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综穿之一路向钱 > 第160章 十三爷两口子7

第160章 十三爷两口子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付八爷,还要分而治之。

四爷想要对咐年羹尧,连分而治之都不用。

因为年羹尧可没有九爷十爷那样儿的同党,更不用担杀兄弟的罪名。甚至杀了他,还能得个为害除害的好名声。实在是他作的太过份了。贪污就贪了四百多万接近五百万两银子。还不算他平时那些个排场呢。什么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什么年选,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他都是罪该万死。不能因为你有功,你打了胜仗就能抵罪,那是不可能的。

问题所在是,四爷不想杀年羹尧,他之前说过那么多宠年羹尧的话,都把人说成恩人了。君臣也不是没有和睦过。就跟熊孩子家长似的,气的时候恨不得揍死他,可真没想过动真格的。四爷对年羹尧就有点儿那个心态。再加上小年糕的枕头风,哭哭涕涕的卖惨,以及臣子们明明看出来他不想杀了,还非得跟他硬顶逼他杀人,跟他整逆反了。心里明知道年羹尧该死,偏就不想被人逼着做事儿。

肖先生看着那些折子,心里头想着楚然在家里听他说怎么忽悠四爷的时候,说的那句,谁还不是个宝宝了。倔驴就得顺毛捋。话虽粗,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这不是,硬顶着他就乐意嘛。明知道人该死,心里不想杀,原来还能理智占上风做正确的选择,现在到好,来劲了,我就不听你们的,怎么着吧。

任性劲儿上来了。

“这些个读书人也是的,都念书念傻了,怎么都这么愣头青,认死理儿不知道转弯呢?人家好歹撞南墙知道回头,他们这一个个死脑筋,真是犯起倔来撞死了都不知道往旁边的通天大道看一眼。苏培盛,去,去南书房叫几个人来,把这些个人名都给爷记下。以后再有那种死倔头才能干得了的差事,就从这些人里头派了。”肖先生念念叨叨的,骂那些上折子的人。苏培盛一听他让去喊人,麻溜儿就去了。十三爷的话,必须听呀。不然皇上不高兴的。

“四哥,别生气了,我就把人记下了,下回再有别的事儿,他们要没这回硬气,看我怎么收拾他们。我还就不信了,把俸禄银子提高十倍,一个人干不了三个人的活儿。砍掉六成尸位素餐不干活儿的官员,剩下的人保准儿更勤快,咱大清国别的不多,就是人多。还怕没人用?有能耐全都撂挑子不干。咱们手里头有兵,什么都不怕。”

如今这官员的俸禄是真的不高,退休制度是不错的,但为啥一个个的七老八十了还不想退呢。就因为,退休了是按俸禄银子领退休金。但日常真正的大头是火耗银,养廉银,冰敬炭敬那些个俸禄以外的收入。官员们借着年羹尧的事儿找皇上的别扭,也是因着试行火耗归公,影响人们利益了。他现在趁机把当初做乾隆皇帝里整治官员那一套拿出来。时机刚刚好。

四爷是个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人,一听十三说要加俸,心里都一颤,默算了一下大清那么的多的官员,得加多少钱去,裁员的结余根本不够加俸的数儿,心疼得直抽抽。“不用加那么多吧?”他想着,他十三弟不能那么不会算数儿吧?小时候在南书房,算数儿还是他亲自教的呢,学的挺好的呀。

“比起他们拿的那些火耗银子,养廉银子,还有贪的,少得多了。”别的不说,就扬州知府吧,小小的四品官,一年合理合规的收入就小十万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扬州那真是说少了。可都挣了那么些了,还十之六七都贪呢。比俸禄多损失的何止百倍千倍。

加俸更重要的意义是对致仕之后的保障上,安安稳稳的干到退休,能保证你一辈子衣食无忧,只要活着,就能做个富家翁,然后再加大查贪反腐的力度,你看看他们老不老实。

可别说什么集体罢工不干的话了。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你看他们能不能团结直来。大把的俸禄银子在那儿摆着,你看看有没有人乐意被管得严点儿。每一个刚进官场的人,都是想着做清官的,就没一个是奔着做贪官去的。别说下面的小官小吏了,八爷跟四爷的仇儿大不大?你看他舍得放下手里的权力不?真舍得的话,九爷十爷就不会那么容易被调走了。全都撂挑子回家当闲散宗室多好,也饿不起。说到底还不是舍不得嘛!

人啊,只要还有**,那就没什么不能收拾的。

四爷想了三天,最后看着他十三弟的脸色,说道:“国库现在也不宽裕,先涨三倍吧?”

行。“尊旨。”

随后旨意就下去了,明发全国,新政执行好的地方,按进度,早一日完成新政的改革,官员的俸禄早一天增加。

又安排了专门的巡察使,二十七个行省,十一路人马,各自负责一到三个行省,带着人,不干别的,就是带着皇上登基这一年多发下去的有关新政的旨意,以及与普通百姓相关的圣旨,挨个地方宣读,就用最普通的白话,跟不识字的老百姓解释明白了。每一队里,都会有一两个暗卫,有没有宣传到位,有没有糊弄人,都有密折奏报。

这些人,可不光是能宣讲圣旨。那接处到一线老百姓了,闲聊着,是不是也能聊一聊京城的八卦什么的?相比起读书人来,这时代更多的还是大字不识的老百姓。你们读书人能发洗脑包,咋滴呀?皇上就不能吗?什么曾静啊这个那个的,把你什么小姨子二嫂子的香艳故事编上几个,全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那些接地气儿的故事,搞不臭你?

还有八爷,不是贤嘛,就给你传贤名儿。然后把他负责赈灾啊,修河堤啊那些活的圣旨都往下传,就说皇上也相信,八贤王是最心怀天下的,是心疼百姓的,也是最能把这些事做好的,所以才把这些事情全都交给他办,相信他一定能办好。还暗示老百姓,这些事上有问题了,只管找八贤王就是,皇上给他最大的权力了。再以聊八卦的形式谈一谈皇上对八爷多宠信,要风给风要雨给雨啥啥的。

累不死他。

做这些事情,也用不了多少人。一队有二十个脑子活口齿伶俐的人就能办得利利索索的。总共三五百人就够。四爷就是再孤,还能连这点儿人手都没有嘛!

像是江南那样儿的地方,人多,还有钱有闲的,读书人也多,不好洗脑的。但有人呀。李卫在江南呢。那可是个能人,把套路跟他一说,他一准儿能办好。那人,歪得邪的都来得,一般的小混混都没有他损主意多。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混混。

这几套组合拳下去,新政的事儿,不用皇上催,各地致仕的老长官们比谁都着急。无它,俸禄银子长上去,他们的退休金一年能多几百几千两呢,新政施行,不能免税了,少了许多进项,那不得从别的地方找补吗?

那些个嚷嚷着读书无用的学子,也不吵吵了。原来是中了举就不用交税,现在是当了官一辈子不愁,还旱涝保收,算算也知道哪头儿利大。更是玩命儿了要科举入官场了。

这很大程度上的转移了读书人的注意力。京官们因着一天几个几十个被罢职回家种地的清查力度,也都消停了。他们是第一批涨俸的,也是涨得最多的,罢了官可就啥也没有了。再作死跟皇上硬顶,一点儿好处都没有。都老实点儿吧。

有几个头铁还上折子弹劾年羹尧的,已经激不起任何浪花了。皇上理都不用理。八爷每天不停的上折子要钱要粮,也被四爷拿捏住了。给不给你,就看你乖不乖,要十石给三石,活儿你要干不好,老百姓骂的也是你,你不是贤嘛,做不好,不是你没能力,是你没好好干。一天天的,把八爷是累得不轻,当然了,人家应付起来,看上去还是挺游刃有余的。难不难受自己知道呗。反正是想再给四爷使绊子,是没那么多精力,也没什么条件了。

等到没人逼着四爷杀年羹尧了,年羹尧自己都以为自己躲过一劫,开始更上一层楼的作天作地的时候,兵权一夜之间就让岳钟麒给夺了。然后圣旨调他做杭州将军。够意思了吧,还是一品大员,你消消停停的养老,全了君臣的恩义,多好的。人家偏不,就作。

李卫就在江南呢,他在杭州作,四爷那还不是清清楚楚他都做了啥呀。直接给一撸到底,没让他看城门去。而是调回京里,让去兵部看库房去。

没人再敢逼皇上杀他。皇上也不用担下杀功臣的名声。对年家也算仁至义尽,保下了他一家人的性命,没有抄家灭门。只杀了年富一人,因着他想带着他爹贪下的那些银子跑路。而且这些年,仗着他爹的势,他坏事可没少做,死了不冤。

小年糕的身子本来就那样儿,这一刺激,就没挺过去。四爷被年羹尧膈应得,对小年糕的感情淡了不少,再加上年纪渐大了,又病病歪歪,那样貌能没影响嘛。该说不说,四爷在这上头,是真的渣。李氏年老色衰了他跟小年糕好上了,小年糕的下场还不如李氏呢。李氏至少还活着,她连命都没了。

好家伙,小年糕一死,似乎把四爷的渣男开关也给打开了。等到先皇的孝期一过,人家也不再跟谁过小日子了,开始奔着宫里年轻的小答应小贵人们使劲了。

有肖先生和楚然明着暗着给调理着身子,从太后到皇上皇后,身体都还不错。再加上肖先生看得紧,不让他太累,就怕早早累死了,便宜了弘历那个败家子。身体好,还有时间了,可不翻牌子的时间就多了嘛。

雍正四年七月,早早的就把弘瞻给捣鼓出来了。生生提前了七年。

四年半的时间,朝政总算是捋顺了。如今,军机处看着还是那些人,一个新人都没进,也一个旧人都没少。但局势,却是大大的不同。

四爷还是四爷啊,手段比弘历还是牛许多。弘历刚登基的时候,也勤勉过,还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把皇位坐稳的呢。四爷只用了不到五年,就把康熙老爷子留下的一团乱麻的朝政给捋顺了。

朝政越来越顺,四爷当皇上越来越顺手。十三爷也越来越受宠,权势越来越重。

年羹尧早已成了昨日黄花。八爷党也早被打成了一盘散沙,九爷一年到头的在外面跑,出海一趟最少都得一年时间,回来也不爱在京城待,人家在十三行设了别馆,皇上给了特旨,做十三行的监管大臣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那边儿,那小日子过得,别提多富贵了。还张罗着要接宜太妃过去呢,宜太妃到是想去,五爷不让,说她岁数大了,怕把老太太折腾坏了。俩儿子见天儿写信为了争亲妈打架,老太太高兴啊,每回九爷打发人送东西回来,那是必然要到畅春园的,太后搬到园子里住了。她给太后送东西,然后老姐妹儿一起回忆回忆过去,感慨感慨现在的日子。她也算是间接的代儿子表达一下感恩之情了。十爷巡边的活儿也干得美滋滋呢,皇后帮着求了情,皇上许了十福晋随行之后,两口子一年里多半是在草原上待着。有十福晋在,看望抚蒙的那些老公主小公主的,就很方便了,有那不提气的公主,或者挟制主子的奴力,十福晋抬辫子就抽,那也是天经地义,打死活该,她的身份完全能做得了这个主。还时不时的带着京城的小格格们出去见世面,跑马打猎的。小姑娘们都活泛了许多,也健康多了。一回京,宫里,各府里叽叽喳喳的,听着就热闹。

该收拾的都收拾得差不多,最麻烦的八爷党都收拾了,还剩下谁?隆科多呀。

十三爷权势越重,隆科多就越寝食难安。从先皇殡天,他在畅春园拦下十三爷不让出园子那一刻起,十三爷没有一天跟他关系和缓过。

他不违规,不违皇命,谁也不能说他做得不对。他对先皇的命令实打实的完成了。所以,四爷从来没在那事上深究,该给他的荣宠也都给了。上书房大臣,军机大臣,出去了也是人人敬重的佟中堂。可他自己知道,快五年的时间了,他已经被架空得差不多,什么实权都没有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不假,可什么事儿都不能自己做主,大事儿得和议,分到他手里能做主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不是礼部就是理藩院,上饲院之类的事情。打杂的说的就是他这样儿的。偏偏呢,从折子上还看不出来,发下去的回馈大事都是军机处的联名,他的名字在张廷玉和马齐之前,只在十三爷和八爷后面。外人怎么看,他怎么位高权重。最实在的权力九门提督,那是入了上书房就交出去的,几年轮职换岗下来,他的老班底也早换得没剩下几个人了。他的话现在提督衙门那就是屁。

到了如今,他差不多成了军机处的隐形人。轻易是不说话的,当然,说了也没用,他提点儿什么意见,十三爷是必反对的。皇上是一定站十三爷一边的。说了也白说。哪怕他说的是对的,好的意见,也没用。十三爷宁可先驳了他,过去再让别人提,也不会采纳他的意见。皇上跟没看见似的,由着十三爷欺负他。哭诉了几回委屈,皇上嘴上安慰他说什么十三爷一片公心,不是那样儿的人,他会说说十三爷的,回头还不是该咋样还咋样儿。从来没见说过十三爷一句半句的。到是能时不时的听到十三爷管着皇上的事儿,今儿个上火把羊肉撤了。明儿个换季穿得少了不让出屋子的。他又不是傻的,三回两回的,不服气,十回八回的,还有啥不明白的。人家是亲兄弟,他这拐着弯的舅舅,啥也不是。

“啥时候收拾隆科多呀?”楚然也好奇呢,这条鱼就这么养着呀?

“快了。老狐狸知道爷这些年一直在找他把柄,小心的很。但谁让他内帏不修,没养下好儿子呢。有人上赶着把把柄往上送呢。”肖先生冷笑着念叨。

“谁呀?”那儿子坑老子,必然一坑一个准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