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特种神医在乡村 > 306.谈古论今话接班

306.谈古论今话接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龙凤英停下喝咖啡时,老总裁点燃一根雪茄,看着彭勃继续问道:

“儿子,你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怎么看?”

彭勃喝了一口水,站起来再次说道:

“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上,是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名气很大,有些神化!

但他五十多岁积劳成疾被活活累死,导致蜀国最后失败亡国。

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培养好得力的接班人。

诸葛亮做决策,全靠自己个人的智慧,他没有发挥群臣的智慧和力量。

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其他的谋臣,不再动脑子思考问题。

而是把所有的决策问题,全部依靠诸葛亮来做决断。

这就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这样做也是最危险的。

我们不能将样庞大的集团公司命运,押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

要是这个人突然离世,必然会导致后继无人的局面。

我们的帝豪集团公司,现在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我们不能鼓励英雄主义,要阶梯性地培养储备不同时期的人才。

当年刘备那一茬的谋士和武将都太厉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

每个人占着一个位置,直到死才离开,这样下面的年轻人还有什么锻炼的机会?

没有锻炼的机会,如何才能成为担当大任的将才呢?

诸葛亮没有给年轻一代锻炼的机会,导致后备力量太薄弱,发生了断代现象。

姜维最后接了诸葛亮的班,但大方向还是按照他临死前定的方针在走。

还有致命的问题,就是诸葛亮没有培养姜维如何处理,整体和集团人员之间关系的诀窍。

导致集团内部内耗严重,互相掣肘,焉能有不败之理?

除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战略判断力之外,一个集团公司领导者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好接班人的问题。

发挥群策群力,最后领导者拍板做决策,这样的决策才是正确的。

因为你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平衡了厉害关系,即使这样的决策出现偏差,那也不会是致命的。

诸葛亮就连校对文稿这样的小事,都要亲力亲为,不累死才怪!

还有一点,就是他不放心让手下去工作,就连因为过失而打二十军棍的事,也要亲自去监督。

这样就会让下面的人缩手缩脚,办事没有了自己主见,啥事都让诸葛亮发话。

以至于最后形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自从刘备和关羽还有张飞先后死去,也只有七十多岁的赵云,还跟随诸葛亮七出岐山。

其实,当时的魏延就是很有能力的大将。

但是诸葛亮对此人有个人偏见,认为他后脑长有反骨不可用,所以有意打压魏延。

最后魏延还被马岱所杀,没有做到人尽其才。

给下面的人连犯小错误的机会都不给,他如何成长?

人要成长就要不断地栽跟头,屡败屡战,才能总结经验教训,取得最后的胜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