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女承父业

第四百七十二章 女承父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看着面前的这份意向书,徐云脸上的表情隐隐有些意外。

  如果说他对今天前来西昌发射基地还算有所预期的话,那么这份文件可就着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了。

  过了片刻。

  徐云忍不住抬起头,看向了一旁的李华与葛同友,问道:

  李华闻言朝文件上努了努下巴,笑眯眯的说道:

  正如李华所说。

  随着各种需求的发展,如今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早已不是纯官方职能的机构了——注意,这里说的是职能也就是执行的项目,它在关系上还是百分百属于官方的。

  如今基地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了各个领域,比如说为东南亚地区或者国内企业提供卫星上天的运载服务,又比如说此前提及过的旅游等等。

  除此以外。

  西昌基地的还有一个涉及较深的领域,那就是与各大机构、高校合作进行仪器的研发或者技术输出。

  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就是平流层飞行器,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有相关课题组在鼓捣这玩意儿。

  目前业内无论是飞行器升空还是悬停的技术,其中很大部分都来自西昌发射基地——因为西昌的价格老便宜了。

  这辈子是行走的50万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成飞的相关技术授权基本上都是五年大几百万级别的,其中有很多小项飞行器还用不上,买来相当浪费。

  而西昌的价格一般都在几万上下,如果真的经费有限,甚至还可以小刀....

  当然了。

  如果课题组经费不足,还可以发来意向书试着说服基地和你共同研发。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的意向书,基地方面会先对这些意向书进行一次初步筛选。

  具备重大价值的会优先考虑,其余的则会堆积到预备区,在每个季度末的**会上进行讨论。

  根据李华的说法。

  徐云手上的这番意向书发自一月初,也就是说它并没有通过之前的初

  筛。

  正常来说,它会在三月底或者四月初拿出来详细讨论决议,至于是通过还是否定就不好说了。

  所以这事儿吧说巧也不算特别巧,又不是今天上午或者前两天发来的,西昌这儿见到和重力梯度仪有关的图纸或者规划其实很正常。

  徐云真正意外的点在于......

  听到徐云这句话。

  他身边的潘院士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重力梯度仪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某种意义上是比光刻机还珍贵的国之重

  器。

  但既然是国之重器,同样代表着它的技术壁垒非常的牢固,不是立刻就能有成果产出的项目。

  因此在研究价值上,它是与大多数高校的项目相悖的。

  所以国内搞重力梯度仪的官方机构有不少,例如三院的3XX所等等,但大学的课题组就比较少见了。

  看着有些费解的徐云,李华思索片刻,反问道:

  徐云点点头:

  李华见状伸出手指,在合作单位的吉林大学四个字上指了指:

  吉林大学?

  徐云顿时一愣,不过很快他便意识到了什么,猛然抬起头看向了李华:

  李华有些感慨的点了点头,接着叹息一声:

  徐云默然。黄大年教授。

  这是国内曾经顶尖的重力梯度仪专家,立下过惊天功劳的国之栋梁。

  19年正式交付的山东舰的重力梯度仪,便是出自黄大年教授之手。可惜在2017年1月8日。

  黄大年教授因病救治无效逝世,次年被被评为2017年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

  当初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徐云曾经为黄大年教授的离世惋惜了很久,科大也曾经派人参加追思会进行过悼念。

  不过由于学校、专业之间都不存在太大关联的缘故,徐云也确实不清楚黄大年教授逝世后相关研究的变动。

  在他想来。

  虽然重力梯度仪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但其本身的性质并不适合作为大学的课题组,上头看重的也是黄大年教授个人的能力。

  因此在黄教授逝世后,这个课题组多半应该就散了,组内众人各奔东西。

  结果没想到....

  黄大年教授的女儿黄雨婷居然女承父业,继续扛起了自己父亲的研究?要知道。

  这种研究可不是靠着情怀就能持续下去的。

  黄大年教授逝世后无论是经费、政策还是课题组成员自身内部,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或者说分歧。

  想到这里。

  徐云身边的潘院士似乎回忆起了什么,轻轻一拍额头:

  李华拿起茶杯给潘院士倒了杯水,说道:

  众人闻言默然。

  虽然无论是国家还是吉大都给了黄大年教授很高的生前评价,但遗憾的是,这种评价并没有办法完全反馈到现实上。

  就像历史上的少主继位,除非你是穿越者,否则不可能迅速平复各方的利益与诉求。

  科研也是一样。

  黄大年教授去世后,黄雨婷除非快速显露出自己的才能并且取得成果突破,否则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经费降低和人才流失的情况。

  随后李华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不过黄雨婷一直没有放弃这个课题,她的职称虽然是正高,但类别却不是教授,而是

  研究员——所以她可以有很多时间投入重力梯度仪的研究。」

  徐云又把意向书拿到面前看了几眼,稍作思索,对李华问道:

  李华点点头,爽利的答但:

  徐云这才心下了然。原来是这么回事…………

  不过很快,他的心脏跳动频率便微微加快了几分。

  李华的这番话看似在解释意向书落地的困难,但实际上还透露出了另一个信息:

  黄雨婷设计的结构是没问题的——最少经得起初步论证。

  否则李华直接说方案没有可行性就行了,没必要提到测绘和平衡这些后续环节。

  而在重力梯度仪的研发中,仪器的结构设计其实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有禁运壁垒的存在。

  由于禁运壁垒的限制,导致兔子没法直接复制最新的作业,只能自己一步步的去尝试。

  目前的重力梯度仪一直在优化,所以结构也几乎隔段时间就是一个样。

  比如山东舰上的重力梯度仪,使用的是37的分组构造,中继线程是126,以此来达到合适的实战参数。

  福建舰的重力梯度仪则要大一些。

  分组构造为5X9,中继线程高达324,同时还有防广东人生啃的各种硬件等等…………

  随后徐云想了想,对李华问道:

  李华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有些迟疑的啧了一声,没有直接给出答复,而是确认道:

  徐云点点头,肯定道:

  李华在脑海中构思了一下画面,又将黄雨婷那份意向书中的某些参数拿来做了个草稿计算,最后对徐云说道:

  「参数方面大概是3392

  g—、1696g—、—27.5in,气动参考点大概0.02左右。」

  说完,他便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葛同友。

  葛同友意会的取过算纸,再次认真的看了起来。小半分钟后。

  他深吸一口气,对李华说道:

  听闻此言。

  徐云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测绘模组、梯度仪结构、平衡模组这三样一旦齐了,一架简易的重力梯度仪似乎......

  真不是难事儿?想到这里。

  徐云便忍不住搓了搓手,一脸迫切的对葛同友问道:

  孰料葛同友沉默片刻,轻轻摇了摇头:

  徐云不由啊了一声:

  随后他苦哈哈的看向了王老,投去了一道求助的目光。

  王老今天的精神头很不错,一直都有精力关注着几人的对话,眼见徐云向自己求助,便没好气的瞪了眼葛同友:

  徐云:

  虽然王老这番话像是在给他解围,但这话怎么听着怪怪的?【况且】这俩字是什么鬼?

  另一边。

  葛同友的内心情感显然没有徐云那般复杂,在被王老点破后,他便是哈哈一笑:

  注:

  明天出院,请假一天,希望各位读者老爷批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