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 第60章 收拾京营

第60章 收拾京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只问他们要回十两,已算从宽了。

营兵的将官更不必说了

阎应元也同意朱由检的分析。

场上众营兵又都双目圆瞪,张大嘴巴,倒抽凉气。

本来他们都是奔着领银子来的。

大部分平日里根本不来军营的,今日都特地赶来。

现在听阎应元这么一说,不但银子领不成,还要倒贴银子。

这如何不心疼。

阎应元见台下都是瞠目结舌的表情,良久鸦雀无声。

又冷冷一笑道:

“若是尔等不退出,那今日下午就开拔,往蓟镇去了。若中途再反悔,当逃兵,可别怪军法无情,家属连坐。”

他这话说出去。

场下忽然一人叫道,我退出。

却是在前三排神枢营的一个游击将军。

当即有锦衣卫上前,指引他到旁边早就准备好的一个棚子下登记。

这个游击将军当场拿出一张面额四十两的会票,交给负责登记的锦衣卫。

明末商业高度发达,这大宗银钱来往不便。

所以京城和各大城市往往有巨商设立类似钱庄的机构,供人存取银子。

以会票做凭证。

这样若需要银钱往来,官绅士民长途旅行时,无须携带沉重银两,只需使用会票,就可以取出银子。

徐光启在给家人书信中就多次提到会票。

那游击将军手续办完之后,便脱下凤翅盔和甲胄,走了出去。

有一人带头,其他人便也陆续跟上。

大约有五万人蜂拥到周围棚中。

好在有一千个登记位置。

在锦衣卫组织下,分别列队,每个位置也不过五十人左右。

用了半天时间,五万多京营士兵基本都办理了退出军籍的手续。

身上带银子或会票的现场缴纳。

身上没带的,他们的姓名、住址、亲属也早就被十天前混入京营的锦衣卫登记在册。

要找他们追索银子也不难。

场上最后只剩下一万多的士兵。

阎应元又派一千锦衣卫对这一万多士兵甄别筛选,淘汰掉两千人。

最后剩下八千。

最后就决定这八千人调往蓟镇。

朱由检五天前就已得到王之臣报告,宁远兵变抚平,拖欠军饷也已补齐。已让满桂率一万宁远兵调往蓟镇。

这京营剩下的八千人,已经算是京营中相对老实和愿意吃苦的了。

他们调往蓟镇之后,便也交由满桂整肃。

若是能吃苦,能遵守军纪,自然好说。

若是还和京营时期一样松散,满桂自然不会对他们客气。

用了一天的功夫,这京营清汰便已完成。

当天下午,锦衣卫又抓获离开军营散布流言的四百多营兵。

并顺藤摸瓜,把他们在京城的亲属和背后势力都找了出来。

发布公示,抄没家产。

原来十天前进入京营的一千名锦衣卫,在这十天里早就把京营中最奸猾,最喜欢造谣生事的人员摸得清楚,连他们的家世背景,相关利益人员都弄清楚了。

这些人一离开,就有锦衣卫暗中跟踪监视。

把他们离开军营后,和谁接触,出入什么府邸,和谁说话都调查得一清二楚。

抓获后,稍微用刑,再加上人证指认就招供了。

这些人本来就是吃不起苦的**混子。

不仅竹筒倒豆子,把现行的串联造谣都招认。

甚至以前做过的倾陷之事也都招认出来。

锦衣卫又据此把关联在内的太监、商人、勋贵奏报给朱由检。

朱由检让锦衣卫把这些人抓入诏狱。

这么一来,原先的这些京营士兵,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