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诗情词意 > 第二十一章 江之永矣(三)

第二十一章 江之永矣(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是岑彭的计策,她只负责配合演出,想要激怒刘伯姬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只要不理她,就可以了。但最后,所有的战火都推到了郭圣通身上,她在心里即佩服岑彭,又隐隐生出一丝寒意来。

“皇后娘娘,这明明就是公主任性,怎么就都推到您身上了呢?”

“谁让我是皇后呢?谁让这京师的女眷都归我管呢?”

“那我们以后怎么办?”

“这耿将军、岑将军、云将军都是她管丽华那边的人,原想利用啊楚,把岑将军拉拢到我们这面,你有差人回家问,我们郭家与岑家,究竟有何嫌隙吗?”

“国父说,岑家有一段世间过的很苦,您的兄长又恰巧看上了岑将军的母亲,就把人掳了来,岑将军的母亲刚烈,一头撞死了。”

郭圣通听着婢女的话,默默的闭上了眼睛,说:“那岑家,后来又是怎么发家的呢?”

“这个就要说这位岑将军的能耐了,不知怎的攀上了南阳郡的刘家,刘家毕竟是皇族后裔,在刘大帅的帮助下,也就一日一日的好起来了。”

“这仇结的有些深,势必要做一辈子死对头了。”

“皇后娘娘可有什么应对的好办法吗?”

“应对?也要等敌人出完招才可以,以岑将军的心思,这仅仅是第一步而已。”

“那?那我们怎么办?”

“怎么办?一个城府如此深的人,啊楚会一直乖乖的听他的话吗?只要有啊楚在,就不愁扳不倒岑彭。”

“那未央宫那位?”

“她现在不就是个贵人吗?且似乎最近也没什么动静,一直盯着就是了。”

第二日早朝,云枫上奏到“度田一事,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说缘由?”刘秀低吼到。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愈制,不可为准。”

刘秀暴怒,当着朝臣的面下令要加大度田的核查。

“都是这上梁不正,下梁才开始歪的。”刘秀一到未央宫,就气愤的说到。

“圣上这是怎么了?今日朝堂上有人顶撞您吗?”

“云枫从南阳郡回来了,朕本来让他去四处查探一下度田的情况,结果就河南和南阳郡不能查,还被打了回来,还不都是有这郭家和真定的例子,才有那么多人,强占百姓的田地,闹的民不聊生,好好的一个南阳郡,今年连公粮都交不出来,都是这帮人仗势欺人啊!”

“事情既已经查明了,圣上好生决断就是了。”

“决断?朕能一气之下废了郭家吗?”

“圣山,皇后娘娘殚精竭虑,也是陪您吃过苦的,这郭家于建国亦有大恩,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啊!”

“是啊,他们是都有功劳,然后就仗着功劳耀武扬威、草菅人命吗?”

“圣上,自古仁君都是不杀功臣的,您要三思。”

“丽华这话说的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他们于建国有功,就可以违背律法吗?你所有人只要上了战场,立了军功,就可以罔顾国法家规了,此风断不可以涨。”

刘秀说着话,起身就走了,还不忘回头交代一句:“朕用晚膳时再来。”

经过核查,刘秀杀了十余个有军功的郡守,在平定了度田引发的叛乱之后,刘秀将叛乱的魁帅严厉处罚,迁往他地,度田成为东汉定制,社会恢复了安定,形成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

此时刘秀有采纳了部分大臣们的建议,采取“退功臣进文吏”的政令,削弱了朝堂上功臣的影响力,让他们安享富贵,不过逢年过节入朝觐见而已。又经过“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极大的加强了皇权,将权柄牢牢握于手中。经过度田,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在度田中杀了不少郡守,震慑了朝堂,在执政风格上“严猛为政”,做到了“总揽权纲”,此时他已经能够控制废后易储,国本动摇造成的政治影响。蜀地平定后,刘秀大封功臣外戚,但其中却不包括郭圣通的外戚族人,管家和刘秀的母族樊氏增封,却没有包括郭圣通的弟弟郭况。而刘秀封皇子为公,管丽华的长子刘阳封东海公,东海国据二十三县,为诸子之中最大的。郭圣通因为日渐失宠,她的外戚也始终不像管家兄弟那样受到刘秀的亲信和重用,因此越来越对刘秀感到怨恨和不满。

“皇后娘娘,那边的皇子已经是东海公了,我们该怎么办?”

“圣上既已经做到了这一步,本宫也没什么好在退的了。”

“娘娘的意思是?”

“让在岑府的人着手准备吧,这桩桩件件的封赏事宜不都是他岑将军帮着圣上定的吗?既然如此,这位岑将军也该付出点代价了。”

郭圣通语气中的狠辣,听的身边的婢女有些头皮发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