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宝权臣 > 第38章 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第38章 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马车中,马蹄阵阵,车轮滚滚,杨钊的思绪却在沉默中飘散。

曾经,无数史料与诗人以各种手段称赞大唐盛世之繁华,大唐盛世之美妙。

但这大唐,真的是繁华美妙么?

现代,哪怕一条乡间小路,都有车来车往。

但这大唐呢?

他行的这一路,竟然没见到一个行人,这是何等的荒芜!

当然,杨钊也想过另外一个可能。

这一路没人走过,是因为他们这一行人的缘故。

有人故意将这段路上的行人封禁,不让人打扰。

其他人可能办不到,但身为剑南节度使的章仇兼琼想要做到完全有可能。

但这有必要么?

在杨钊看来,这个可能并不高。

不从人身上去看大唐,光光看这路面,他就已经知晓了些许。

大唐乱世,已经在铺垫了。

现在的繁华,已经是最后的尾声。

安史之乱,兴许并非掀开大唐盛世遮羞布的起因,也有可能是那微不足道的最后稻草。

这稻草,并非简简单单的压垮大唐的稻草,更是大唐的续命稻草。

对于大唐,杨钊曾经查过一个资料。

唐朝开国初期,采用的田赋制度叫做租庸调。

这租庸调,一直沿用到大唐后期。

所谓租庸调,就是国家土地分配制度。

以最简单明了的比喻来说,就是当一个劳力成年国家就会分给他100亩田地。

这100亩田地中,一份是20亩,一份是80亩。

20亩的那一份叫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

永业田,相当于国家掏钱分的私产,以后不管你种不种田,都是你的。

一代人,积攒20亩永业田。

一百年,整成五代人,就能积攒下一百亩永业田。

这些,都是自己的。

另外80亩田地,则是口分田。

口分田,当你干不动活了,国家就会收回。

相当于人过六十老了,需要退休了,这份田地总不能空着,所以就要由国家来交给其他人。

这口分田政策,就是租庸调中的租。

虽说这口分田与现代的国土国有制很相似,但也有区别。

在现代,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但大唐不一样。

这个年代,还处于农耕社会,所以田地收租那是必然的。

大唐的农业税,收入缴纳比例,为四十税一。

也就是说,每家每户收割粮食后都会称重。

只要是称重,肯定会有猫腻,所以,还有另外一个规定。

一百亩田地,最低需要交粮两石。

这个最低,也并非是真正的最低。

受到天灾人祸影响,国家往往会减税。

但这些灾情没有的情况下,每丁每年必须向国家交纳粟二石。

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大约是240斤粮食。

这个税负,可以说是非常轻了。

要知道,曾经的大汉天朝,那是三十税一。

大唐一个劳丁一百亩田地交240斤税,那是什么概念?

按照40比1的算法,一亩田,人家只求你种出一百斤粮食,交了两石粮食,剩下近万斤粮食你随便处理。

要是换到现代,谁家的田地不是用来养杂草的?

240斤大米,很难么?

杂交水稻,亩产就有千百斤,根本不是事。

但是,古代的粮食种子,根本没有千百斤的产量,一亩田地能种出三四百斤粮食来,都已经是谢天谢地。

而且,伴随着天下太平,人口随之增多,土地不够分配!

永业田的出现,对于开国初期的百姓,那是极大的激励。

所以,很多人开始化身成为超生游击队。

有史料数据证明,贞观年间,唐朝人口还只有300万户左右。

到了武则天神龙元年,涨了一倍,达到了615万户。

而发展到玄宗天宝年间,人口更是达到巅峰,足足有900多万户。

人口足足翻了两倍,但土地却只能那么多。

加上前面那些人积攒的永业田,新增人口还能保证分到100亩地么?

能给人家安排上20亩永业田就已经不错了!

还想要口分田?

那是做梦!

大唐盛世,成也租庸调,败也租庸调。

因为,大唐的农业税,是按照定额收取的,依旧是一百亩田的份额,没有半点减少。

也就是说,最低也要有240斤的粮食上交。

这就意味着,你家的地变少了,但摊派到你头上的税,并没有变少。

这谁受得了?

人家都不敢生孩子了,生孩子也只要女儿,这谁敢信?

随着土地不够分配,一件更可怕的事情随之而来。

土地兼并!

历朝历代,都存在着一些不用交税的特权阶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