母亲,因为把这还可以继续挣钱的家禽家畜卖了非常可惜。

母亲指指儿子,又指自己的胸口,打着手势告诉这些好心的娘家人,卖了不可惜,她要陪儿子去城里读书去,儿子是她的心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