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147章 点开科技树

第147章 点开科技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马淳哪顾得上彭玉的埋怨,他脑子里就剩下老藤能不能作为造纸的原料了。

来到纸坊,他立刻下令让人上山砍些老藤过来试验。崖洲岛几乎算是半原始的荒岛,还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开发,山上遍布原始丛林,自然也缺少不了藤蔓的生长。

不需要进入山里,只是在进山的小路上就有大量藤蔓缠绕在一棵棵粗大的榕树上。没过多久,纸坊的院子里就堆满了各种大小长短的老藤。

说实话马淳不确定那些山藤能不能做出自己满意的纸来,不过他前世没做过这个,只知道基本原理,许多工艺过程也需要逐渐摸索。幸好他知道要添加碱来将原料脱胶,这样能够等到的植物纤维比用石灰水脱胶杂质更少。

纯碱制作也比较简单,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

其化学反应原理是:NaH3+H2O+aHCO3↓+NH4Cl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2NaHa2CO3+H2O+CO2↑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氨碱法的优点是:原料(食盐和石灰石)便宜;产品纯碱的纯度高;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制造步骤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但氨碱法也有许多缺点:首先是两种原料的成分里都只利用了一半——食盐成分里的钠离子(Na+)和石灰石成分里的碳酸根离子(CO32-)结合成了碳酸钠,可是食盐的另一成分氯离子(Cl-)和石灰石的另一成分钙离子(Ca2+)却结合成了没有多大用途的氯化钙(CaCl2),因此如何处理氯化钙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

氨碱法的最大缺点还在于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72%~74%,其余的食盐都随着氯化钙溶液作为废液被抛弃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不过马淳不在乎浪费,反正多余的废水都可以排入大海,以目前的工业水平,这点废水根本造不成环境污染。

纯碱其实还可以从草木灰当中提炼,作用非常大,可以用于将来小麦磨粉之后添加进去发酵做成美味的面食,制作化肥,还可以混合动物脂肪制作肥皂等等。马淳打算造完纸后静下心来,好好考虑一下怎么形成崖洲岛科技树。

使用纯碱水之后,造纸进程就快看许多,山藤作为原料以后,没过多久果然出了一批坚韧耐用,书写方便的纸张。马淳大喜,重重的嘉奖了一番纸坊里的工匠,并鼓励他们试验更多的材料来制作纸张。工匠们看到一张张洁白的纸张经过暴晒出现在面前,无不激动的热泪盈眶,干劲更足了。

收获了纸张,马淳有了空余时间,便回到家中将注意力放在编制教程和去学堂给学生们上课上。

他虽然是理科生,但是大学学的是电子专业,毕业了这么多年,只有当年工厂那些还比较熟悉,其他的基本忘了差不多了。不过初中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知识还是知道一些,至少还记得一些常用的化学元素。趁着自己还没完全忘记,他日以继夜的编写脑海里存留的知识。

语文不用说了,拼音是他的本能,打字全靠拼音输入法,简化字的推行也势在必行。好在原先在石峡里的时候教周良他们都用的是简化字,就算是在冶县,教那些流民子弟的也大多是自己的学生,简化字在冶县也经常使用。只不过是在和郡府还有朝廷的往来文书上还在使用繁体楷书。

简化字比繁体楷书更加方便实用,崖洲岛又是他马淳一言以决,学堂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拼音和简化字,自然把写简体字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反而对繁体字复杂的写法比较抗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