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我用园艺来强国 > 第121章 第 121 章

第121章 第 121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21章

八月十五日这天一大早, A国网民就吃了个大瓜。

费迪南德在A国的官微发声,表示前阵子涨价是因为璟狮创始人杰罗找他们串通起来,说是A国人好骗, 又极度依赖进口泥炭,要求联合他们一起涨价,涨价并不是他们的本意。

下面, 还附带着一个监控视频。

视频里面是巴兹尔坐在总裁办椅子上,对面站着璟狮创始人杰罗, 巴兹尔问:“你说, A国极度依赖泥炭进口?”

对面杰罗冷冷的道:“我做过调查的, 咱们几个泥炭商一起商定涨价。”

网友们一看, 嗬!不得了啊。

很快, 官微下面留言就蹭蹭蹭的涨了起来。

【呀,这是眼看着你们泥炭卖不出去, 心急火燎准备降价了是不?】

【我记得璟狮上次还跳出来假惺惺的说他们家泥炭性价比高呢】

【又是这个璟狮, 我上次买他家的泥炭,质量差的要死,土壤营养少的可怜,我可怜的生菜啊, 种下去一个半月我愣是吃不着!】

【哇咔咔。请问费迪南德准备一包二百升的泥炭降价多少?能打个骨折吗?】

经过上次几个大进口泥炭商统一涨价的事件后, A国人现在是同仇敌忾,随随便便没有任何理由就涨价,涨价完了一个原因都不给, 这么傲慢的进口商,凭什么惯着他们?

而且现在A国都做出策略了,不买泥炭土,咱们自己人自己堆肥土也很好用嘛。堆好的土用起来松松软软而且还能给原土当中添加新的有机物, 改善原有的土壤环境,关键是还能支持那些没有养老保险的老人,多有意义呀!

再说了,现在物业都在一点点改善交易环境,有物业当中间人,他们买卖双方都能放心。

更别说嘉禾大神甚至还推出了小金棒,以及又即将面市的新产品,这些都是他们小区内部一起协同发展家庭种菜事业的基石啊。

要个屁的进口泥炭,不香!

蓝星另一边,M国现在还是深夜,巴兹尔熬的眼睛通红,他原本以为把杰罗推出来,A国人民多少会理解他们,他们也能顺势把价格降到原来的样子。

可现在看着翻译出来的M文,巴兹尔又急又气,他一挥胳膊,当了次人体桌面清理大师,把桌子上各种文件物品全部扫到地上。

“总裁……”助理硬着头皮上前:“咱们还按原计划执行吗?”

巴兹尔根本就没想到,他们已经对之前涨价事件道歉了,也说明了“原因”,为什么A国人还是这样阴阳怪气的在官微下面留言?

什么半价销售?!做梦!

巴兹尔嘴里不干不净的骂着脏话,助理在旁边也不敢吭声。

一会儿,公关部的人还是等不到上级指示,便敲门再次询问。

巴兹尔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摆摆手:“去吧,还按原计划进行。”

“那我去再看看他们的稿子,尽量不要犯任何问题。”助理如临大赦,他赶紧找借口从总裁办出来。

下午,A国区费迪南德官微再次发声,表示他们会联系之前的代理商,尽量快速的把M国区域内的泥炭价格降下来,与国际同等水平。

这围脖一出,人们的嘲讽更是纷至沓来。

就连段明权也跟妻子冷笑着吐槽:“搞笑呢,原本咱们国内的泥炭土就比国际上贵出一小截,现在居然为了挽回咱们A国市场,甚至不惜降到国际同等水平,哈!搞笑呢。”

万丽摇摇头,指着丈夫的饭盒:“赶紧吃饭。”

段明权简单扒拉两口饭,随后又怪异的笑:“我之前还觉得大公司肯定有大公司的气度,没想到这个国际一流的泥炭商费迪居然是个软骨头。”

旁边坐着一起吃自带盒饭的同事笑嘻嘻:“肯定着急呀,我昨天还看一个统计呢,说是咱们北市每个小区里种菜的户数,基本都是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间,多可怕的一个数据啊!”

另外一旁的同事则是淡定补充:“主要是咱们北市租房党比较多,有的一个房子里住两户房客,两户一起种菜,那可不就拉高平均值了嘛。”

段明权想起前阵子家里亲戚在V信群里转发的一个朋友圈,他赶紧点进去。

这是一个点书市小区种菜户数统计表,统计显示,之前的老城区因为人口密度大且以老年人居多,家庭种菜比例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至于新城区那块,因为大多都是买了房出去打工的年轻家庭,还没来得及装修的空房子也多,家庭种菜比例大概是百分之十五。

同事听了,大声惊道:“那也很高了行不行!我家在一个偏远山城,有好多新开发的小区建成两三年了,入住率还不到百分之十五呢。”

随后那人又嘟嘟囔囔小声说:“不过那入住的百分之十五里头,在自家种菜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万丽是搞会计的,她也忍不住点头:“确实,咱们现在身旁几乎每家每户都要种点儿什么。就算是再不下厨的年轻人,他们一般也会在阳台种两盆花花草草。”

同事笑道:“现在年轻人会玩儿呢,他们自己不种菜,但吃的还是嘉禾菜。”

“怎么说?”

“有厨娘呗,现在新兴起一个新职业,就是一个人专职种嘉禾菜,种好了就做成盒饭给白领金领送去,每天大概是五六十的伙食费,吃的贼好。”

“可以呀!万姐,你们不是自己在家种菜带饭的么,顺便带我一个人的饭呗,我自己一个人煮饭实在是麻烦了,洗洗切切煮煮,最后就为那么一两口,浪费一个小时时间实在划不来……”

“……”

“不是,咱们刚不在讨论准备大降价的费迪南德泥炭土嘛,怎么聊到这上面来了?”

“嗨,讨论啥费迪南德啊,他们肯定这次是要凉透气儿了。咱们A国现在家庭种植多普遍啊,你们说说,要是之前,咱们A国每个月要从他们费迪进口多少泥炭?他们涨价后嘉禾大神直接站出来搞新技术,带着咱们走新道路,他们费迪土肯定销量骤降,人家可不愁死了嘛,得赶紧降价挽回A国市场呢。”

“呸!挽回个屁,老子是他们想驴就驴,不想驴顺顺毛就能恢复以前的人吗?”

这种对话出现在大大小小各个城市的白领群中,这些白领因为白天超长工作时间,再加上周六周末时不时的再来个加班,若是家里还有个孩子,那还真没办法分出太多时间给种菜上面,更别说堆肥了。

他们赚钱较多,也舍得每年三四次的去把种植旧土换掉,也是进口泥炭的主力购买军。

可惜,现在有人帮他们想到了更好的办法,去购买小区里老人们自制的堆肥土,关键是还有专业的检测仪器来帮助他们甄别挑选,甚至还能通过仪器检测结果算出他们以后每次追肥的用量。购买起来还方便,随时需要随时就可以去物业上买,一次还能少买一些,不用堆在家里占空间……

何必呢,还得花大价钱去给人家当驴耍?

现实情况中,不光是段明权这些人在说着这些话,同样的场景还上演在各个办公室里头。

就连十八线开外的小县级市,这会儿大多公司单位办公室里头都在讨论这件事儿。偏偏小地方人情味道重,不少上司领导老板什么的,都跟员工们一起议论这事儿,顺便把费迪南德踩到地上踏几脚。

巴兹尔本以为他这次给出的诚意足够深重,要知道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销售渠道里,他们公司的泥炭土在A国算是售价较高那一档了,他这次咬咬牙愿意大出血帮分销商承担一部分关税,想着就是可以拯救他们家泥炭土在A国的市场。

现实却往他脸上狠狠甩了一巴掌。

一整天过去了,明明A国某宝上各分销商价钱已经降下来了,为什么销量还是这么差?

不说都说A国人在商品价格上很敏.感,稍微单价便宜一些他们就一定会买,要是再便宜些他们甚至都会开始囤货的么?

为什么他们都不买?

巴兹尔大声叫来助理,他现在根本就不敢看费迪在A国的官微。

助理再次硬着头皮走进来,他这次只是虚虚的把门掩上,便深吸一口气上前去找总裁。

巴兹尔并没有关注这些小细节,他用力拍着桌面,桌子上摊的数据报表被他震的起起伏伏,可见这胖子掌力多么浑厚。

“他们为什么不买?”巴兹尔咬牙切齿的:“你必须给我找到原因!”

助理其实是早就找到了的,但是在是公司这一次搞得太难堪,总裁又是个暴脾气,他可一点儿都不想进来挨骂。可眼看现在是躲不过的,助理小声把原因摊在总裁办桌面上。

“A国人现在热衷于在他们社区里购买自制的堆肥土。”

“嗤!”巴兹尔不屑:“自己做的堆肥土肥力有保证吗?肥效长久稳定吗?堆肥产出稳定吗?土壤团粒结构过关吗?可以保证土壤接受过杀菌灭毒处理,里面不滋生细菌虫卵吗?”

巴兹尔是个地地道道的工厂人,他是忠实的大工业计划拥趸,他秉信机器可以取代人工,机器生产的商品比人工生产的更干净更卫生,也更符合标准。

巴兹尔认为A国人就是在胡闹,社区里自制的土壤能比得过他们在国际上畅销几十年的泥炭土?要知道,他们开采的泥炭可都是经历了千万年地质进化,发酵而来的。

助理轻轻抬起右手,做了个“请看”的手势引导动作,小声道:“A国人的计划,上面都有记录。”

巴兹尔很是瞧不起这什么计划,但他为了想办法拯救A国区市场,还是勉强低头看下去了。

结果,越看巴兹尔就越是惊慌。

他以为的堆肥土肥力不够,但实际上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一日三餐所剩下的厨余垃圾制成的堆肥,材料来源非常丰富;他以为的肥效不够长久稳定,论坛上有人po出检测结果,跟进口泥炭土相比,自制堆肥土肥效甚至更温和更持久;他以为的堆肥产出不够,实际上每个小区都有不少老人在做这些,基本上是可以顾得上社区内土壤循环使用;他以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