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32章 我有一策

第32章 我有一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雪越下越大,楼外阳台愈发寒冷起来,刚开始大家因为室内温度高,到阳台赏雪还兴致勃勃,等到时间一长寒风袭身,大家纷纷回到楼内继续饮酒畅谈。

马淳上首位的贺质依然高谈阔论说着他最近学习《周易》的心得,下首位坐着一身材肥胖的王姓中年男子。刚才听甘瑰介绍他在城北昌安里有千亩庄子,乃郡中功曹丁览姻亲,因庄子离城很近,所以经常入城往来于各家豪门。

丁览也是会稽名士,少年时家境贫寒,蛰居在昌安里边上的坝头丁村。这王胖子名叫王继,虽然读书做学问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但看人眼光却是一流,曾在庄外闲游时一眼看中丁览,不仅资助他读书识字,还把自己幼妹嫁给丁览。

而丁览的确不负王继的期望,数年时间便在郡中博得“清身立行,用意不苟”之名,成为会稽名士,被府君吾粲征辟为郡中功曹。而王继也因为这件事情扬名郡中,得以混迹于郡中名士豪门之间。否则的话就凭他只是一乡间土豪的身份,在那些豪门大族眼里也不过是猪狗一样的人物,或许就比那些居无定所的贱民稍微好上那么一点。

不过就算是进了高门圈子,王继也只属于最底层的存在,大部分人还是不太看得起他,很少愿意与他结交,所以他每次都敬陪末座。今天甘瑰设席,因他身份只是罪囚,又非名士,所以来的人身份都不是很高,就算大家族子弟也多为庶子偏房,是以王继座次在前。不过贺质在这帮人面前身份超然,他和马淳虽然来迟,依然要排在主客位置,王继也就只能退位到下首落座。

偏房旁系子弟当然学识普遍不高,开始时因为贺家嫡子、以学问见长的贺质在席上,而且“小荷”马淳陪坐,大家兴致很高,纷纷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卖弄自己不高的学问以图和贺质结交。

没过多久就已词穷,再加上酒已半酣,渐渐的恢复常态,相互之间酒讨论起熟悉的话题。

王继正跟旁边席位的朱氏庶子朱立闲聊,朱立是汉末名将朱儁庶孙,汉豫章太守朱皓庶子,会稽长史朱秀庶弟。朱氏世居会稽郡上虞县,也是会稽望族,朱儁少年贫寒,后以才学举孝廉入朝为官,曾率军大破黄巾,受封汉大司马。

其子朱皓少有才行,善推诚以信人。但尼安豫章太守周术病逝,刘表上书以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这个诸葛玄就是诸葛亮的叔父,但朝廷却派了朱皓替代周术。

当年天下纷乱,各地诸侯割据一方互相争战,而朝廷被李傕、郭祀把控,各地诸侯又不把朝廷当回事,经常自行任命地方官员,所以常有一地双官甚至多官情况出现。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双方各自招来一批小弟拉开场面打一场,赢的留下当官,输的黯然离场。

诸葛玄有刘表做后台,浩浩荡荡的拉了一大批军队助阵。朱皓没办法,致信扬州刺史刘瑶借兵,刘瑶也不含糊,派手下中郎将笮融带兵相助。两家在南昌痛痛快快的打了一场,朱皓毕竟时名将之后,带兵作战能力当然不是诸葛玄这个书生能比的。一场战斗下来,打的诸葛玄丢盔卸甲,狼狈不堪的逃往西城。

朱皓率兵打仗能力不错,但看人能力却不太行,这笮融是汉末三国时期最奇葩、最反复无常的二五仔,其翻脸速度和残忍程度就连有名的三姓家奴吕布也望尘莫及。更何况朱皓是有名的忠厚人,一向以诚待人。转眼就让笮融在庆功宴上灌醉杀了,而豫章也被笮融占据,此人事迹前文书上已经介绍过。

当然笮融没好下场,刘瑶收到消息随后就起兵为朱皓报仇,笮融战败后逃入深山,当地山民对他也恨之入骨,联合起来搜捕他,笮融随即被抓,斩首之后首级送到了刘瑶手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