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627崛起南海 > 1899.第1899章 军官学员

1899.第1899章 军官学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然了,古卫可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好说话,在训练场上甚至堪称严苛,来海汉进修的外国军官可没少被他折腾,私底下还有人送他一个“古魔头”的绰号。

海汉军方两位大佬的讲话倒是让安道石的情绪稍稍放松了一些,他所担心的不是训练内容会有多么繁重,而是海汉是否会真的对培训朝鲜军官这件事上心,自己是不是能从这里学到真本事。但既然海汉将领把狠话说在前头,他反而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

李溰则是借此机会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在场的这些海汉高官,虽然之前得到过李希的提点,但有些事情是李希也不那么能够确定,比如说这些高官对朝鲜的真正态度。

李溰离开朝鲜之前,国王李倧曾向他提及过此事,毕竟就连朝鲜国内对海汉的态度都不是完全统一,仍有一些官员认为引入海汉军是相当冒险的行为,而海汉国内也不尽然都对朝鲜心怀善意,到了三亚之后须得小心处理人际关系,特别要注意那些可能不喜欢朝鲜的海汉高官。

对于这类需要察言观色,揣摩别人心理的任务,李溰其实并不擅长,加上海汉执委会的这些高官几乎个个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精,实在很难从表情言行上推断其对朝鲜的真正态度。但好在截止到目前,李溰接触到的所有海汉高官都还是表现得比较友善,就算是不苟言笑的军方将领,与他说话也都还算态度温和。

好在有了沿途那几站与海汉高官接触的经历作为锻炼,李溰现在对这种社交场合的适应程度已经相当不错。他甚至在想如果海汉人没有安排这沿途的行程,而是乘船直接来三亚,自己还未必能像当下这样做到从容应对。

“不知道世子在考察了我国的几处海外港口之后,对于这次的留学安排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李溰正琢磨着自己这一路上的经历,便正好陶东来也提出了与此相关的问题。李溰当然知道陶东来的意思,是要询问自己是否已经考虑好了要在三亚进修的知识领域,但这还真是问到了他的为难之处。

李溰对军事比较感兴趣,但同时他也清楚自己并不是带兵打仗那块料,就算在这里学两年军事,也多半还是只会纸上谈兵而已。而且刚才那两名海汉将领已经说得很清楚,军官学员在三亚所接受的训练将会非常艰苦,这个理由也足以将李溰劝退了。

贸易经营自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向,但李溰对此兴趣不大,也缺乏经商的头脑,学这个可能效果跟学军事差不多,顶多也就只是增加一点贸易和金融常识,让朝鲜今后在国际贸易中能少踩几个坑。

至于学农学工,那就更不用说了,他活了二十几年连针都没穿过一次,也从未下过农田体验耕种,可以说毫无基础,现在花时间去学也意义不大。而且这次的留学人员中本就有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也用不着他半路出家去学这些粗活。

先前在香港看《崛起南海》期间,李溰便已经在思考自己留学的安排,但始终就在这个几个领域中来回打转,却找不到让他自己觉得满意的学习方向。

此时陶东来主动问起,李溰犹豫了一下还是老老实实地应道:“不瞒陶大人,在下尚未就此考虑清楚,还望陶大人多宽限些时日,让在下再想想。”

陶东来笑道:“这个倒不用着急,世子如果暂时决定不下来,那就再在我国游历一番,或许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了。”

在执委会看来,李溰其实想学什么都不重要,反正以他的学识基础,高深的东西也不可能在两年里就学会,能在某个领域把皮毛学通学透就已经很不错了。留学这个安排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把李溰培养成高级人才,而是设法让他在海汉待两年,用这段时间来慢慢改变他的思想观念,让他在回国之后能对朝鲜的发展方向产生有利于海汉的影响——比如说坚定不移地将海汉奉为宗主国,向海汉开放包括移民在内更多的领域。

所以海汉从一开始就很大方地表示学习方向可以由李溰自行挑选,全无限制,只要他想学,海汉都可以教。但这样优厚的条件反而是让李溰难以抉择,从汉城一路犹豫到了三亚都还是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他现在其实想的是与李希商议,听听李希是否能给自己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到了三亚之后暂时还没有机会与李希详谈,便得先面对陶东来的询问了。

陶东来对李溰的犹豫不决倒是乐见其成,这正好可以说明这位朝鲜世子的心志并不是特别的坚定,在这么长的考虑时间之后依然未能作出决定。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安排李溰在海汉国内游历,反正海汉现在疆域甚大,光是把南海的各处殖民地转上一圈就得好几个月了。

要是李溰想待在海南岛那也好安排,如今岛上大规模开发的产业着实不少,每一处都足够让李溰大开眼界。他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自然会逐步意识到海汉的成就之巨大,届时再向他灌输一些海汉价值观就会更加容易了。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