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综穿之一路向钱 > 第65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20

第65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2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开春之后, 院子里开始栽树,扒房子,开挖人工湖,再住在这边不方便了。

家里开工的项目很多, 但自家还真没留。带着两老住到最早买的城西青年路上的那个七十多平的小房子里了。有车了, 这会儿路上又不堵, 住哪里都不算远。无所谓的。师父不怎么回厂里上班,就是回去, 骑自行车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路。到工地哪里的, 也都不远的。

这不是要把整个小区都改成自家住的院子嘛。设计图纸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就都看过了。

这一看, 两头老人没一个满意的。欧式的嘛, 老辈儿的看不惯也合理。对肖老娘来说,欧式的比倭式的强点儿, 倭国那是她的世仇, 老王爷死的时候抗战还没胜利呢,她的家是纯纯粹粹倭国祸害的, 老王爷也是让倭人逼死的。她当然看不上倭国的东西。所以之前的小楼儿, 她才不爱住。要不是大儿子结婚, 她都不肯搬过来。

图纸上那西式的, 她也看不上。老想着小时候在盛京的老王爷时的院子。那你说咋整?楚然就说,在主楼旁边再给修一个中式的吧?四合院儿是不成了, 院子里套院子算咋回事儿?但是修个小院子还是可以的。跟当初圆明园四十景似的。就问老太太, 给修个中式的绣楼行不行?分开住, 彼此都有私人空间,也挺好。老太太说单独行,但不要绣楼, 就要上五间明堂的平房就成。

行行行,那就修。

师父多哄人儿的呀。楚然说完给婆婆盖院子。他就问楚妈,喜欢什么样儿的,一块盖出来,以后他们来住着方便。楚妈肯定得客气呀,你肖家的地方,给我们盖什么房子呢,我们来了就是做客,有啥住啥呗。那这话可就不能这么说了,连肖老爹肖老娘都说,这么大的地方呢,盖多少盖不出来?当然得自己满意的了。推来推去的,楚爸楚妈斯斯艾艾的到底说了。人家就喜欢电影《喜盈门》里那种房顶能晒粮食的房子。再把窗房做大点儿,亮亮堂堂的,再好没有的。还有就是,他们睡床累得慌,得给搭炕,炕硬,睡着不累腰。

楚然就又被系统黑店按重新设计的那个费用给宰了一回。实际就是多种上几排树,加上灌木的景观,遮挡住视线,在原来的设计图上加了一个杏花春馆那个风格的,小了两号的中式古风小院儿。加了一个农村自建房风格的白墙红瓦的二楼,二楼的楼顶带着露台,晒粮晒菜都可以。屋子里也都带着炕的,不过不是火炕,都是地热的,那炕是凉炕,想热得用电褥子取暖。

过了几天,把新图纸再拿回家给老人看,果然就都满意了。都在人工湖的边儿上,还互不打扰,串门的话距离还不远。住着肯定自在。

这不是,一开始动工,就都盼着呢。

只是这么大的工程,真不是一年半年能完工的。

到入住的时候,都八六年的冬天了。

时间过得很快,这几年,肖家几兄弟以每年两个商场的速度,开拓着家里商业地产的版图。地址也早不局限在龙城了,东北的几个算得上大城市的城市都有的。京城的地也批下来了,开年就能动工。

兄弟几个每家每年只是租金,就能收上十几二十万。

那钱不能放在手里,得钱生钱。自家就是干地产的,房价一年一涨,没人比肖家人更清楚了。挣回来的钱,几个嫂子都很默契的买房子买铺子。赶上自家有啥新项目,就留上一套两套的,亲兄弟明算账,都是正常买的,有时看上其它公司的房子,也会买。哪家手里都得攥着十几本房本子。

四个哥哥,除了商场参与分账了。别的生意,都算得可清楚。老二老三老四都是拿工资,干多少活拿多少工资,不多少要不少要,就是清清楚楚的普通员工一样。这也让那些仗着亲戚身份就想要特权,享受特殊待遇的人没话说,亲哥哥都挣一样儿的,你比人家亲哥多了啥了。

老大两口子没在公司里干。要么说人和人的脑子不一样呢,二嫂三嫂四嫂也吃了多少年肖老娘的手艺了,就没人想多。人家大嫂才刚嫁进来不到一个月,过年的时候,吃着肖老娘做的卤味,觉着好,问婆婆要了配方,人家拿着方子,试了几回,学会了之后,就在批发市场的肉店旁边租了个门市卖卤味。还跟肉店合作,专买肉店不好卖的下水边角料啥的。这会儿还不是二十年后呢,老还认着肉,越肥越好。下水边角料,猪蹄猪头啥的,没有肉好卖。她常年订,人家肉店就给的价格底。味道又好,一开始一两头猪的料卖一天,这么大的城市呢,饭店也越来越多,光是批给饭馆,就不少卖。一点点口碑打开了,老百姓也越来越有钱,饭馆越来越多,到现在,人家连了买了五个铺子了,开在城市的四个角和买卖街上。就卖王府卤味。菜品也从最开始的卤猪下水到现在,牛羊肉都有,豆制品也很全。

还跟二嫂成了合作伙伴。二嫂的豆制品厂每天给大嫂送货,就是几大货车。

三嫂的面馆儿已纪变成连锁店,也不只卖面,成了正经的饭店了。不过还是叫三嫂面馆。四嫂咸菜做的面条卤是三嫂面馆的一大特色。

四嫂还是卖咸菜,不过人家不散着开店卖了。办了咸菜厂,做袋装咸菜卖。干净又卫生。

这确实是最好的时代,只要不缺本钱,真的遍地是黄金,不需要多了不起的才能,都可以捡到钱的。

肖家最神奇的是,办厂子当老板的,都是家里的女人。哥几个有一个算一个,没有当老板的。

老大没去公司干,也没有到任何一个厂子干。他就在家,帮着老两口种园子,管孩子。家里如今保姆工人的十好几个,但是哪有儿子支使着顺手。老两口就爱支使他们大儿子。老大自己呢,也知道自己啥水平,让他管啥事儿,他也管不了,连媳妇他都舞弄不明白呢,能管得了谁呀?就会出苦力。何花难道还能让他出去扛大包吗?早两年还帮着做卤味,近几年,她自己都怎么上手了,咋会让老大干嘛。干脆回家吧,照看孩子,没人比他更让人放心了。

就连楚然家,都是她主外。肖玙在幕后把握大方向呢。单位一直还有呢,年年说辞职,前年也确实辞了。但是研究所里一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还都来找他了,他也肯帮忙。这帮来帮去的,他无所谓,研究所不能白用人哪。就给挂他个顾问的名头,工资跟院长开一样儿的。所里有啥福利都不落下他,分房也有他一份。要不要的,反正有你的。

楚然名下的生意,除了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家具厂,这几年,又添了运输公司,连锁超市和连锁的加油站。除了加油站,其它的生意都很赚钱。超市是今年刚添的,新事物,生意火得不得了。街上的车越来越多,但是绝对数量还是少的,加油站的生意不算好。因着楚然对安全方面要求高,每年甚至还要赔上一点。很多人都劝她结束呢。

她现在每年得有两天个月,要带着手下的管理层和设计师们,去港岛,去欧洲,去日韩,考察,让他们见世面。

新家的装修材料可都是她亲自从各地选回来的。不过家具都是自家家具厂做的。

入冬之后,就忙着搬家了。

大别墅住上了,楚然没啥特别的感觉。圆明园都住过好几十年的人,再看啥都能稳得住了。到是老人们,对亲家很满意。肖老娘那边儿的清式院子,家具摆设都是清晚期的风格的,跟她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特别像,住进去,别提多喜欢了。

楚爸楚妈进城过冬,也很满意那农家院儿,老太太九十了,到底是老了,行动没那么利索了,身上没病,但也抗不过自然的衰老。现在不敢让她自己出门了,楚爸楚妈不错眼的照看着。肖老爹也可爱到农家院里跟楚爸唠嗑了呢,他显然更喜欢这边。但是人家不说,谁问都说那边儿王府里挺好的。

这不是肖老娘老想着小时候的王府嘛,大家伙儿就都开玩笑的管她住那地方叫王府了。

楚大哥在安远县干了几年,从副的干到正的,一直没离了县城。隔上两年,他就得上一回学校,进修。没学历嘛。

年前,又放大假了。过了年又要上学习班,毕业之后工作估计也要调整了。

人都要走了,还是低调点好。

刚好楚然这边儿新家地方多,一家四口就过来住到农家院里,来陪老人一起过年。非必要的应酬就都躲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