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69章 求教

第69章 求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马淳对陆凯很是感激,毕竟自己和他并不熟悉,能够出言指点等于抱住了主公甘瑰的仕途,甚至还救了自己的命。再次下拜道:“多谢都尉指教,淳与主公感激不尽,将来若有用到马淳之处,马淳定然全力以报。”

陆凯摆摆手道:“吾出言指点并非图子厚的报答,而是为了那些受苦的百姓,为了你能够善待百姓。汝要谨记本心,我等皆为一地官长,百姓父母,切记要施之以仁,立之以道。道在我手,也要运用手段,切莫莽撞行事。”

马淳知道陆凯这是在指导他为官之道。确实,冶县这伙领导团队,甘瑰武将家庭出身,就看他为啥获罪流放就知道这货并不擅长官场争斗。

只是来到山阴后收敛了很多,不再肆意行事,给人感觉有了很多城府。但本质上还是武将,一门心思上战场立功,说实话可能不是一个好的主公。但马淳没有选择,如果不跟随甘瑰离开山阴,将来自己的归宿或许更差。

其他的那些人,不是甘氏部曲,就是跟着自己一起出来的农家子弟,就算加上冶县本地招募的那些所谓的读书人,也都是些认识几个字的底层士人,官场经验几乎为零。这就是为何马淳在冶县出台了那么多和朝廷南辕北辙的政策却没有一个人反对的根本原因。

他们不是马淳的学生,就是底层出身,对马淳平等思想极为推崇,根本就不可能反对他。还有一些感觉不妥的本地士人,因为得到了县寺任用,获得了生存的保证和地位的提升,就算没有甘瑰武力的压制,这些人也不敢提出异议。

这些因素的综合,催生出了冶县怪异的政治模式,而所有人却习以为常。如果没有陆凯的提醒,真的可能有朝一日朝廷缇骑和校事府校事雷霆天降,冶县上下一体锁拿入京,以抗旨的罪名砍头示众。

归根到底就是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官僚来指点自己啊。马淳心中感叹不已,转而向陆凯虚心请教官场之道。

陆凯对马淳颇为欣赏,这个十八岁的少年,不仅诗才了得,少年成名却也不骄不纵。为了赈济受雪灾的山阴灾民,不惜献出增产之法,要知道那可是年产能增长三四倍的无上妙法,他就那么不求回报的献了出来。

陆凯知道,如果马淳直接献给至尊孙权,一个六百石郎中的官绝对跑不掉的。在朝中混个几年,下放当个大县的县令也毫无问题。可他又随手把功劳让给了甘瑰,虽然郡府没说是马淳让出来的,但陆凯是何等样人?几年前在诸暨当县长又不是白当的,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了。(可他却不知道,就算马淳不想让功,他的老师谢赞还有那些与甘氏息息相关的豪族能让自己顺利把功劳领到手吗?)

这个十八岁的少年不仅让功给甘瑰,还心甘情愿的拜入甘氏门下,成了甘氏家臣。就为了甘瑰信任他,把冶县的政务都交给他。而他也不负甘瑰之托,短短一年就把冶县治理的蒸蒸日上,丝毫没有一年前兵祸后的乱象。更何况他听说就连智擒随春之策都是出自这个少年之手。

这少年虽然治理手段稍显粗糙,不懂变通之术,但明显是因为受出身所累,没有谙熟官场的老手指导他。如果经过老手指导,陆凯相信不出十年,这少年必将脱颖而出,成为东吴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