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钢铁大亨 > 516、最强重步兵的对决七

516、最强重步兵的对决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为反复训练带来的条件反射,所有人没有过脑子,立刻就趴在了地上。上万人,忽然趴下是及其壮观的。

  发出轰隆一声巨响。

  所有人都以最快的速度匍匐在地上。

  紧接着,前面一阵阵火光闪烁,硝烟和烈焰从炮口喷薄而出。

  无数的球形实心弹和霰弹在后背上方空间,尖啸着掠过。

  带来的炽热的劲风,即使穿着板甲,仍然让人从甲缝里感觉到灼热的气浪。

  韩庆源他们趴在地上,捂着耳朵。

  这里距离前方的敌阵不到一百米,炮口发出的巨大噪声,直接向着他们而来。震的耳朵嗡嗡响。

  这些大炮都是八旗装备的缴获自明军的火炮。

  也就是前文中努尔哈赤规定,每个部队装备大炮若干门,所指的那些火炮。

  这些大炮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铁箍的短粗鼓炮身。

  它们绝大多数长度都不超过一米,普遍在七十厘米上下。

  口径和长度比一般都在十比一左右。

  材质主要是青铜、熟铁和生铁。采用铸造或者锻造制造。

  这种炮的炮尾是平的,就像坛子底部一样。没有红衣大炮那种碗形还带一个小圆球炮尾。

  炮尾前是药室,这个部分膨大起来,像一个鼓一样。因为炮身短,这个设计可以多装药,提高射程。

  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矮将军、赛将军等这些不同的名称就是指火炮的口径。

  因为长度都差不多。一号最大,然后口径依次减小,重量也逐步减小。

  三将军重量就在95斤左右了。

  三将军及以下火炮,炮身自带提手,紧急情况下,可以提着走。机动性好,便于携带。

  使用上,可以装球形实心弹和霰弹。

  明军还喜欢混装,即先填入霰弹,再装入一颗实心球形弹,一起发射。

  这些将军炮,一般都需要放在车上机动。小型的可以人背肩扛和驮马驮运。

  戚继光对大将军炮做了改进。

  把鼓起来的药室开口,在这个位置装入类似佛郎机炮的子铳。改良后的这种炮叫做无敌大将军炮。也根据口径重量分成一号到五号。

  兵部尚书叶梦熊对戚继光的无敌大将军炮不满意,认为仍然太重,发明了锻造法的大将军炮。重量大大减轻。

  叶梦熊说,蓟镇火器最大的莫过于无敌大将军,其子铳重达150斤,母铳为铜制重达1000斤。(戚继光造的一号无敌大将军炮。炮身部分和杨凡造的铜发熕一样重。)

  叶梦熊利用无敌大将军炮的设计,锻造炮身和子铳,将其加长3倍,达到6尺长,全重仅为二百五十斤。

  可以发射7斤合口铅弹,配3斤子弹和更小的总重1斤的“孙弹”(单发仅重2、3钱)二百发,射程可及800步(1200米)。

  这种炮发明后,又根据实际应用,对尺寸扩大和缩小。也分为1~5号大将军。

  通过这次战场的实际考察,杨凡已经完全搞清楚了,建奴口里的大炮都是什么玩意儿了。

  之前他看资料,明代文献所指的“将军炮”,就是这些从倍径比看,大多约为10~12左右的玩意儿。

  这玩意就是永乐时期发明的,所谓的“神炮”“神机炮”。这些也是指这类大小不一的“将军炮”。

  在杨凡看来,这些都是些破烂货。也就各种大小规格的佛朗机这种长身管的后膛加农炮还算可以一看。建奴铸造红衣大炮还是皇太极中后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