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的国风百艺系统 > 第197章 《临川四梦》

第197章 《临川四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忽然,周小山一拍大腿,露出了一丝后怕的表情,说道,“还有一点,就是头饰!”

周小山的手在脑袋上比划了一下,在场的几位戏曲演员都是一副了然的表情,就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了。

林桐笑着说道,“你是想说‘勒头’是吧!”

周小山激动的说道,“对对对,就是勒头,我的天啊,就光绑那一个头,就让我恶心了好半天,二十分钟的时间啊,我就恶心的吐出来了!”

勒头:是戏曲中的化妆手法,用布带子将头勒紧,把眼角吊起来,为了塑造角色的个性,而是为了好看。

坐在他身边的张可笑呵呵的说道,“不管是京剧演员还是地方戏的演员,都是要有这个过程的,把这个过程给练过去,慢慢就不疼了。”

李玉福先生笑着说道,“但是,一般勒头的师傅都是要有技巧的,你勒的地方错了,自然就会发晕,勒对了,就不会晕!”

林桐笑着说道,“雪姐,小山,听到吗,我们戏曲啊,每一个步骤其实都是有讲究的,不是谁简简单单就能来的。”

夏雪笑嘻嘻的说道,“对了,我之前听老郭说一段相声,说的就是,如果京剧院重新招人的话,那些蒙事的人,绝对不敢去报名,因为那是需要真功夫的,你会不会京剧,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林桐笑着说道,“这一点倒是没错,有人觉得唱戏很简单,确实,唱戏不难,有嘴就能唱,难的是,你能上台吗,你别看现在大街上,公园里,有一群人围着他,看他唱戏,但是你让他扮上,穿上戏服,带上盔头,扎上靠,往台上那么一站,都不用我们内行人说,就那些看戏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人他不是干这个的。”

“不管是京剧还是地方戏,每一个能够上台的演员,起码也要经历四五年的学习,你才能知道上台之后,你站在那里,该怎么走,手势,眼神该怎么用,光会唱可不行,京剧,从来都不是光会唱就能卖座的!”

林桐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场四位前辈的认同,尤其是李玉福和张可,看向林桐的眼神更加的温和了。

李玉福叹了口气,说道,“这小子,别看年纪不大,但是对戏曲的认识还真是挺深刻的,不错,不错!”

“我们今天选择在颐和园做这个节目,不管是德和楼还是现在这个听鹂馆,在清朝的时候,都是给皇上给太后唱戏的地方,这里应该算是华夏京剧的起源地了,我想,在座的各位,不管师父,还是师父的师父,很有可能就在这里唱过戏,所以,我们这次就做了这么一个颐和戏社,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地去看到这些了不起的博大精深的华夏戏曲!”

林桐看着几位前辈,淡淡的说道。

几位前辈都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林桐笑着说道,“我虽然是京剧演员,但是我还是一个歌手,这些年,华语乐坛的发展看在眼里,很是羡慕啊,但是这流行歌曲在华夏才多少年啊,咱们的这些戏曲都已经传承了多少年了,都是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沉淀下来的,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怎么可能在我们这个时代让戏曲没落下去呢!”

“所以我作为一个学戏这么多年的小学徒,想要为咱们华夏的戏曲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看着林桐这一番情深意切的话,几位前辈都是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不如,几位前辈给我们这个颐和戏社留下几句寄语,让以后来到这里的年轻人们都能够更好的理解咱们戏曲的博大精深!”

林桐冲着四位前辈鞠了一躬。

李玉福先生想了想,说道,“我就说说咱们的京剧吧,别说什么国粹不国粹的了,跟当年的繁荣已经一天一地了,所以,必须要和现代社会有所联系,我很认同林桐说的话,戏曲,必须要让年轻人参与进来,不管是来看,还是来演,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京剧更加的有生命力,让我们这些从业人员心里面踏实,小子,你这件事,做的是真好,当师爷的也得谢谢你啊!”

说着,李玉福先生冲着林桐拱了拱手,吓得林桐赶紧起身,走上前去,苦笑着说道,“师爷,您这是打我脸了,作为一个京剧演员,我做这些,真的就是分内之事啊!”

李玉福的眼中闪着一丝泪花,欣慰的拍了拍林桐的后背,对于这个小徒孙,她今天算是认下了。

谷文玥老师笑眯眯的说道,“咱们这个颐和戏社啊,把我们华夏的戏曲文化和新时代做为一个桥梁去搭建,让更多的新时代的年轻人能够更加的关注我们的戏曲文化,这才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啊,我呢,祝愿咱们颐和戏社,精粹传承,历久弥新!”

“谢谢,谢谢谷老师的赠言!”林桐也是赶紧站起来,冲着谷文玥老师深深鞠了一躬。

张可老师有些羡慕的看着林桐,笑着说道,“小师弟呀,我太羡慕你了,年轻有为,而且冲劲十足,创立这个颐和戏社的初衷真的是太棒了,正逢其时,这几年,我们也看到了,国家对于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很多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都已经获得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咱们的戏曲也是有了很好的社会基础,相信你的这个颐和戏社,能够为戏曲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我最后送你两句话,忠孝节义,心领神会,祝愿我们的颐和戏社,能够利用好现在这个大好时机,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我们后一辈,甚至再后一辈的年轻人心目当中,开花,结果!”

林桐起身,冲着张可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多谢师兄教诲,师弟铭记于心!”

王英辉老师最后说道,“其实啊,咱们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戏曲就是我们华夏民族最宝贵的东西,传承的上百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好东西,里面可供挖掘的宝贝太多了,你一辈子都研究不完啊,所以说,我也给咱们颐和戏社留下两句话,形神兼备,耳目一新,文化与文化的融合很重要,能够把戏曲这种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文化相结合,相得益彰,这就是你们的功德!”

王英辉老师说完,也是冲着林桐拱了拱手。

他本来对参加这个节目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虽然林桐的名气很大,但是对于王英辉来说,林桐只不过是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孩子,大话说的挺厉害,但是能不能办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当他坐在这里,真正的听林桐说了这些话,而且他可以看得出,林桐对戏曲的那份热爱是发自肺腑的,而且林桐给人的那种感觉,并不是说说而已,沉稳的气度,让王英辉对这个年轻人不由的刮目相看。

林桐起身,冲着王英辉老师鞠了一躬,说道,“多谢王老师的提点,林桐铭记在心。”

林桐看到现场的气氛有些沉重了,不由的笑呵呵的说道,“哎呀,没想到啊,我弄出这么个颐和戏社,被各位老师们这么一说,我感觉到亚历山大啊!”

几位前辈们也是微微一笑。

张可说道,“对了,我这次来,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

林桐眼睛一亮,问道,“师兄还给我带见面礼了?”

张可笑骂道,“你这小子,见面礼下回再说,不过这一次的这份礼物啊,可不简单啊,这是咱们师父谭圆寿先生亲自去请尚昌荣大师,为你们节目亲自题的牌匾。”

尚昌荣,如今华夏京剧界的一座丰碑。

四大名旦尚小云先生的公子。

尚先生的师父是“富连成”戏班第一科的侯喜瑞大师,学的就是架子花脸。

尚昌荣先生可以说是目前华夏京剧界第一花脸演员,不但是白玉兰奖的终生成就奖得主,还是华夏戏剧大奖梅花奖的首位梅花大奖的得主。

所谓梅花大奖,也就是要获得三次梅花奖的演员,才会有这样的称号。

获得一次梅花奖的演员,被大家称为一度梅。

获得两次梅花奖的演员,被称为二度梅。

当初尚昌荣先生的成就让梅花奖特别设立了梅花大奖,为的就是表彰这位为京剧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艺术家。

而尚昌荣先生最让人称道的地方,虽然他收了不少的徒弟,但是他一直表示,自己并不是什么尚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