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宫匠 > 第七章 绘双龙合帝心难题刃解05

第七章 绘双龙合帝心难题刃解05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工匠和军役民夫热火朝天地在大报恩寺工地上干着活。

于文明带领蒯祥在各处巡行。

蒯祥已经换上了一身工装。

他们时时停下,蒯祥回答工匠们的提问,并不时挽起袖子亲自操作,示范。

他俩路过一个琉璃窑时,蒯祥停下脚步:“于大人,我们在此处看看吧。”

“好啊,蒯所丞请。”

蒯祥走到堆满琉璃构件的架子处,一一细看。

“五色琉璃砖,狮子、白象、飞羊,图案绘制优雅,色泽金碧辉煌,太漂亮了!”蒯祥赞叹。

于文明在一旁介绍:“这座通体琉璃的高塔需要大量琉璃构件,这些构件不仅要贴在砖塔的外表上,还要预备出多余的来,以备日后维修时用。所以每个琉璃构件都烧制三套,编好号,一套安装用,两套埋藏地下,留给日后。琉璃构件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所以不仅在工地现场设了琉璃窑,雨花台的窑岗村也设了好几口琉璃窑。”

蒯祥道:“据蒯某所知,琉璃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既然到了这里,在下愿了解一些。”

于文明招呼窑工师傅:“师傅,过来一下。”

窑工师傅走过来:“大人!”

“你给蒯所丞讲讲你这里的琉璃制作工艺。”

窑工师傅讲解道:“琉璃烧制如同烧瓷,要经历选料、晒干、配料、粉碎、阴泥、搅泥、稳做、窑做、釉做等三十多道工序,一道疏忽,便前功尽弃,大人请看……”

“谢谢师傅的讲解,蒯某受益匪浅。”窑工师傅讲完后蒯祥说,他转向于文明。“北京皇宫工程也使用了一些琉璃制品,但其图案和工艺似乎与这里不太一样。北京宛平县龙泉镇有个琉璃渠村,专为皇宫工地烧制琉璃构件。蒯某今日在这个窑口开了眼,启发巨大,看来,北京皇宫的装饰也有多使用些琉璃构件的余地。于大人不介意在下挑两块琉璃构件带回去,让那边的人借鉴吧?”

“当然不介意,”于文明道。“都是为皇家效力,蒯所丞随意。”

蒯祥从工地回到驿馆后,便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比对着琉璃构件,在一张纸上绘制图案。

门开了,蔡小芹进屋:“二师兄干啥呢?”

“在学习大报恩寺塔的琉璃。”蒯祥回答。

“除了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作还是工作。”

蒯祥放下毛笔。“不工作了。你接连几日早出晚归,见不着你的面。说说,这些天玩的如何?”

“那还用说,好极了!”小芹眉飞色舞。“妙锦姑姑和秋红带芹儿去了秦淮河、夫子庙、玄武湖、燕子矶,南京真是个好地方啊,六朝古都,数不尽的繁华!”

“那是,不然太祖爷怎会把国都定在此处呢。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

“什么意思?”

“这是当年贡士邓伯言参加殿试时写的两句诗,”蒯祥解释。“意思是金陵有王气。”

“还别说,这两句诗还形容得真挺贴切。”

“据说太祖爷看了此诗,喜欢得不得了,”蒯祥接着讲。“不禁用力拍案。这一拍案不打紧,却把邓伯言吓个半死,当场昏了过去。”

“至于吗。”

“当然至于,太祖爷什么人,杀人不眨啊!”

“后来呢?”

“后来邓伯言醒了,吏部通知他第二天去翰林院上班,做编修。”

小芹笑弯了腰。

“对了,二师兄,说到金陵的王气,风水这东西真有那么准吗?”

“有那么准才怪!”蒯祥道。“风水真那么准,建文帝也不至于丢了江山。”

“哈哈!有道理。对了,二师兄,妙锦姑姑带芹儿去了趟云锦缎庄,她买了两匹云锦,说是送给你我。你要不要看看?芹儿拿给你。”

“云锦极贵,这个人情咱搭不起,赶紧送回去。”

“芹儿是拒绝她来着,可姑姑一定要给。她这人你也知道,芹儿拗不过。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恭敬不如从命。”

“也是,送还给她反显得咱们小气了,”蒯祥想了想。“不如这样,这两匹云锦回去后转送给你叔和你婶吧。你私自跑出来,他二老这些天肯定都吃不下,睡不着,替你担惊受怕。用这最为名贵的东西孝敬孝敬他们,也算是一点儿补偿。”

“那好吧,听你的。对了,二师兄,这些天你都忙些什么?”

“全是工地上的事,忙得四脚朝天。”

“这个报恩寺很大吧?”

“不是很大,是太大了。几十座殿阁,几百个房间,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高配营建。参加这个工程的工匠与军役民夫多达十万众。”

“十万!”小芹惊叹。“一个寺院就动用十万工人!再加上我们北京的新皇宫,这叫不叫大兴土木?”

“当然叫,”蒯祥道。“北京新皇宫投入了军役民夫数十万;与此同时,湖北的武当山又在敕建大岳太和山三十三处大小宫观,据说投入的人力也不少,足足二十万;还有北京天寿山的皇家陵寝,征调的军役民夫也有数万。四大工程同时上马,这不叫大兴土木,什么叫大兴土木?”

“岂止是大兴土木,这是劳民伤财!”

“师妹说的对,天下甫定,百姓刚刚得到一点儿喘息的机会,朝廷不思休养生息,反而好大喜功,四大工程同时上马,还有庞大船队的连续远航,以及南征北伐,长年对外用兵,百姓焉能负担得起?”

小芹道:“二师兄又开始忧国忧民了。”

“二师兄嘴欠。一个小小的营缮所丞,本不该过问这些事,能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干好就不错了。好了,我们说正事。”

“什么正事?”

“二师兄已经在这儿的工地上逗留了五日,该做的也都做了。北京那边那么多事,我们差不多也该回去了。我已经向郑和大人表明了这个意思,他说那就明晚请你我到钟山马回回菜馆吃顿饭,给我们践行。”

“好啊,芹儿早想见见这位名扬四海的三保太监了,他真有那么厉害吗?”

“三保大人是个通达博物的君子,”蒯祥回答。“极有见识,人也非常和善,明日你见到他就知道了。”

“马回回菜馆是清真菜吗?”

“是。”

“为何选清真菜?”小芹不解。

“你不知道吧,三保大人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回教徒,”蒯祥解释。“朝觐过回教圣地,被称为‘哈之’。听说三保大人已经皈依了佛门,不过毕竟是在家弟子,回回菜馆按照严格程序念过经后屠宰的牛羊肉,还是不在完全禁忌之列的。”

“皈依了佛门,那他一定与妙锦姑姑有的聊。”

“对了,三保大人特意告诉我,让你知会妙锦姑姑一声,若是她有工夫,请她也一并参加。”

“好,芹儿一早就跟姑姑说。”

“到时候我们也好跟姑姑商量一下,看她是不是同我们一道回北京去。”蒯祥道。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