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顾 > 第四十二章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第四十二章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世间之人莫不是以考取功名入仕做官为己志。”陆母语带焦急,“陆家乃商贾之家,你二位哥哥也是承袭家业,如今只盼你能读书奔个好前程,他日若高居庙堂,也不愧对陆家祖宗。”

“娘,您真以为您儿子能凭才学及第,一朝高登朝堂,我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子晦叹声。

“不试怎知不能及第?”陆母依旧劝诫着子晦,想让他去参加科考,“参与会试之人也可由朝廷官员推荐,你爹已经替你打点好。”

“母亲,您与父亲别再为我劳神费心了。”子晦说道:“我本就不是读书那块料,再者当个大夫有何不好?”

“不读书做官,如何光耀门楣?”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子晦放低了姿态,跟陆母好言好语地商量着,“我行医治病,不也是济世救民,这跟做宰相又有何区别?”

见陆母不吭声,子晦又继续说道:“娘,或许我陆家是没有这个命数,普天之下想要封侯拜相之人犹如过江之鲫,跃过龙门之鲤又有多少?”

“自古以来,商贾皆是底层,神医华佗也想为官。”陆母说道。

“若华佗生在今世,恐怕也不愿做这大金朝的官。”子晦起身,扶起陆母,“娘早些歇息吧!此事往后莫要再想了。”

两日后,孙至垸采买药材回来了,子晦兴冲冲地拿着出诊的药方递给师父,希望他指点一二。

孙至垸看了看子晦开的药方,微微点头,“风寒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此方颇为精确。”

子晦悬挂的心终于落到了肚子里,此时又听得师父问道:“这病人脾胃不畅?”

子晦点头,“她是崇义人,初来滨洲,有些水土不服,故加了几味健脾养胃之药。”

孙至垸满意地笑笑,把药方还给子晦,“你来百草堂将近三年,虽算不上天赋异禀,但胜在聪颖好学,勤苦有加。假以时日,定能拯一方百姓于疾病之中。”

子晦被师父称赞得有些不好意思:“多谢师父教诲!不过医者本就该以悬壶济世为己任。”

“当世读书人已少有你这般通透大义之念。”孙至垸嗟叹一声,“无数人寒窗苦读欲入仕为官,或博名或图利。”

“我也没有师父所言那般大义高德,”子晦想做大夫的初衷无非是因竹青,“皆是些小私心。”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孙至垸又道:“无论私心抑或公义,抉择为善才是正道。”

“我认识一人,他聪慧过人,文韬武略。”子晦从小待在滨洲没什么见识,去了齐州等地方知自己目光短浅。他从辛绩描述中得知辛弃疾从小便是跟着祖父游历名山大川,见过潮起浪涌,好读书、擅词文,却不求高官厚禄,甘愿戎马报国。“方称得上碧血丹心国士无双!”

子晦正在整理着采买回来的药材,听得有人唤了声“大夫。”从柜台后起身一瞧,原是前几日出诊问疾的那位小娘子。

“陆大夫,我家姑娘病愈了,她一定要登门致谢!”乌兰在重节身后,作礼说道。

子晦拍了拍手,“我替你把脉除病,你给我银两,这还需致谢?”

“我来滨洲快一月了,整日都在屋内,”重节喏喏道:“好不容易识得你一人。”

“若姑娘想结交朋友,那还请移驾他处,百草堂是药铺,实非酒肆茶铺。”子晦有些不耐烦,他今日要整理的药材很多,怕是要费一番工夫。

“那我请你去吃茶。”重节想起舅母说过,结交朋友就是要一起吃茶喝酒,骑马狩猎。

“药铺活计繁杂,我并无多余空闲同你交谈,姑娘还请离开。”子晦伸头看向药铺门外,“不要挡着来求医问诊之人。”

重节也住门口一瞧,有几人在等着问诊。乌兰抓住她的手臂,“重节,我们快回吧!不要耽误陆大夫治病救人。”

重节有些急眼,想挣脱乌兰的手,“他是在撵我走吗?我舅母可是当朝贵···”乌兰嘘声示意重节闭嘴,那“妃”字生生地被她咽回肚子里。

“中原人最重礼仪,你如此蛮横只会招致陆大夫的厌恶。”乌兰在重节耳边轻声说道,“我们先回吧!”

重节抬头,听进了乌兰的话,要结交中原朋友也要用中原的方式,于是跟着乌兰离开百草堂。

子晦从柜台后起身,看着重节与乌兰双双离开,这才松了口气,他把袖子放下,开始招呼问诊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