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综穿之一路向钱 > 第54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9

第54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七八七九两年, 对楚然与师父来说,是稳中有升的两年。

上层的政策在越来越好,对下面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恢复高考开始, 知青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回城。

省城里有了越来越多的待业青年。

家庭条件好点儿还行, 不急着找出路。

但是这个年代, 家庭好与不好的,差别其实没那么大的。

回来了, 家里没地方住。没有工作, 不挣钱,就没有饭吃, 得从一家子嘴里省。

那怎么办呢?

人逼急了, 自然就会想法子。

虽然政策还没有出来。

但是私下里,悄么悄的, 都在自己想法子糊口, 只要能挣口饭,别饿着, 管不了那么多了。

蹬三轮儿的, 烤地瓜的, 卖鸡蛋的, 卖山货的,卖瓜果的。有手艺的, 做个木匠瓦匠磨个刀只直么的, 都有了。

随着经济的一点点活跃, 特别是开始大包干,胆子大的都开始分地,那真是一年就见成效, 地里的产的粮食翻几番的。不是人人都像楚大哥一样,年年想法子出去弄种子弄化肥的折腾,就是那样儿,积极性也不如完全给自己干的时候呀。老百姓有钱了,就会想更有钱,就会消费,就会买更先进的设备。

对楚然和师父的小家来说,一是汽车厂的效益回春了,大货车和拖拉机的销量翻了好几倍,作为国内仅有的几个车厂之一,干的本来就是没多少竟争的活儿。销量一上去,厂子整个就活起来了,至少能发全薪了。原来是三四个人干一个人的活儿,现在至少是三四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了。有的科室甚至都得开始加班,能挣加班费了。师父管着的技术科,就是要加班的科室之一,厂子设备老化,问题一大堆,可不就总得他们去修嘛。连总厂那边儿,都老是找他。并不多一半的时间待总厂。那活儿都不是白干的,两头儿领工资,这边拿一百三,总厂那边儿给顾问补助,按工程师最高档给开的一百七十三块五。一个月工资就有三百。这个别人羡慕不来,是靠技术挣的。外面还时常单位解决不了的问题,来车厂求人,求到头上的呢,都不是白去给帮忙的,不好直接给钱,各种票,东西啥的,不少往家里搬。就像是物资局里运输各种物资,用车最多,弄回来煤、木材啥的,不好往省城的家里拉,也没地方放,都送回三李屯老家了,家里仓房堆得满满当当的,也给家里安上暖气了。一冬天,家里暖和的,老太太直说热。

二呢,是楚然自己的生意更好做了。之前只是在零件厂的家属楼内部,小打小闹的。这两年,随着做小生意的越来越多,厂子里的效率好了,新衣服的需求自然也越多。新的布料,衣服样子,越来越多。楚然又总能走要潮流前线上,那衣服样子总是让人觉得比画报上的明星穿的衣服还顺眼,生意好到不行,她自己根本干不过来,四嫂之前还去街道开的食堂里打零工,后来也不去了,干脆回家帮她的忙。刚好她怀孕的时候,在家也方便。连肖老娘,做饭之外,时不时的还得帮忙打个零啥的。家里的客厅,完全成了她的工作间,缝纫机,锁边机,绣花机,一样一样的往回搬,各种布料,堆的满满当当。

师父本不想她那么累的。但楚然自己不觉得累呀,就做个衣服,能累到哪里去。还不是手做,有机器呢。

等到了八零年,政策进一步放宽,知青们彻底回城了,也能办个体经营的营业执照了。

楚然第一时间,在汽车厂门口的大街上租下一间三十平的门市,开裁缝店。

车厂这两年效益好得不行,张罗着盖新家属楼,师父是有资格分新房子的,不过那个得再等一年,因着不是双职工,能分个不到七十平的两屋室。市面上也开始有人建商口房了,这会儿还没有期房那一说,都是成品楼。

“咱买个大房子吧?分得不是小,等孩子生下来,住不开了。”

没错,楚然在婚后三年,终于怀孕了。卡着点儿怀的,生完这一个,就不用再生了。

师父当然没意见了,能随意的消费了为啥非得苦着呢。他现在已经有意的在带徒弟,挑了几个灵透的,常带在身边,等把他们教得差不多,他也该辞职了。所以,其实厂里分的房子,不用等的,用不上房子下来,他可能都离开了。

之后,楚然有点儿空闲,就看房子,龙城总共就开了不到五个商品房的项目,汽车厂是大单位,有钱,在这周围就三个,都在城北。还有两个项目一个在城中心,一个在城西。城西回老家方便点,城中心当然有利于做生意。城北汽车厂周围这几个呢,最主要的是学区好,最好的学校都在这附近,将来孩子上学方便。

“四嫂,要不你也买吧?咱买在一起,还住对门儿,好不?”

跟四嫂一起看的时候,楚然就劝呢。买房子这个事儿,在未来的三十年里,都不会吃亏的。

四嫂有些犹豫,她手里的钱不多,“一次性买我钱不够,贷款的话,一个月得还好几十,压力太大了。你四哥虽说转正了,一个月工资也就够还贷款的,有人风吹草动,手里没钱,我这心里没底呀!”

这会儿已经能贷款了,房子超级便宜,龙城不是一线城市,本来房价就不高,又是第一批商品房,更不敢卖贵了。九十块钱一平米,结结实实一百平才九千块钱。首付百分之十就行,贷二十年,一个月才还不到四十块钱。

但就是这样儿,在四嫂看来,以他们家的收入水平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

“这不是还有我们呢嘛,要不,首付我给你拿吧?”

四嫂帮着干了两年了,楚然一个月从开始二十给到现在四十五了,一直都在涨。比一般在厂里当工人的工资都高了。这不是关系处得好嘛,不差那一点。

那四嫂怎么可能让她给出首付,她手里又不是拿不出一千块钱啦。“我们买个小点儿也行。”

他们家就三口人,生了一个儿子,也不打算再要了。两居室就够住的,他们跟楚然家还不一样,四哥转正了,但只是普通工人,又是单职工,指着单位分房子,那是没头儿。

“先看着吧,看好了再说呗。”再多楚然也没法劝,总不能说以后房子值钱,现在买上十套,以后一辈子躺着吃都够了吧。

妯娌两个连着几天就有商有量的讨论各处房子的优劣,哪里的户型好,哪里离学校近,哪里贵一点,哪里便宜一点,又哪里的位置好的。

那她们这么聊,肖老娘能听不到嘛。也知道儿媳妇这是想买房子了。

听着听着,她也听明白了,四儿媳妇手里钱不多,想买个小点儿两居室够一家三口住着就行,以后月月都得还贷款,一下子得背上万的债。小儿媳妇手脚大,手里钱多,就想可着大的买,看那个架势是越大越好,恨不能连肚子里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的孩子的房子都给买下来。听那意思,还要买铺面,卖衣服。她手里钱肯定不够买那么些的,这是也要背着债买房子呢。

听得老太太这个上火,她跟肖老爹两个,一辈子让债压得直不起腰来,仗着儿子争气,把债都还上了。这才翻过身来几天哪?一个两个的,好日不过,要去拉饥荒?

急得一晚上一晚上的睡不着,就跟肖老爹说了儿媳妇们的打算。肖老爹白天是不在家待的,家里儿媳妇干活,他在家不自在,以前还能替儿子值个班啥的,这会儿机器都动了,正经干活,他也替不了了。天天的没事儿就拿个不板凳儿,往公园里一遛达,跟一群退休老头儿下下棋啥的,他会下围棋,是肖老娘教的。象棋是自学的,下着玩儿呗。能闲得天天逛公园的老头儿,一般也都是家里条件不错的,那聊得天南海北的,内容可就丰富了。有些个政策啥的,分析得更是头头是道的。所以,肖老娘跟他一说,他心里就有主意了。就说把泡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给儿子分了吧。肖老娘向来听他的,他说啥是啥。

那要分东西了,得先把东西取出来,再把儿子们叫一起了分吧。

东西在笸箩泡里呢,得先回老家去。

肖老爹把这个打算一说,师父没意见,他不指着那个活,但是对其他兄弟来说,就很重要了。分就分吧。

老爹说让请假,一起回老家,他也就没说啥。很快跟厂里请了三天假,又借了一辆吉普车,他自己开着,带着老四一家,楚然,还有老爹老娘,一车拉着回了老家。

老家的房子不能住了,老大家是不能去的,事儿又机密,必须得有个私密的地方说话。去肖老爹的兄弟家就不太方便了,这东西毕竟是肖老娘的嫁妆,进了肖家门,都很穷的时候,谁知道别人怎么想呢。

所以,还是到了楚家。

楚家刚盖起来的,三间砖瓦房。老两口和老太太住东西,中间是饭厅和厨房,西屋大哥大嫂带两个孩子住。肖家来了一大家子,那两铺大炕也能住得开。最主要,楚家是楚家,与肖家不相干,说话更方便。

把肖二哥也叫回来了,他这些年一直在渔场,没离开过泡子,那东西的位置他最清楚。要不是有他看着,肖老爹肖老娘这几年不可能在城里住得这么安生。

当天半夜里,爷几个下了水,折腾了大半宿,才算把东西都给搬回来。不是没人发现他们半夜下泡子,不过都以为是楚然回娘家了,偷着去泡子里打点鱼啥的,都没在意。

十三箱子,一箱不少。铁皮箱子已经都锈得看不出本来颜色了。三十年了,那锁也都锈得钥匙根本插不进去。肖老娘片刻不离身的带了三十年,最后就没用上,还是拿斧头匠开的。

里面放着啥,都是老王爷安排的,肖老娘都不清楚。

全都打开一看。十箱大洋。一箱子两千。总共是两万。剩下三箱一箱子金条,二百根。一箱子里都是首饰头面,有八套,两套珍珠的,剩下都是各色宝石的,成色都很好。最后一箱子全是金饰,金镯子,金戒指,八宝镯子,金链子,翡翠的链子镯子玉佩啥的,还有珍珠的,宝石的,有些线绳的都断了,散落着。

算下来,头面与珠宝的箱子肯定价值最高,值多少都没法估量。金条银元在那儿摆着呢,反倒是价值最低的。

肖大哥和肖三哥不在,这会儿就是老二老四和老五在呢。

肖老爹就说了,“这箱子首饰,不好分,你多他少的,就不分了,这些年一直是老五两口子养活我们俩老的,欠的债也都是他们两口还的,老四结婚,房子,钱,都是他们出的。以后呢,我跟你娘还跟给他们过,别管我们是活三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不用你们管,都归他们两口子。这箱子,算是我跟你娘的养老钱,都老五。剩下的明儿个叫上你老大老三都来,你们哥五个平分。那头面是八套,还差两套,老五媳妇儿,你吃点儿亏,那个你就别要了。给他们四个一人两套,行不行?”

楚然特别痛快,“爸,我们养老都是应该的,那一箱我们也不要,我俩挣得多,给大哥他们分了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