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量子情缘 > 第29章 光,既可以是微粒,也可以是波(一)

第29章 光,既可以是微粒,也可以是波(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芸清见状,解围道:“我来试着讲讲吧。”

“好。”立东对芸清点了点头,双手抱于胸前,凝视聆听。

“在说第二个实验假设前,需要强调一些理论,之前半透镜1利用的是光的粒子性,所以光子才会被‘反射’,而这边准备加入的半透镜2则将利用到光的波动性。”芸清强调,“这毕竟是一个与量子理论的哥本哈根诠释密切相关的实验,所以哥本哈根诠释也是理解这个实验的前提——哥本哈根诠释是说,物质具体表现出什么状态,只有在被探测之后才能确定,在被探测前,任何物质都同时处于各种状态的叠加。

“通俗地说,在打开盒盖被人眼探测到之前,薛定谔的猫是处于既死了又活着的状态的叠加。”芸清继续解释道,“在这个实验中,光子作为物质,被探测到的那一刻是在进入探测器A或者进入探测器B时,所以在被探测到之前,根据哥本哈根诠释,光子的状态应该处于经由线路1抵达探测器A和经由线路2抵达探测器B的双重叠加态。

“实验的第二步加入的半透镜2利用光的波动性,并且保证处于叠加态的光子在进入探测器A时,总是反相叠加,从而探测器A始终不亮,同时保证处于叠加态的光子进入探测器B时,总是同相位叠加,从而探测器B会常亮,而且亮度应是增强的。”芸清顿了顿,说,“实验的假设便是——在加入半透镜2后,探测器A应当会常亮而且亮度增强,而探测器B则始终不会亮,最后,经由实验证明的结论和前述假设是一致的。”

“好。”立东说,“大家都听明白了吗?接下来谁来说说,我们这次的课题讨论核心,也就是实验的第三步?”

另一个女生举起了手,芸清知道她,系主任家的亲戚嘛,芸清心想,她应该也很喜欢立东吧?我记得好几次大物课,她都坐在立东的邻座。

立东示意那个女生发言。

那个女生看上去跃跃欲试着说:“第三阶段的实验是对放入半透镜2的时间进行了调整,我们首先让光通过半透镜1,这个时候,光子应该已经就到底是走线路1,还是走线路2作出了选择,然后在光子抵达探测器A或B之前,我们再上放入半透镜2,按道理说,探测器A即使会亮,也不会亮度增强,而且探测器B也有50%的可能性会亮,也就是说,第三步实验的结果应该和第一步的实验一致,但吊诡的是,第三阶段的实验结果却和第二阶段的实验结果一致,也就是探测器A会常亮且亮度增强,而探测器B却一直不会亮。”那个女生转而给出了自己的分析,认为:“这说明,光子因为半透镜2的加入而改变了自己之前选择的路径,它放弃了之前所选择的线路1或者线路2——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加入半透镜2的行为,改变了光子在过去的选择。”

立东扬了扬眉毛,未对那个女生的分析予以置评,而是问:“有人有别的意见吗?”

讨论室里一如既往的静默。

“不是吧?你们都认为,这实验说明过去的历史是可以现在的行为改变的?”立东点名问,“芸清,你也这么认为?”

“啊?”芸清有些尴尬,我不想和系主任家的亲戚正面刚啊……

不过,这个实验说的根本不是她说的那个啊…….芸清心想:探测器的观测行为才会让光子的状态稳定下来,经过半透镜1或者半透镜2都不是观测行为,也就是光子没有在通过半透镜1的时候做出选择,所以后面加入半透镜2的现在的行为也根本没有改变光子过去的选择啊……搞什么嘛……如果立东自己不同意这个观点,干什么叫我说啊?他自己怎么不说?!

算了,芸清心想,这只是学术讨论,便笑道:“我觉得这个实验只是证实了哥本哈根诠释罢了,也就是在被观测前,光,既可以是微粒,也可以是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