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错拐皇叔之美人凶猛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晏煜的体贴

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晏煜的体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某位刚从边关回来任职的武官愤愤不平的吵嚷:“老百姓每天在家享清福,

将士们每天风吹日晒,随时都可能战死沙场,

怎么就不能多享些待遇?”

一文臣冷眼扫过去:“合着付将军曾经带过的那些兵全是冲着银子去的?

若没银子,国家兴亡也不管不顾了?”

“你个老匹夫嘴巴放干净点,看见老子这道疤没?

就是剿匪时落下的,你有上过战场吗?知道多凶险吗?”

“年十数两也非白拿,哼!”老者懒得跟一个野蛮人打嘴仗,转回头不予再看。

另一个文臣也开始帮腔:“正因为这些年朝廷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军事上,

天下百姓才这般穷苦,若哪日百姓都不劳作了,你们分文都得不到!”

“没错,不劳作还是轻的,如果引发民变,你担待得起吗?”

“国家富强不是光靠你们这些当兵的就行的……”

娄千乙掏掏耳朵,好端端怎么就吵起来了?

难得想正儿八经坚持到底的,又不知如何阻止。

因为军饷问题究竟要如何安排她是真不懂,毕竟一下子减去那么多,谁会高兴?

“都给哀家安静下来,既然商议不下,

此事便暂且搁下,哀家这人说话比较直,又颇为小家子气,

个人认为治国就跟治家一个道理,丈夫在外奔波忙碌,

妻子在家就该用心操持家务,以便丈夫无后顾之忧,

可也要丈夫时常贴补家用,否则妻子拿什么置办柴米油盐?

国家也是这个道理,应当相互帮衬,相互理解。”

柏司衍忽然后悔为什么前面都没来早朝了,真有意思!

第一次见到这种朝堂,跟菜市似地。

娄千乙继续说:“将士们也该体谅百姓之不易,

若真心想兴盛吾国,目前最首要的便是改善百姓生计问题,

除却大梁城,许多地方的老百姓家中房屋都几年不曾翻修了,

长此下去,谈何兴盛?总是以第一大国自称,而其他国家使节过来一看,

哟,瞧这所谓的第一大国,好些主城还没咱一个镇子来得富饶呢,

呵呵,各位是否还觉得有光?”

“所以太后是想削减军饷,用这银子帮百姓翻修房屋?

亦或改善市容?”柏司衍用扇子拍打着手心,好笑地问。

“将士不也出自百姓家吗?此事哀家拿不定主意,

便希望四方元帅来为哀家拿,哀家会给他们发文书的,

你们也适当帮忙说道说道,别整的在外人眼里咱大曜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当然,即便不靠减少军饷,各地方房屋也是要及时休整的!”

商晏煜勾唇,从容发言:“军饷可适当减少,

微臣听闻太后制造出了不少新式武器,可否属实?”

某女呆木,所以他们才决定把军政上交的?

就说嘛,他们哪有那么好心?

估计等军营也因她壮大后,就会想方设法将失去的东西夺回。

随便他们吧,在其位谋其政,暂时她会做好的:“不错,

等都锻造出来后,哀家会在校场进行一次演习,到时均可参观!”

火炮才将车架子弄出来,炮筒们还有的等呢。

至于枪,已经被放弃制造了。

虽然消耗量比较小,但是一发子弹打出去,近一个小时不能重复使用。

枪管散热量太差,在战场上,谁有这功夫慢慢等?

不如加强经济,多做些弩出来,更大批量生产箭头,最完美的还是火炮,攻城神器!

“可比那火药还要厉害?”柏司衍眸子一亮。

“这事到时再向丞相解说,如今还是谈谈另一件事吧,

虽然今年不再重复收税,但同样有不少贫困百姓还处于水深火热中,

哀家的意思是暂时开掉几个粮仓,无偿送往他们手中,

以确保今年再无人受饥饿之苦,摄政王也与哀家商讨过,

将目前发现的几座煤矿开采出来,给几处平原区送去,让他们用粮食来换取,诸位觉得如何?”

太后这是不想今年再有人饿死冻死啊,有心了。

“太后英明,王爷英明!”

娄千乙笑逐颜开,抬手:“都起来吧,那此事就都交给摄政王去督办!”

商晏煜拱手:“微臣遵旨!”

柏司衍不乐意了:“太后未免也太厚此薄彼了吧?”

“另外还有一事,望丞相帮衬暂代户部尚书白大人去办,

即日起,尽可能开辟那些荒地,挖出水田,特别是山区,

最适合种植水稻,你觉得哪里能开辟成田就让薛怀去哪里建造水车,刻不容缓!”

凭什么商晏煜不是煤山就是放粮,到他这里只有个苦差事?

而且白中天自己不会去做吗?难道没了白中天在朝堂坐镇,她就寝食难安?

气归气,还是拱拱手:“微臣定不负众望!”

水田的确是可以开辟了,三年内,他保证大曜山区全被梯田覆盖。

娄千乙趁人不注意,从袖子里掏出小册,后合上,仰头继续说:“今后‘桑蚕种’皆有国家培育,

后按每家桑树量免费发放给农户,

蚕茧也由国家按品相合理回收,价格统一!”

白中天其实挺有一套的嘛,如此这般,国家想怎么规制这些蚕丝就怎么规制。

而有对应劳动成果的银子拿,老百姓肯定愿意养殖。

继续看眼册子:“桑树苗也当大批量种植起来,

后免费发放到农户手中,督促他们用心栽培!”

“桑树虽然好培养,但同样占地面积……”

不等薛岑义说完,娄千乙便打断:“有了水田,桑树只需栽培到田埂上即可,

占不了多少实用土地,且无需时常浇灌。”

若非银子不够多,如今还有几件事更需要去办,修河堤,挖沟渠,建大坝等等以防洪水。

开大河,南水北调,这一项尤其重要,可五年内她还不敢实行。

咱不能学那亡国之君隋炀帝,动荡暴乱时期还去开挖大运河,损失惨重。

需要慢慢来,要在不损失百姓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