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神舟逐梦 > 第44章 南下寻梦

第44章 南下寻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张国平的带领下,卫河油棉厂便进入到了茫茫的经济大潮之中。张国平在企业的道路上每走一步,必稳定的扎下根基。人们惊奇的发现,张国平挣的利润全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福利,再就是兑现自己的承诺。

他自己和其家庭及其节俭。大女儿在县城上中学骑的那辆自行车修了又修。儿子那身朋友送的旧军装,洗的已经变了颜色。小女儿的那个书包从小学背到初中。

儿女们开始不理解了,说:“爸爸,作为油棉厂的一个厂长。你们厂员工的日子都比咱家过的好。穿的都是新衣服,背着新书包。还都有新铅笔盒了呢。难道咱们家的日子还不如他们家吗?”

张国平听后,将儿女们叫到自己的身边。和蔼的说:“爸爸作为一个厂的厂长,新书包新衣服,爸爸买的起。但是作为求学阶段的你们。应该以自己的学业为主,比的是成绩,而不是比的穿衣戴帽。你们的心思要用到学习上,从小要培养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只有从学习中,从成长中领悟节俭,你们今后的人生才不会走弯路。没有高贵的品质。便不能阻挡今后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旦人生大任在肩,人品,便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石。这并不是说爸爸不让你们过好日子,现在我们都处于创业阶段,所有的资金都应该用的它该用的地方。”

妈妈说:“孩子们,记住今天你爸说的话,在学习和创业阶段,我们全家都要努力。勤奋做事,低调做人。我希望我的孩子,日后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必须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挣钱的目的不是在于炫耀与满足自己,而是把它用在该用的地方。”

由于张国平领导有方,严守承诺,效益工资挂钩,工人们也都以厂为家,干劲十足。

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工作中,原材料成为阻碍生产的因素。本来一年干的活半年就完成了,张国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怎么样才使工人长年有活干?怎么样才能保证原材料的常年供应?经过深思熟虑后。张国平决定:必须向外地去购买原材料来保证企业的常年生产。

妻子郑淑媛说:“齐鲁大地除胶东半岛外,基本上都生产棉花,听老一辈人说运河县是老黄河底,土质相当肥沃,种出的棉花绒长且白,产量高,韧性强,是一等一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既然现在棉花放开了,不如到哪儿碰一碰运气。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国平郑重地点了点头。

秋收季节,国平到了运河县,看着一望无垠,被盛开的棉花妆点的洁白的田野。心情非常激动,有了这片优质棉田,便是有了常年生产的资本。国平随手抓起一把棉花,握在手中,膨松柔软,涨劲有力。两手一撕,棉绒丝丝扯扯,光洁通亮,棉丝越拉越长,越抻越细,根根棉丝弹劲十足,足足有二十公分长。国平激动地说: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这么优质的棉花。真乃棉中精品啊!

回到家后,国平高兴地对妻子说:“都说贤妻出良谋,你的一招棋不仅透着灵性智慧,而且一举参清了局势,有夫人如此奇谋,我张国平才有用武之地。”

淑媛说:“只因你的果断决策,事事看似困难,却总有办法可想,我和孩子们不拖你的后腿就算帮你了。运河之棉,已进入成熟季节,咱们想到了,别人也想到了。秋收抢时间,赶早不赶晚。准备好资金,组织好人手,三天后进驻运河,收购秋棉。记住进入别人的地盘不可争强好胜,凡事让人一步。只有价格,每级棉要比当地价格要高一些。特级棉高两角,一级棉高一角五分,二级棉高一角。也就是人常说的做人要谨慎,做事要高眀。”

浩浩秋棉进入了大熟季节,自绵延的运河之畔直至茫茫的东海之滨,千里沃野一片银白。秋阳暴烈,秋棉炸铃。沉甸甸的棉枝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棉农的笑容在银白的棉绒里肆意飞扬。看情景,今年必是一个丰收大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