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综穿之一路向钱 > 第52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7

第52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婚礼过后, 就是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了。

三天回门儿是没有的。没别的,太折腾了,龙城离着三盛裕就两百多里路,有路, 但是没通客车。来比回去还难, 来的话, 能搭酒厂的送货车,回去没有便车的话真是没办法, 骑自行车家里了没有啊。之前师父回去相亲, 是坐了厂里的货车,先到安远县, 肖四哥借了自行车去县里接的他。楚然要回门的话, 最得先到安远县,再让楚大哥去接。不够折腾的, 回啥回。

“过年再回吧, 不折腾了。”楚然是这么跟公婆说的。

“行,让老五跟你回家过年去, 多住几天。”

公公很痛快, 肖家跟楚然不一样, 肖家是男人当年, 婆婆是很传统的人,又是长在富贵窝里的, 一辈子不会干啥活儿, 三纲五常到是长在骨子里的。这不是, 连儿媳妇回娘家的事儿,都是公公说话。

肯定了楚然的说法,又交代儿子, “老五,厂子不是能调班啥的吗?你把那个假都往过年那时候调,到时候值班啥的,我也能替你去。咱家没那么些说道,不讲究啥年节的,没有儿子不能在老丈人家过年的讲儿。”

师父就应着,“知道了。”

楚然又提起加盖房子的事儿,“我寻思着,阳台外面儿种不了菜,咱可以加个玻璃棚子出来,做厨房,在走廊里做饭,不方便。房东那么大的地方,空着可惜了。要不再盖一间吧?四哥不是没分房子,没地方结婚吗?”

好这么一说,老两口就都看他们儿子,楚然一看那眼神儿,就知道是啥意思,我们一分钱没有,你媳妇儿张嘴就盖这个盖那个的,你有钱?

“厂里钢材木材都有,能有个内部价儿吧?”楚然又问她师父,“砖瓦能弄来吧?”又转向老两口,“我这几年做缝纫活儿,攒了点儿钱,先用着,把四哥的婚事办了吧。”

肖老四现在是临时工,原本也是在这家里住的,因着他们结婚,大伯子再住家里不好,就搬去锅炉房,跟烧锅炉的老头儿挤去了。帮着人家干活儿,混个放床板的地方。他订婚的媳妇儿,也是三盛裕老家的,他三姑家队上一户姓祖的人家的二闺女。家里老娘身体不好,四女两儿,老人重男轻女,偏心眼儿偏到天上去了。两个儿子是最小的,上面四个姐姐,从小就干活儿,这个老二是最能干的,那老太太对外口口声声舍不得闺女早嫁要多留 两年,就好像闺女在家享福了似的,还不是留在家里当免费劳力的。大闺女嫁得算最早的都二十三了才结婚。老二现在二十八了,才跟肖老四定婚。老三十六了,也是刚订婚。老四二十三,还没定婚呢。到是大儿子,才二十一,过了年就要办婚礼了。小儿子十八,当兵去了。祖二妞儿这婚事,还是她大弟给张罗的,要按她爹妈那意思,想过了三十再说呢。

那老太太之所以这么抻着,别人怎么背地骂他们两口子都不为所动,一个是这祖二妞太能干,比一般的男人都能干,她舍不得这个壮劳力。还有就是,这姑娘长得特别的好看,十里八乡的都漂亮得出名那种,十六七的时候,婚人就能踏破了门槛子。她是觉得她闺女到了三十也不愁嫁。是,如今 这年头儿,娶不上媳妇儿的老光杆那可太多了,祖二妞长那样儿,又那么能干,三十一样有人抢,可她怎么就不想想,那时候抢她闺女的得是啥样人呢?

好在,祖家的大儿子是个明白人,也是真心疼他姐,张罗着托人给他姐介绍对象。肖三姑这不是就想起她侄子了嘛,她的侄子二三十个,没结婚的还有十来个呢。问了一圈儿,都嫌祖二妞年纪太大了。一般都是二十一二就结婚,差着太多了。问到肖老四这儿的时候,肖老娘也不乐意,肖老爹也犹豫,肖玙呢,哥哥的事儿不好参与,其实他到是觉得年纪差点儿没啥,一个能干就比啥都强。肖老四到是不傻,他自己乐意。跟他爹妈说得也实在,他啥也没有,就一个人,有啥资格挑别人?大小的,他有的挑捡吗?再说了,大点儿,这不是就能少要点儿彩礼嘛。样样儿都合适的姑娘,谁找他呀?这么一说,肖老爹肖老娘也不好再说啥,肖老娘背后哭了一鼻子,也只能认了。

这边儿一给回话,肖三姑就做媒人,安排两人见面,该说不说的,肖家人长得确实都挺体面的,要不然穷成这样儿了,咋没一个打光棍的呢。别管好的赖的,确实都能糊弄个媳妇儿回来的。这不是一见面,两人互相观感也还行。就这么定下了。祖家那边儿,祖大弟做主,啥彩礼都没要,只说有个地方住就行了。

那这总不能把锅炉房当新房吧?

爹妈都住在老儿子家,更没有哥哥结婚,把媳妇儿娶到弟弟家的道理。

咋整?

石井子老家到是还有一间小土房,就在生产队晒谷场边儿上石磨旁边后盖起来那一间,现在队上当仓库放粮食呢,收拾收拾倒是能住。但这不是舍不得这个临时工的工作嘛。别看是临时工,那也是稳定收入,比在家种地强。

这不婚事就只能拖着嘛。

楚然这一说要加盖房子给肖老四结婚,她公婆当然是乐意的。可这媳妇才进门第二天,当家做主这个可以忽略,楚家是女人当家他们也知道,没啥不好的。就是,这么花媳妇儿的钱,好吗?

师父心里笑,脸上不显,“钢材水泥啥的跟会计说一声,交现钱就能买。盖房子也好说,四哥也会瓦工,我们爷仨就干了。砖瓦这些,我待会儿去给四哥说,四嫂的大弟就是砖瓦厂的出纳,他肯定能弄来,咱出钱就行。钱……你先拿着吧,四哥的婚事不好再拖了。我多接点活儿,来年给你挣回来。”

楚然当然知道他是故意当着爹妈的面儿这么说的,就嗔怪的看他一眼,“什么你的我的,咱俩都结婚了,我的就是你的。你哥就是我哥,我爸妈一直就是这么教我的,进了一个门,就是一家人,还分什么里的外的吗?”

师父就不说话,公婆就笑,婆婆打哈哈,“别跟他一样儿的,他不会说话。你妈说得对,这进了一个门,就是一家人了。一样,都一样儿。”

楚家两口子的人性,是出了名的,从老太太到楚爸楚妈,那是心善的遇上知恩图报的,好心有好报的最好例子,县里都点名表扬过的。

公公顺势就训儿子,“你小子是上辈子积德,咱老肖家祖坟冒青烟,能娶上小楚,以后家里小楚说了算,等你四哥结完婚,我也交权,咱家你媳妇当家。她说啥是啥,我跟你妈都听指挥,你也一样儿,给我记住了,听着没有?”

这是说等儿子都结了婚,他完成任务了,就要交出管家权,养老不当家了。

师父就特别乖巧的做个听话的好儿子,“听着了。”

其实肖家这样儿的,自打儿子自己出去想法子挣钱,老头儿那家当得也不是那么权威了。谁能挣钱谁就有话语权嘛。

那就这么定了。

楚然就这么拿到了管事权,成了当家人了。肖老爹说是等老四结完婚再交权,可这接下来盖阳台盖房子,都是楚然两口子和肖老四张罗的,他就是在家里帮着干零活儿,指挥一下墙怎么彻,棚怎么加,别的他也管不了,“权”早都没了。

肖老四干得最卖力气,他那个临时工的活儿,就是在锻造车间出力砸大锤的,现在厂子效益不好,一半的时间都不开工,他那活儿,就是带干不干。闲着的时候多,以前是干闲着,他也没钱给那些厂里的子弟打朴克啥的,现在好了,所有时间都耗在了这边儿。

祖家大弟也是个有能力的,电话打过去,没几天就给送来两拖拉机的砖瓦,盖一间房足够的。楚然要给钱,人家说啥也没要,只说肖家刚办了他们的婚事,知道紧巴,他能在厂里先借着,以后慢慢还就行。其它的建材和玻璃啥的,都是师父想法子一点点淘换回来的,他那木匠是真没白干,正经认识了不少人脉。先去挂面厂想法子买两箱挂面,再拿这挂面找人,一个个的换,这年头儿,东西就是有钱买,没有票的话,都不好买的。反正人家就是靠着两箱子挂面,把一间房子的建材都给折腾回来了。

那挂面厂的老厂长,以前他给挂面厂打文件柜的时候,就相中他了,要招他当养老女婿,那肯定是不行的呀。就认了干娘,师父是一口一个干娘的叫着,把老太太哄着,对他比对亲儿子都好。那他想弄点儿挂面还不容易嘛!

顺便还给家里也买了一箱,放在家里吃。这年头儿挂面可是高档食品,放家里老两口饿了能垫一垫。还想法子让人捎了一箱给老太太。这个事儿办得敞亮,肖老爹肖老娘都没二话,还当着楚然的面儿表扬他办得对。

都是老人家的生存智慧,楚然和师父两个也乐意哄着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就行呗。

她也渐渐忙起来了。

这不是盖房子嘛,一个楼住着的同事都来看,现在人都热情,晚上下班没啥事儿的时候,都来忙活搬个砖啥的,那楚然不得招待嘛,就买上个西瓜甜瓜啥的,拿出来请大家吃。就越发有人乐意来帮忙,一来二去的,楼里的婶子嫂子的跟楚然也都熟起来了。

就有人觉得楚然身上的衣裳好看,问她在哪买的。肖老娘就显摆她儿媳妇在家为姑娘的时候,家里疼闺女,没让入社,在家做缝纫活儿,是远近都有名的好裁缝。

其实楚然就是用厂里发的那个深蓝的劳动服,改了一下,把裤子改成背带裤子,前襟带个很大的兜,腿上两侧也都带着大大的口袋,与这会儿都是暗兜的款式不一样。衣服就是的确良做的合体的衬衫,不过是领子低下多藏了一条长长的带子,能在前面系下大蝴蝶结罢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裤子就是劳动服改的,谁家没攒下几套新工服。衣服更是满大街的的确良,就是样子新一点,多中了一个带子,费不了二尺布。

就有爱美的小姑娘求着楚然给做。

那就做呗。她家婆婆都说了,她以前就是靠着做衣服挣钱的。那谁找她做活儿,总不好说白帮吧?块把毛钱的劳务费还是得给的。做出来的衣服,量体裁衣的,确实好看,什么样儿身材的人来了,成衣做好了穿出去,都合身又好看,那钱给的就都痛快,觉得值。

一传俩,俩传仨的,她这生意慢慢就做起来了。盖房子的活儿,她是帮不上忙的,也不用她。现在家里的饭也是肖老娘做。楚然就只做早饭一顿,午饭晚饭看她时间。肖老娘饭是会做的,只是以前家里不常让她做,因为她手脚太大,让她做饭太糟践东西,太抛费。家里没那么些东西让她祸祸。现在不一样了,祸祸吧,能做就行。人家做那饭也确实细致。就是楚然做衣服,她也能给参考意见,颜色搭配什么的,审美相当在线。别看过了三十年的苦日子了,细节上,还是能看出来出身的。

得空的时候,老太太还织毛衣,这不是马上入秋,天气凉了吧。有几个人做衣裳给的钱少,不好意思,就给了一些毛衣票。加起来得有二十多斤。楚然找了一天跟师父出门,一口气都给换了毛线回来。本来说自己织的,家里一人一件,老太太说她会。那就织呗。楚然自己得空了,给老太太和楚妈一人织了一件,给小侄子也织了一件。到入冬的时候织好,给邮回去的,让老太太放在棉袄里面穿,暖和。

没几天,楚老爹和楚大哥赶着马车进城,给拉了半车的土豆白菜和干菜。

二百多里地,这折腾你说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