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逆袭之乡村建筑师 > 第151章 北京鼓楼

第151章 北京鼓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杜纬浚道:“你管他的,啥时候商量好,啥时候给他做方案。到时候你做方案就考虑周全一点,这几个老头都不是省油的灯,一点没有做好,肯定是不乐意。”

他本想想说卫煌也是一个杠精,到时候双方你来我往的抬杠,整不好又把这个事情整复杂了。但想到卫煌已经来了这么久,做事也还算周道,等方案出来了自己先把关,确定没有问题再拿给业主看,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对于四合院,卫煌也有一定了解,真要做也能做,只不过这几家人把自己的利益都看得很重,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权衡利弊,做到每家都满意。

农村的房子比不得城镇,两者使用功能有天壤之别,农村房子只须考虑居住性,而一层的住宅三个老人占下,在设计中考虑的第一位还得是防潮和保温。

第一层的地坪是连着大地的,如果防潮做不好,地下的水汽就会蒸腾向上,浸在地坪和墙体之上,湿气入体,对老人的健康不利。

至于保温,基本上的农村住宅都不会考虑。一则是成本高,二则大部分人都觉得无用,冷就烧个炉子,卧室没火那就多加几床被子。

被子再贵也花不了多少钱,选上好的新疆棉,也才几十块钱一斤,用上二十斤,那就是零下二十度也暖和得像春天。

但即然黎文生是做工程的,又要修四合院,卫煌觉得可以说服他把这道功能用上,全部保温做下来,花费对他而言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做成之后,这个项目就可以纳入卫煌的作品集,以后对外宣传的时候也是一个样板。

回到办公室,卫煌把其他工作推开,开始在网上收集四合院这一类的项目的资料。

国内的四合院,要数出名的还得是北京城,就算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吐出个“八大胡同”。胡同就是狭窄的街道,胡同两旁就是院子。临街的一面要么是院墙,要么是游廊,要么就是简易的房间,总而言之要将整个居所围起来,即私密又大气。

在古代,四合院是大户人家的象征,一套四合院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

当下,四合院也成为一部分有钱人的选择,其象征意义还是未曾衰退。甚至于在一些农村地方,修不起四合院,也要修上几道围墙,将房子团团围住,在围墙顶部装饰筒子瓦,仿园林式的构造,以显自家与众不同。

搜索北京四合院,百度给出了几千万条结果,大部分都是一层的建筑,能上两层的都很少。不少网站的信息也是互相抄阅,同样的资料反复罗列。

卫煌想了一下,又打开专业的设计网站,在里面搜索相关的案例。

北京鼓楼7号院,600年钟鼓楼旁老四合院的新生,谷德设计网的一篇新闻稿吸引了卫煌的眼球,点开一看,是一名叫庄子玉的设计师的作品。

建筑仍然只有一层,设计者却引入了新的元素。在四合院里加了玻璃房,还在屋顶上加了玻璃桌,引入了上层空间的概念。使用者可以通过玻璃屋顶,自由地行走在屋顶之上,还可以躺在瓦屋顶之上喝茶观星享受生活。

理念委实别具一格,但这个放在古镇里是独特一景,放在农村却是不太适用。

卫煌将其纳入收藏夹,又开始继续寻找,这次他又返回了百度,重新搜索了一个关键词:三层四合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