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全能唐人 > 第206章 李世民的关注

第206章 李世民的关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明朝的锦衣卫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这个组织其实就是皇上的耳目,分散在全国各地,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消息就会通过锦衣卫的渠道向上汇报。

而在唐朝,其实也同样有着这样的组织,这个组织叫做不良人,名字起的的确不太讲究,但十分贴切,这组织里的人的确都不是什么良民,各自有着自己的本事,溜墙撬锁的,学猫狗叫的,等等,总之和良民挂不上勾。

不良人的奏折不会通过尚书省的审批之后再交到皇帝的手里,而是直接上呈到皇帝手里,李世民正是从这不良人上呈的密函中看到过“张阳”这个名字,当时密函中讲的是:果县有一神童,名为张阳,精通算术之法,并研发新型算术工具—算盘,当时李世民并未在意,不过就是一个会算数的人罢了,没什么值得关注的。

后来却又有密函呈上来,再次提到了“张阳”,称其发明了炒菜技法。相比于传统的蒸煮,味道十分美味,李世民笑笑又未在意,不过一厨子耳,只当做是趣谈看待。

但没过多久,李世民又收到了一封密函,密函中再次提到了张阳,而这一次却让李世民开始重视起这个叫张阳的年轻人,信中提到张阳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材料,名曰水泥,抹在建筑表面十分平整,果县胖虎桥首次采用这种材料,而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材料用来建筑十分的方便快捷,按不良人组织的密探报,大约二三天,整个桥面就已经平整如水面,可以行车走人。

这在李世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这什么水泥,自己也是闻所未闻,更别说见了,密函中提到胖虎桥一度成为果县的景点,这让在皇宫里的李世民感到一丝好奇,一座桥能成为景点,那可能真的是颇有特色,但那个年代又没有相机,李世民想要一睹胖虎桥的样貌,也只能亲自前往,这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不可能的。

自此之后,水泥和张阳的名字就在李世民的脑中划上了一道痕,而自那之后这张阳仿佛就像是爆发似得,连续不断的有新的发明出来,滑轮到了李世民的手里,已经广泛应用于宫中建设,屋顶上需要弄个瓦片什么的,再也不用人爬上爬下的取,一个定滑轮直接搞定!

而独轮车,李世民靠着想象脑补了一番,但是提到织布机和沙发,李世民直接懵了,这都什么?提高织布效率十倍有余?沃日!这如果是真的,一定要全国推广!沙发坐下去会忘记自己有屁股?!那该有多软?李世民无法想象,这一切都让李世民对这张阳非常的好奇,但好奇归好奇,张阳当时毕竟只是一个白身,简单说就是一平头老百姓,连读书人都算不上,堂堂九五至尊因为这些事就亲自下旨让他来一趟,未免显得有些太儿戏,关键这一切都是不良人组织呈上来的,换句话说,所有的大臣都不知道!这圣旨就更难下了,莫名其妙!

但今日不同,李世民收到了通过正经渠道递上来的海县的奏折,讲的是制作海盐的事,盐的事一向是大事,国家缺盐,不仅缺,而且是奇缺!这封奏折无疑像一声惊雷炸响在李世民的心里,对于奏折中再次出现的“张阳”,李世民高度的重视起来,“去,去尚书省把果县最近半年的奏折都给我搬过来!”李世民立刻就要调取半年之内张景上的所有奏折。

在这要给大家解释一下,皇上不是谁的奏折都看,全国大大小小几百个县市,要是每个都看,估计每天也不用干别的了,因此会有一部分人来替皇帝分忧,全国各地来的奏折先都汇集到尚书省(一个机构),由尚书省先批阅,像比较小的事就直接写了回复,倒是让皇上盖个章就行,比较大的事,就像海县这次制盐,或者哪里闹灾荒,尚书省做不了主了,那就得交给皇上来审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