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67章 地六十七章海上

第67章 地六十七章海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陆凯此次出海,因为是前往夷洲建立港口,所以带的水军并不多,只带了两部正兵共八百人,两部军司马一个姓陆叫陆友,也是陆氏族人。另一个姓戴叫戴根,出身侯官本地海商家族,都是三十多岁的老军伍。加上马淳所带的一千多庄丁徒附,共计两千来人。

人虽然不多,但船队中船只还是比较可观的,共有两艘广船,三艘斗舰六艘艨艟,和一些走舸伺候。跟着一起出发的还有一些当地海商船队,主要是一些运输商船,松阳柳家的船队也混在这些商船之中。他们一部分跟到夷洲后回转头向南,前往林邑等地,还有一些跟柳氏一样,向北前往亶洲。

广船类似楼船,但楼船高达十几丈,分为三层,在海上极易倾覆,所以出海一般只有两层,高七丈,宽五丈余,长更是达到三十丈。可载士卒三千,用于装货的话可达五千斛,马淳算了一下,这广船居然有150吨载重量。这在当世可谓当之无愧的海上最大的船只了。

斗舰略小于广船,也能载士卒五百,船上四面设三尺高的女墙,半身墙下开孔,桨棹露于外,“舷内五尺,又建栅与女墙齐,栅上再连女墙”,“其内如牢槛”。“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

艨艟形状和斗舰一样,只不过体型更小,可载士卒三百。船体狭而长,机动性强,便于冲突敌船。此船“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进,矢石不能败”。

要知道一千五百年以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所驾驶的西班牙大帆船号称世界最强大的战舰,载重量也只不过区区130吨。

由此可见东吴水师实力是何等的强大,只是不知为什么吴国建设了如此强大的海军力量,却只是在内游弋于长江之上,防守北方曹魏;在外心心念念和辽东公孙渊建立联系,联合抗魏。

就算孙权一心想要水师前往亶洲,其中的原因马淳也听甘瑰说过几句,据说当年亶洲有国叫邪马台的,女王卑弥呼曾经率使臣前往洛阳朝贡。被曹丕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授以金印、紫绶,封其大臣为率善中郎将等职,并赐以锦绢、铜镜、珍珠等,魏国也曾两次遣使至邪马台国。

估计孙权有些吃味,坚持要派遣水师前往亶洲,其意不想而知。

至于海外扩张,马淳在和陆凯等人的交谈中发现,许多水师将领包括陆凯在内并不热衷。他们只是希望自己家族出海做些生意,至于占有海外国土,从陆凯的言行中也发现,上至孙权,下至各级将领,全都没有这个想法。

最多就是谋求海外诸国谴使朝贡,满足自己天朝上国的大国心理就可以了。对于海外蛮荒之地的恐惧远远压过了开疆拓土的欲望。

马淳心中叹息,空有强大的武力却不好好运用,眼睁睁看着南海各国资源躺在那里却不去取。最后自己却国破家灭,白白便宜了司马炎这个白痴篡位者。五胡乱华更是让华夏水上力量发展停顿了整整三百年,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关键是华夏海外开拓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即便是以后的唐朝,也只是在陆上向西扩展,而不是关注海洋这个远大于陆地的宝藏。

横渡夷洲海峡在后世非常简单的事情,游轮一个日夜就可到达。在此时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主要靠风帆的吹动才能前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