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80章 甘瑰入狱

第80章 甘瑰入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夷洲这段时间的思考,让马淳心态有了一些变化。转眼之间,新年已经到来,嘉禾六年(公元237年)的春节到了,马淳也在这个时代生活了整整两年。

在这两年里,马淳经历了贫穷、饥饿,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小有名气,做了一个小小的三百石县主簿。还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残酷和落后,虽然有所抵触,但也慢慢的融入了这个时代。

上一年的春节,马淳在山阴谢府度过的,当时忙于救助雪灾之后的流民百姓,老师谢赞又对他不满,所以过的很不开心。只有甘瑰和贺质两个朋友经常邀请他一起喝酒闲聊,后来受甘瑰聘请,成了他的家臣,地位的变化让马淳也不能平等的和两人交往,所以马淳对这个时代的春节并没有很多了解。

今年春节却是在夷洲度过,作为一营主官,只有陆凯是他名义上的上司。而马淳部又是客军性质,陆凯只有在公事上可以命令他,其他时候对他还是很客气的。

港口建设很是顺利,所以从小年夜开始陆凯就下令全营休息十日。大量的年货从侯官港发运过来,分发到各个什伍,让全营上下喜笑颜开,戴根部被全歼的阴霾也渐渐的被大家抛在脑后。毕竟生活还要继续,没有了外部威胁,对这一千五百多漂泊在海外的汉子们来说,有吃有喝能够休息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身在海外,娱乐活动很是缺乏,底层士卒不用工作,又不用操练,吃饱喝足之余打架斗殴事件就屡有发生,让军官们头疼不已。

马淳就想了个办法,用猪尿泡内填米糠,做成足球让士卒们分队练习,按照现代足球规则组队比赛。一时之间这个新鲜玩意风靡全营,成了士卒们主要娱乐活动。

其实足球古称蹴鞠,上推至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这个运动。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

《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歌舞伎乐。但他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

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到新城,刘太公和刘温也迁住到那里。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

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蹴鞠合格运动就成为底层百姓最喜爱的运动之一。

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属于军事训练的兵技巧类,不过在这个蹴鞠规则中,多以单人技巧为主,对抗性并不强。以至于到了后世的宋朝,技巧发展到了极致,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好看是好看了,军事技巧训练却全然没有了。

马淳制定的蹴鞠规则全然照搬现代足球,两队各十一人,以在规定时间内射进对方球门数多者为胜,另设三名球判,制定详细的足球规则。

马淳的蹴鞠比赛更接近两军作战,不仅底层士卒喜欢,就连熟知兵法的陆凯也大为赞赏,看了几场示范性质的比赛之后立刻下令全营推行,没过两天就组成了十几支球队进行循环比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